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让中医按自身方式生存4:医药分家了,中医就会亡在药上!

让中医按自身方式生存4:医药分家了,中医就会亡在药上!

问:我们今天时间不多了。最后我还想问问,《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中还出现了很多关于中药的内容,您有何看法?

唐略:你不要急呀,工作一定要从容不迫。采访、谈话都要这样,要把话题充分聊开了,后面你就省事了。否则你回去整理稿子的时候,遇到有不明白的,还得打电话问我,多浪费时间呢?
关于中药管理的内容,很不成熟,严重缺乏调研。
你到药材的原产地去看看,你再到全国几大中药材的集散地看看,安国、樟树,你必须深入调查,带着同情心;不要以执法者、揭露者的身份高高自居;要去与当地的人交心,你才会发现很多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管理的混乱。
以安国为例,这可是“千年药都”啊,千百年的运作和积淀,它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非常完善,非常成熟了。现在呢?乱了套啦,只要有检查的来了,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就关门!没有检查的就照样开市。这是为什么?背后有哪些故事,很值得我们去调查、深思。
药材的质量,由谁把握呢?只能由医生把握。中医自古都是医药不分家,医生最懂药,包括药性和炮制,甚至会根据药材的质量来调整处方。每个医生都希望自己疗效好,疗效好才有病人,药好疗效才好。它敢不好好监管药材质量么?这是对自己负责啊。
过去,很多医生都是从药材市场上买来生药,自家炮制,医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想炮制到什么程度就炮制到什么程度;或者也有人直接去药材市场,哪家的炮制工艺合乎我的要求我就买哪家的。这样的药,效果是最好的。
我们看清朝、民国时期的医案,叶天士这些大师开的方,用药区区几味,用量也非常小,效果却那么好。为什么?人家都有自己的药房,药材质量他们都是自己亲自把控的,所以很灵活。比如,这一批金银花质量比较好,我开方子就少用一点;那一批质量差点,我开方子就多用一点。这一批麻黄过于陈久,恐怕发汗力度不够,我开方的时候,可以略微加点苏叶,帮助一下……如此等等。古人是这样开方的,不仅要根据病情,还要根据药房里药材的具体情况。今天呢?医院里哪个医生能做到这一点?有人说,现在中药材有统一标准了,但这个标准是很难制定的,同一种药,有产地的讲究,不同产地的药材有细微差异,即使是同一块地里的药材,也分三六九等,效用不同,只能靠用药的人去拿捏。
除了临床看病,传统的中医都把精力放在药材的鉴别、采购和灵活运用上;现在的中医呢?精力都放在写论文、应付各种考试上去了。
===特别提示===

▶好文共享,功德无量。欢迎“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唐略所在机构微信订阅号:颐清健康艺术 (:yiqing-art)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