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太极、阴阳】3月26日讲座预告,及相关讲义

【太极、阴阳】3月26日讲座预告,及相关讲义
时间:3月26日早上6点开始,此后随时收听。
地点:千聊直播室(点击文末“”即进入)
讲座名称:中医原理第一讲:太极、阴阳
讲义:太極生人論

周子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言天地陰陽,所以生人之本也。朱子曰:“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言天命之性,乃所以能生之本也。今人但謂人之生也,以父精母血合而成胎,是但知津精血肉筋骨皮毛之生,而不知陰陽二氣之所以生,與人之知識所由來也。
夫太極者,天理也,在人即天命之性。理在氣先,而二氣之中,又各有良能。良能者,即氣之靈也。陰之靈,為人之魄,即人心之記性;陽之靈,為人之魂,即人心之悟性。太極之理,魂魄之靈,雖不離乎陰陽二氣,而魂魄在氣之先,理又在魂魄之先,至於氣以成形,則氣固不離形,而氣又為形之本矣。
若因委以窮原,則父精母血之中,即有陰陽二氣,二氣之中,即有魂魄。假使精血之合,不得父之陽氣,母之陰氣,則敗精瘀血而已。何以成胎為人以動作而生活乎?假使精血之中,但有二氣,固能動作,茍無父魂母魄,在二氣之中,則所生之人,亦無知無識,蠢然能動之物而已,又何以能為有知有識之人乎?既有知識,則天命之性存乎其中矣。
是故津精血肉筋骨皮毛者,形也,莫不賴氣以成,但陰陽二氣,又必相交相抱,而後人之魂魄,凝聚其中。魂魄者,人之元神,在人氣中,所以能生。假使陰陽二氣不相交抱,則元神散失,理無所存,不能動而生陽,靜而生陰,以從化而滋長,形骸何以生乎?
故論人生之理,則先有太極之理,乃能生人:自成胎之理而言,則精血之合,亦具有二氣之交抱,二氣之中,有元神,元神之中,有天理,朱子所謂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此先天有生之理也。夫不明乎先天有生之理,則無以知後天保生之道,是學者不可不先講也。
人之陰陽從化滋長形骸合太極圖說

圖中太極居內,而元神包之者,乃理在心中,心以存理之主旨。明乎人心之中有此天命之理,乃神明之主,而陰陽二氣所由生,則知人所賴以生之本也。孔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此明生初之本與生存之理,而保生之道不待言矣。蓋直也者,天理也,人之始生,惟有此理,故能生而為人;人之生存,正由此理長存,所以不死,此仁者之所以壽也。如其罔也,良心已死,雖或暫且生存,特倖免而已,此言失其性者必死也。失其天理,千夫所指,無病而死。故保生之道,必以心存乎理為第一方。
二層,人之元神,而陰陽二氣包之者,乃神在氣中,神聚則氣聚,神散則氣散。是以心體清明靜一,無妄之人,氣無所擾,則常多壽;如其聲色、貨利、喜怒、哀樂,一切亂心者,則傷其神明,而氣不寧靜,故內傷五臟而外感之邪亦易乘之。至於陰陽二氣,有所偏勝,有所衰弱,則不能交抱,不升不降,陽與陰離,陰與陽絕,而元神散失,神不負氣,死可知矣。知此則存神乃可以聚氣,而養氣乃可以存神。保生之道,必體用交致矣。
三層,陽升陰降,相為交抱,而四層以其從化所生抱之者,蓋氣以成形,而氣即在形中,形以固氣,而氣乃有所依也。陽交於陰,則從陰以降,而化生津精者,陽先升而運合乎陰,與之交抱,故從陰以化生也。津精固陰物,而實化生於陽,蓋陽動而陰即應之,如雷震而有雨;使其無陰可從,則陽無所交,如雷鳴無雨,津精何自生乎?陰交於陽,則從陽以生,而化生為血者,陰先降而運合乎陽,與之交抱,故從陽以化生也。血本陽物,故色如火,而實化生於陰,蓋陰靜而陽即應之,如雲密而雷震,再降而日出也。使其無陽可從,則陰無所交,如陰雲之久,而無雷以震之,則雨不能降。又如淫雨之久,而日光不出,則霜露不生,血又何自生乎?津筋既生,而後能生養筋骨,如雨之滋養草木,血既生,而後能生養肉與皮毛,如雨與霜露之滋養土石,是精血皆生於氣,而筋骨與肌肉皮毛,又實生於精血。知此則明氣以成形之道,人當保養其氣矣。若夫津液枯涸,精傷血失,無津精以滋長其血,無血以滋長津精,則陽氣無所依,陰氣無所附,始則衰弱,而不能升降,久則否塞,而不能交抱,二氣脫離,元神失散,而理不足以自存,豈能生乎?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