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爸手记丨在果果幼儿园毕业典礼上作为家长代表的发言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朋友,各位小朋友:
我是果果的家长唐文吉,很荣幸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仪式上,作为家长代表发言。其实,迄今为止,果果进入咱们幼儿园的时间只有一年;每天早出晚归在这个园子上学的时间只有半年。时间虽然不长,但根据我的观察,果果在这期间,一些坏毛病正在消失,变得彬彬有礼了,有秩序感了;同时,他很喜欢这里,他说他在这里很快乐。
有这两点,我觉得这个幼儿园就很优秀了。前面一点可以概括为“礼”,后面一点可以称之为“乐”。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礼,是我们在生活中必要的秩序和自律,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习惯,一种修养,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当然,有人把礼看作一些繁文缛节,一些规矩,一些教条,强加给孩子,这样,孩子就会感觉很被动,不会感到快乐。
既要把孩子培养得彬彬有礼,又要保证孩子的快乐,这就是教育的艺术。
在这两者之间是不好拿捏的。
在此,我想分享我和果果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两件事:
礼丨原则第一?
在此之前,果果还读过其他的幼儿园,还有一些亲子班。其中一个亲子班,就在我们隔壁小区,那次是他妈妈带他去的,本来是说好了上午11点钟结束,可到了十二点多,他们还没回家。我就去隔壁小区,看看是怎么回事。我本来不知道那个幼儿园的具体位置,但一进小区的门,我就听到哭声。作为一个父亲的敏感让我马上判断出那是果果在哭。我顺着哭声的方向就找到了那家幼儿园。
院子里三个人,果果、果妈和一个老师。果果在那里哭,果妈和老师站在一旁。我去问了情况,才知道,老师的理念是,要让孩子建立规则,他们放学离开的时候,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自己穿鞋,果果才两岁,不太会穿,再加上之前闹了一些情绪,就更拒绝穿鞋,于是,他们就僵持在那里了。你不自己穿鞋我就不让你走,你不让我走我就不穿鞋。互不相让,已经僵持了一个多小时。那位老师一脸坚定。
我不是专家,不知道她这种教育理念在学术界处在什么地位。
我只是凭常识判断,这样让孩子不快乐的事情,是不能坚持的。所以我把果果抱回家了。
光知道建立原则,光知道要有礼,而让孩子不快乐,就会走到这种极端:只有礼,没有乐。
乐丨天性第一?
还有另一个极端,就是果果在以前的幼儿园。
他们园的核心人物有一次在给我们家长讲课的时候,津津乐道,说有个小孩在幼儿园里走廊叫住他,直呼其名,问:“喂!过来!我问问你,你这幼儿园为什么收费这么贵!”
他们似乎比较欣赏这种直率,并且以此来表明自己是如何宽容,如何不束缚孩子的天性。
但这样就有点无礼了,跟老师说话,跟校长说话,跟长者说话,或者说,跟任何一个人说话,都不能如此无礼的。孩子在这个幼儿园还算快乐,但是秩序感很差,也不能考虑他人的感受。这是另一个极端:只有乐(le),没有礼。
所以,孔子把“礼乐”放在一起来强调,就是这个意思。既要有礼,又要有乐。
也许有朋友要提醒我,那是“礼乐(yue)”,不是“礼乐(le)”。
但根据我的研究,在孔子的时代,yue和le是不分的,一个“乐”字有非常丰富的含义,既是音乐的优美旋律,又是我们内心快乐的感觉。
只是后来读音分化了,意思就被割裂了。
孩子在这里,一是懂礼了,二是很快乐,仅仅就这两点,我无比感谢这里。
唯一的遗憾就是,果果在幼儿园阶段,只在这个园子里待了半年。虽然领略了这里的秋色,在小白楼后面打过红枣,在结了冰的湖面上玩过,但因为疫情,错过了这个园子里春天的花朵,和夏季的阳光。在整个上半年,果果都很想去幼儿园。好在,我们还会在这里上小学。未来的一切,依然是那么值得憧憬。
还记得孩子出生那天的一幕一幕,转眼之间,幼儿园就毕业了,就要上小学了。提到毕业,有人也许有些伤感,因为它意味着离别。但在我的记忆中,每一次毕业,更多的是欢乐,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又要进入新的天地了。
孩子的毕业,也让我自己过去毕业时候的那些欢乐,真真切切地浮现在心里。那么,现在,在毕业典礼上,怀着这样的欢乐,请大家允许我,代表所有的家长,感恩老师们的付出;祝福所有的小朋友们快快乐乐、健健康康、自然而然地天天向上,前程似锦!也让我们共同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福全世界人民幸福安康!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
三伏天丨怎么伏,有讲究
医道饮食丨暑季,最简单有效的解毒汤纠结酸梅汤或生脉饮?湿气弥漫的三伏天应该喝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