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怀孕期间的种种不适(上):今晚中医女儿科讲座预告

怀孕期间的种种不适(上):今晚中医女儿科讲座预告
▶清艾轩中医学堂,成立于2008年,致力于纯正传统中医的研习、传承、应用。
▶清艾轩讲座:每周一、三、四晚八点,yy频道96484009,主讲: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心远、清艾轩中医学堂唐略。
▶近期讲座内容:王心远“国医十三经”系列大型讲座,已经讲到《神农本草经》;唐略《中医女儿科》,详解妇科、儿科的生理、疾病及养生。
▶讲座录音回放(延后上传):荔枝FM79070
▶更多内容和交流,可以的传统中医-唐略 @清艾轩中医学堂
【清艾轩中医学堂11月2日晚课】

1.中医女儿科讲习:怀孕期间种种不适(上)
2.交流与答问。
网上开放时间:20:00-21:30.
收听方法:YY频道96484009 (客户端可在www.yy.com下载)
主讲:@传统中医-唐略
所用教材为《医学三字诀》女科儿科卷( https://item.taobao.com/item?id=521286051587 ),或关注微信订阅号“传统中医唐略”(ctzytl)回复“讲义”于讲座当天获取。

涉及《医学三字诀》内容:

妊呕吐,六君子,痰二陈,栀术宜,胃呕吐,二陈姜, 麦冬参,竹茹食。
陈念祖曰:受孕三月之内,多有呕吐不食,名曰恶阻,宜用六君子汤。俗疑半夏碍胎,而不知仲师惯用之妙品也。
高鼓峰云:半夏合参术,为安胎止呕进食之上药。
龚元礼曰:恶阻,肥人有痰者,用二陈汤加枳壳、白术利气除痰。
尤在泾曰:阳明之脉顺而下行者也,有寒则逆,有热亦逆,逆之饮必从之。孕妇之体,精血凝聚,每多蕴而成热。《外台》用竹茹、半夏、橘皮各五钱,生姜、茯苓各四钱,麦冬、人参各三钱,为治胃热气逆呕吐之法,可补仲师之未备也。竹茹、麦冬清热,半夏、茯苓降逆,陈姜开胃,参草益脾,热去而谷自安矣。

肝血燥,顺肝气,参归地,麦苏子,芩术芍,曲砂陈。
傅青主曰:孕妇恶心呕吐,思酸解渴,恶食困倦者,肝血燥也。妇人受孕本于肾气之旺,肾一受精而成妊,则肾水生胎,不暇化润于肝藏,故肝之血燥也。用顺肝益气汤:人参、当归、苏子各一两,熟地五钱,白术、麦冬、白芍、茯苓各三钱,神曲、砂仁各一钱,陈皮三分,煎服,三剂痊愈。此方平肝则肝逆除,补肾则肝燥息,补气则血易生。凡胎病而少带恶阻者,俱以此方投之,无有不安。陈士铎苏子只用一钱,非也。

胎不安,四物宜,加杜术,川芎去,寒川椒,火芩续, 暴怒伤,逍遥宜,房劳伤,地黄食。
陈念祖曰:胎动不安者,血不养胎也,宜四物汤去川芎加杜仲、白术补血安胎。腹时疼多寒者加川椒,此一味今人罕用,《金匮》用以养胎。有火者加黄芩、续断。盖胎元全赖血以养之,故用四物以补血,加白术健脾固中,杜仲补肾护胎。有寒者加川椒温补下焦,有火者加芩、续而清胎元。
《金鉴》云:暴怒伤肝,胎不安者宜逍遥散扶脾平肝。房劳伤肾,胎不固者,宜地黄丸滋阴补肾。盖胎始于肾,胞系于脾,忿怒则肝旺,木盛则土衰,而胎无所附,故不安也。用逍遥散之苓、术、甘草者,扶土以生金也。用归、芍、柴胡者,益血而平肝也。金旺则木衰,肝平则土强,而胞胎有赖矣。色欲过度则伤肾,肾虚不能统气于胞中,故不固也,用地黄丸大补肾阴,肾阴气充则胎自固矣。

胎伤痛,血未下,圣愈加,杜续砂。下血痛,佛手续, 胶艾杜,术芩加。
《金鉴》云:妇人血气充足,形体壮实则胎安固。若冲任虚损,则胎不成。若胎伤,腹疼不下血者,用圣愈汤加杜仲、续断、砂仁以安之。下血腹疼者,用佛手散加续断、杜仲、阿胶、艾叶、白术、条芩以固之。
经云:肝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虚弱则胎不安,故用圣愈汤补气养血,加砂仁和中快气,又能引杜、续归宿丹田,大补肾气,俾冲任充足,胎自安矣。下血腹疼,用佛手散补血行气,去瘀生新,加芩、术清热固中,加艾、续止血安胎、阿胶补血益气,杜仲补肾而固胎也。

小腹痛,胎不安,参术地,萸山药,杜杞草,扁豆煎。
傅青主曰:妊妇小腹作痛,胎动不安者,脾肾虚也,非饮食伤脾,即色欲伤肾,用安奠二天汤补脾固肾,人参、白术、熟地各一两,山萸、山药各五钱,杜仲、杞子各三钱,炙甘草、扁豆各一钱,煎服,二剂即愈。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二本气伤则胎不安,故用地、萸、杜、杞以补先天,参、术、扁、草以固后天,二本坚固,胎自安矣。

跌扑伤,归芎痊,胶艾草,虚参添。
武叔乡曰:“孕妇跌扑,胎动不安,腹疼欲坠者,用当归、川芎、阿胶、艾叶、甘草和血安胎,兼气虚者加人参、白术补之。”

尿下血,膀胱热,四物栀,发炭煎。暑益元,升麻咽, 胎漏物,胶艾叶。
李梃曰:尿血自尿门下血,胎漏自人门下血。妊娠尿血属胞热者多,用四物汤加山栀、发炭清热止血;因暑者,用益元散加升麻煎汤下。
程国彭曰:“女人之血,无孕时则为经水,有孕时则聚之以养胎,蓄之为乳汁,经水忽下名曰胎漏,乃冲任虚弱所致,用四物胶艾汤补血安胎。
陈念祖曰:“胞阻与漏下皆阴阳失于抱负,中土失于堤防,此方统治各病,芎、归宣通其阳血,芍、地宣通其阴血,阿胶血肉之品,同类相从者以养之,皆令阴阳之抱负也。甘草缓中解急,艾叶温暖子宫,补火而生土者以助之,皆令坤土之堤防也,故为调经、止漏、安胎、养血之良方。

下黄水,或豆汁,著糯米,银苎根。
《金鉴》云:漏下黄水,或如豆汁甚多者,其胎干枯,必倚而坠,用黄芪二两,糯米一合,煎服,或用苎根去皮二两,银五两,水酒煎服。
武叔乡曰:黄赤为热,故用苎根以凉之;又为肝气之疏泄,故重用银以镇之。

子肿症,白术散,即五皮,米饮咽。
武叔乡曰:孕妇经血壅闭以养胎,忽然浮肿者,胎中挟水,水血相搏,脾恶湿,水气泛溢也。宜白术散渗湿健脾,即白术、茯苓各三钱,陈皮、姜皮、腹皮、桑皮各钱半,煎服,或为末,米饮下三钱。
汪訒菴曰:水病当令上下分消,苓、桑、腹皮淡而能泄,使水从尿窍出;姜皮陈皮辛而能散,使水由毛孔出。水盛由于土衰,故用白术之甘温以扶脾土,而堤防不致泛溢也。

子气症,天仙藤,乌附陈,草瓜苏。
《产乳集》曰:妊娠三月成胎之后,两足自脚面渐肿至腿膝,行步艰难,喘闷妨食,似水气状,甚至足指间出黄水,为之子气。子气与水肿相似:子肿在头面,子气在下体,宜辨之。用天仙藤散,即天仙藤、香附、乌药、陈皮、炙草、木瓜、紫苏、生姜,煎服。
汪訒菴曰:天仙藤之甘温,疏气和血,解血中之风气;香附、乌、陈之辛温,以行郁气;紫苏、生姜之辛温,以疏表气;甘草之甘缓以和正气,木瓜以除湿热、利筋骨、调荣卫也。

子烦症,竹叶汤,麦冬芩,参苓尝;甚怔忡,安神丸, 脾胃虚,六君汤。
妊妇心悸烦闷者,名曰子烦,乃胎中郁热上乘心肺也,宜竹叶汤清心润肺,即竹叶十片,茯苓三钱,麦冬、黄芩、人参各二钱煎服。竹叶清烦,黄芩除热,麦冬清心润肺,茯苓渗湿益脾,人参补虚生津。津液生,心肺润,则烦燥止矣。甚者怔忡不安,宜朱砂安神丸宁心安神;脾胃虚弱,呕恶少食而烦者,宜香砂六君子汤,温中运脾。

子悬症,腹胀痛,物去芎,芩草术;紫苏饮,芍归芎,
陈腹参,草姜葱。
陈念祖曰:妊妇胸腹胀满者,胎气上逼也,名子悬症,用四物汤去芎,加黄芩、白术、甘草和血安胎。
李梴曰:妊妇四五个月,相火养胎以致胎热气逆凑心,腹胀痛者,名曰子悬症。宜紫苏饮,活血顺气,即紫苏、白芍、当归、川芎、陈皮、腹皮等分,人参、甘草减半,葱姜煎服。
陈来章曰:芎、归、白芍和血,苏、陈、大腹顺气。气顺血和,胎自安矣。既利其气,復以参草养其气者。顺则顺其邪逆之气,养则养其冲和之气也。

子痫病,忽倒扑。昬不醒,肢抽搐。羚羊防,归芎独。 枣杏苡,神草术。中风寒,理中汤,防钩藤,加生姜。
妊娠忽然倒撲,神昏不醒,四肢抽搐,少刻即甦者,名曰子痫。乃心肝二经风热所致,宜用羚羊角散,散风清热,即羚羊角、当归、防风、川芎、独活、枣仁、杏仁、苡仁、茯神、甘草、木香、生姜,煎服。因中风而倒扑者,必吐泻、腹疼、肢冷、脉迟,宜理中汤,温中驱寒,加防风、钩藤、生姜以散风邪。
汪訒菴曰:阴主静,阳主动。风,阳邪也。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有搐搦、眩晕之症,羚羊之辛凉以平肝火,防、独之辛温以散风邪。茯神、枣仁宁神,当归、川芎和血,杏仁、木香理气,苡、草之甘调脾也,扶脾所以抑木,苡仁又能治筋急拘挛之症。

肢瘛瘲,钩藤汤。寄生桔,参補当。热柴栀,痰星半。 风盛蝎,僵蚕良。
薛立斋曰:瘛者筋脉急而缩也,瘲者筋脉缓而伸也。一伸一缩,手足相引,搐搦者不止,谓之瘛瘲,多属于风,风主推动故也。
骆龙吉曰:心主脉,肝主筋,心属火,肝属木,木火相炽,则为瘛瘲也。宜钩藤汤清热散风,即钩藤、当归、茯神、人参、桔梗各一钱,桑寄生五分,风热加柴胡、芩、栀,风痰加南星、半夏,风胜加全蝎、殭蚕。
汪訒菴曰:手足瘛瘲者,肝风相火为病也。钩藤之甘寒以除心热而散肝风,柴、桔之辛凉,芩、栀之苦寒以平少阳、厥阴之风热,风热去则抽搐止矣。人参、茯神以益气而宁神,当归、寄生以养血而安胎也。

胎已堕,大補良。八珍芪,钩藤防。
程国彭曰:此症,胎气未动,宜补气养血定风为主;胎气已堕,宜大补气血,此一定之理也。用八珍汤补气养血,加黄芪、防风、钩藤以祛风也。

子嗽症,用二陈,胶冬桑,辛姜味。肺伤风,金沸剂。 脾肺虚,六君归,久不愈,麦味地。
陈念祖曰:妊娠咳嗽,为之子嗽,用二陈汤加阿胶、麦冬、桑皮、细辛、干姜五味主之。若发热恶寒,头目昏疼而咳嗽者,风伤肺也,宜金沸草散解表降逆。脾肺气虚而咳嗽者,宜六君子汤加当归补气养血。咳嗽日久不止,多属阴虚,宜用麦味地黄汤滋肾保肺。

肺燥咳,紫菀汤,天甘桔,茹杏桑。
妊妇鼻干口燥而咳嗽者,肺热也,宜紫菀汤清火润肺,即紫菀、天冬、甘草、桔梗、竹茹、杏仁、桑皮,水煎,入蜜服。
汪訒菴曰:子嗽由于火邪,故用桔梗、桑皮之凉以泻之,天冬、竹茹之寒以清之,紫菀、甘草之温,杏仁、白蜜之泽以润之也。

子淋症,尿涩疼,小肠热,五淋汤。
妊娠小便不利,尿涩疼者,名曰子淋,乃小肠膀胱有热也,宜用五淋汤泄热利水,疼自止矣。方见淋症。

肾虚热,安荣散,细辛参,二草添,归通滑,麦冬咽。
《大全》云,妊妇小便淋者,肾与膀胱虚热,不能制水也,甚者心烦闷乱,名曰子淋。宜安荣散清肺润燥,即细辛、人参一两,甘草、灯草、当归五钱,木通、滑石、麦冬三钱,共末,每服二钱,麦冬汤下。
陈来章曰:虚热宜补,故用参、草之甘;淋闷宜通,故用木通、灯心之渗,滑石之滑;肺燥则天气不降,而麦冬能清之;肾燥则地气不升,而细辛能润之;血燥则沟渎不濡,而当归能滋之也。

转胞症,尿不通,珍升陈,三探吐。
妊妇胞胎坠下,多致压胞,胞系缭乱则小便不通,名“转胞症”,非胎自转,为胎所压,但举其胎,胞系自顺而小便自通矣。宜八珍汤加升麻、陈皮、生姜,煎服,以手探吐,候气定,再服药探吐,如此三四次,则胎举而小便利矣。八珍补气和血,陈皮消痰利气,升麻升举胞胎,探吐者,上提之意,助药力以举胎也,亦上窍通下窍自利之意也。

仲圣法,用桂附,灸关元,二七炷。
《金匮》云: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此名转胞不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其小便则愈,肾气丸主之。灸关元穴二七壮。
饮食如故,病不在胃也;肾家阳虚不能统气于胞中,则胞系乖戾,尿不利也;胞系既乱,肺气不能下达,而反上逆,故烦满喘急不得卧也。因胞系纽转,故名“转胞”,用桂附肾气丸补命火而助其阳,阳旺则气化,而诸症自痊矣。

妊娠妇,忽声哑,四物汤,神远加。
妊妇至八九月,忽然声哑者,谓之子瘖。《奇病论》云:重身九月而瘖,胞之络脉闭也,胞胎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肝系舌本,故不能言。分娩后,胞之络脉复通,少阴之脉上行,自能言矣。或用四物汤加茯神、远志,补血通窍亦效。

妊伤食,勿峻剂,腹胀痛,平胃散,腹满泄,六君子, 寒香砂,面菔子,肉山楂,热连宜。
胃主司纳,脾主运化,五藏之本也。食倍而伤者,脾虚不化也。若投峻剂,则脾胃复伤,而胎亦损矣。当因症而治之。若饮食停滞,腹疼者,宜平胃散,消食运脾;若腹满泄泻者,脾虚也,宜六君子汤;补中消食。伤生冷,加木香、砂仁,伤面食加菔子,伤肉食加山楂,伤辛热加黄连。

小产病,气血虚。物丝故,鹿杜续。
陈念祖曰:小产屡患者,必应期而坠,属气血大虚,宜四物汤,加丝子、故子、鹿胶、杜仲、续断。命门为生人之本,女以系胞,必用温药热药始效。

血虚热,保胎剂,归地朮,杜续芩。
陈复正曰:胎孕屡坠者,皆性暴之人,肝气盛,血虚热,火炼子宫所致也。宜三合保胎丸补虚清热。即地黄十二两,砂仁、老姜各三两,同地黄入砂锅内煮两昼夜,再入酒煮,以地黄烂为度,去砂仁、姜不用,将地黄捣膏。归身酒洗、白术土炒、杜仲盐水炒、续断酒炒各十二两,条芩酒炒三次六两,共末,以地黄膏炼蜜入石臼内,捣千杵为丸,绿豆大,早盐汤下,晚酒下,各三钱,不可间断。自一月服起,过七个月,万保无虞。切戒房劳恼怒。
黄芩凉血清热,白术健脾固中,当归养血宁心,熟地滋阴补肾,续断填损伤而坚胞系,杜仲益腰膝而暖子宫,药虽平易,功胜神丹,乃保孕安胎之圣药也,加白芍炙草煎服亦妙。

形壮实,瘀血致,宜少腹,逐瘀剂。
王清任曰:妊妇体壮,并无损伤,三个月前后无故小产,屡患者,子宫内有瘀血占其地,胎至三月再长,内无容身之地,胎病靠挤,血不能入,胎无血养,故小产也。受孕月余,用少腹逐瘀汤五七剂,化净子宫内瘀血,胎长有容身之地,则不再小产矣。若已经小产,服此方三五剂,以后成胎,可保无事。此方去疾,种子安胎,真良方也。

▶清艾轩中医学堂,成立于2008年,致力于纯正传统中医的研习、传承、应用。

▶清艾轩讲座:每周一、三、四晚八点,yy频道96484009,主讲: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心远、清艾轩中医学堂唐略。
▶近期讲座内容:王心远“国医十三经”系列大型讲座,已经讲到《神农本草经》;唐略《中医女儿科》,详解妇科、儿科的生理、疾病及养生。
▶讲座录音回放(延后上传):荔枝FM79070
▶更多内容和交流,可以的传统中医-唐略 @清艾轩中医学堂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