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让中医按自身方式生存1:打破这些年来的思维定势

让中医按自身方式生存1:打破这些年来的思维定势
监管,拦住的是老百姓的方便之门

问:唐老师您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出台,昨天我发给您看了,同时我们也在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收集各界意见。现在大家最担心的是,放开了传统中医师的行医资格,会不会缺乏一个监管,让中医的糟粕沉渣泛起?
唐略:我们这个年代,讲得最多的就是“监管”,但是监来管去,不还是这样?反而问题越来越多了。监管,设置各种围栏关卡,其实是在“堵”;抓住了违法的,就重罚,企图对其他人构成一种威胁和警告,让大家老实点,这是在“泄”,其实仍是在堵,让人心里发堵。结果是大家都不愉快,一面战战兢兢,另一面,他该怎么着还会怎么着,只是会变换一种形式,做得更隐蔽。
任何事物,只要被堵,它都会寻求其他出口。以中医而论,你颁布了法律,实行了监管,那些没有证的中医,依然在看病呀。好的中医,哪怕躲到深山老林都有人去找,他能因为你颁布了一纸法令就不看病了么?病人也不允许。“医为善门,难开难闭。”但有了这个法令的威胁,这个中医可能就更低调了,生人他就不敢看了,这样就把很多患者拒之门外,而且理由冠冕堂皇:“对不起,我没有行医资格,请到正规医院看。”
现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在大城市,都有很多好中医,他们不用出名,也不敢出名,就在家里看病,而且要有很可靠的关系的人介绍的病人,他才敢接。外人一律不看。久而久之,这样的好中医资源,就被一些有钱有权的家族垄断了。老百姓在大医院里挤破头。
所以说,监管,是一个伪命题。中医该怎么着还怎么着。从根本上讲,这些围栏关卡,拦住的是老百姓的方便之门。
至于您说“中医的糟粕”,我不知道您具体指什么?
封建迷信刚刚破除,现代迷信又泛滥成灾
问:中医的糟粕,就是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吧。
唐略:封建社会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在这一百多年里,我们一直在破除封建迷信,现在,可以说,破除得已经差不多了。如果实在还有一些残留,那我们不妨想一想,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啥有这么强的生命力?怎么就打不死呢?不妨重新反思一番,这样会开拓我们的思想境界的。
迷信就是很着迷地相信某些东西,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迷信,是每个时代都有的,封建社会有封建迷信,现代社会有现代迷信。相比较而言,现代迷信更可怕,它奴役人,害人不浅,但真正能发现它、揭露它的人非常少。
所以,现在的中医里,残存封建迷信倒不可怕,可怕的是现代迷信潜入中医。这个我点到为止,不多讲。
中医与三教九流有着不解之缘
问:如果让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混入中医队伍,肯定会影响中医队伍的纯正性,妨碍中医的健康发展。
唐略:哎!你看现在合法的中医队伍,纯正么?有多少人是严格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学问在仔细看病的?还有多少人有亲近自然、仰观俯察的心胸?有多少人见到每个病都能辨证论治?有多少人不拘守书本,不套用成方?而这些人,各种好听的名头都被他们占尽了,什么教授啊,主任啊,不能看病。
三教九流有何不可?不要以为三教九流都是坏人啊,相反,他们正是活生生的社会的人!他们来源于社会,他们的东西也要为社会所用。中医与三教九流有着不解之缘。三教九流中,有治病救人之志者,都可以做中医,都要给他出口。“十道九医”,还有一些和尚,在中医上也有独到的水平,还有“秀才学医”的,难道都是杂种么?难道一天到晚在大学象牙塔里死啃书本的人才能看病?如果只知道一味读书,那么读书多了,思想反而容易杂,看病的时候就没有主见;不接触三教九流,不接地气,不懂社会,你也很难做一个好中医。
有人中医博士毕业,看起病来还不如人家从师三年的学徒呢。但因为你有博士这个头衔,社会的资源、认可度,会更多的倾向于你。你有了这些虚荣而没有相应的才能,就容易嫉贤妒能,打压那些有真才实学却没有行医资格的医生,说他们是三教九流,担心他们这,担心他们那,实际都是为自己担心,怕有人上来抢了自己的名和利。
所以,古人特别强调“举贤荐能”,一定要让真正有才能的人居高位,这就是《论语》讲的“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思维与修养
问:您说得有点偏激了,学院派的教授、博士,并不都是这样的。
唐略:如果都是这样,那还得了啊?!我只是说,有这种现象。而且,只要有极个别这种现象,就会对中医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中医现在成了这个样子,与此不无关系。
所以我发现你们这些人的思维非常奇怪:你说别人的时候,抓住一个瑕疵就不放手,甚至有一丁点可能性都拿出来大做文章,说民间中医这样不好、可能那样;别人说你、指出你的症结所在的时候,你又说不全是这样的!难道非要全是这样才行啊?
要好好地学一学逻辑学,尤其是思维的逻辑。现在很多人都是浑浑噩噩的,想问题没有逻辑,全跟着现代迷信走,全是愚夫愚妇之见!亏他们读那么多书啊,根本没有明理!
问:唐老师您别生气,我不是有意说这些的,是不经意间说的。
唐略:我哪那么容易生气?不经意间,往往是真实想法的流露,用心的时候大家都在伪装。但一个人总是用心的时候少,不用心的时候多啊。用心的时候好累,不用心的时候又露馅儿,这多悲催啊!所以还是要修自己的内心,到了一切都能“率性”,言行即使不用心都能漂亮得体的时候,你就真的是风流倜傥啦。儒家讲这种境界,《中庸》讲“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修道谓之教”,通过修养内心,多抛弃掉一些现代迷信,你的天性就出来了,这样你就可以率性而为,很轻松啦,而且不会有错的,身边的人都会说你很阳光。好啦,我们回到正题。

===特别提示===

▶好文共享,功德无量。欢迎“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唐略所在机构微信订阅号:颐清健康艺术 (:yiqing-art)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