
芒种遇端午丨“湿气”是最容易变脸的
转自:中医唐文奇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MDQyNzI4OA==&mid=2247484086&idx=1&sn=f74bfe3be43540b4e31aefd4c0485012
点 击 上 方 ↑ “ 传统中医唐略 ” 关 注 我 们
文 | 清艾轩唐文奇
“唐大夫,请问怎么祛湿呀?”
今天又被一网友考问这么重大的一个课题。
想了想,今天已是芒种了,明天便是端午,北京这段时间也是骤雨不断,湿漉漉的,难怪最近问“湿”的人多。
过了芒种,即将进入梅天,“入梅”时间是有具体算法的,即“芒种后逢丙日入霉”。今年的“入梅”时间就是6月8日了。
逢丙日入霉
“梅天”又叫“霉天”,东西很容易发霉。
虽然,这个季节雨量很丰富,过了端午便是夏至,阳气也进入盈满、鼎盛的时期。但是天气还是很通透,也不算很热,这种环境里,人还算舒服。再过一阵子,温度进一步积蓄,湿与热交困,便是难熬的暑季了。
所以,“湿”是最容易变脸的:
得寒,他可以是冰、霜、雪;
得温,可以是雾霭、山岚;
得热,可以成暑,也可以化作无形,随风飘散;
遇冷,又可以凝聚成水珠,滋润大地;
时常天降甘霖,偶尔洪水泛滥
…
自然界如此,水在我们人体内也是这样一个循环,维持着我们的生命活动。
人不能没有“湿”,如我们的血、汗、精、津等,我们俗称的“湿气”其实就是代谢失常的水液。
回到篇首怎么祛湿的问题,我后来想了想,不正经的回了这位仁兄:先拧拧,晾在通风的地方,再晒一晒。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的答案似乎在回答怎么晒衣服,很简单的生活常识,仔细想想,运用于人体不也是同样的道理么?
先拧拧,即利湿。
我们常说“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可见“利湿”在治湿上的重要性,多用于有形之湿,湿在脾肾;
晾在通风处,即芳化。
芳香化湿,有时用到一些风药,风能胜湿,常用的藿香、佩兰、白豆蔻、荆芥、防风,藿香等。佩兰尤其适合暑季湿热弥漫的无形之湿。
晒一晒,即温阳化湿。
通过健运脾肾之阳,加速水液的气化蒸腾,多用于凝滞的阴寒湿气。我们晒太阳、多运动,其实也是利用这一道理,动则生阳!
说真,理论上就那么几点,实际真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每个人都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个体,往往各种情况错综存在。具体可以参考文章:湿邪,怎么就这么难对付?
图片来源于网络(大禹治水)
当然了,这里所说的湿主要指常规、常见的水湿,若是水臌一类,即我们现在常说的恶性病腹水之类情况,或如滔天之洪水,那得拿出大禹、李冰治水的勇气、魄力以及高超的智慧,非我等敢轻言治水了。
相关阅读
小心,接下来的这几天有点“毒”湿邪,怎么就这么难对付?医道饮食丨糯米和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