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略|这口痰,该吐还是该咽?
有位朋友问我说,他最近在读《印光法师文钞》。
书中,法师在给一位居士的回信中,提到关于吐痰的问题。
法师说,随意将痰吐出,一来是不洁净,尤其是在寺庙这样的庄严的地方,随地吐痰,更是会造下无边的恶业;
二是从健康的角度讲,吐痰,是会耗气的,特别是用力吐痰时。
据说孙思邈在三十岁之后,从来不用力吐痰,实在忍不住了,也是轻轻地吐下去,尽量做到惜气,减少消耗。
那怎么办呢?
法师说:
“天天常吐,饮食精华,皆变成痰了。
若肯咽了,久则无痰,此是以痰杀痰最妙之法。
如不能咽,当袖一痰布,吐于其上复袖之。
此亦劳人,又不洁净。
不如咽了,又不劳人,又无污秽,而且永无痰病,是为治痰病之妙法。”
这位朋友就疑惑了。
他曾听我讲过关于吐痰的问题,当时我说的有了痰,千万不要咽下去,得把它吐掉,否则,增加了胃中秽浊,于健康不利。
于是他凌乱了,有了痰,也不知到底该吐还是该咽了……
其实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现代人看待一个问题,往往只注意结论,缺少了自己的思考。
和尚茹素,脾胃清静,因而他们的痰本来就少。
如果有痰,也是气和津液运行不利,或是内火产生的。
在脾胃比较清静的前提下,吞入的痰,是能运化掉的。
而我们普通人,一是吃的多且杂,二是有七情六欲之扰。
脾胃中有很多湿气、浊气,痰再被咽下去后,运化不掉,又成了胃里湿浊的一部分。
况且印光法师所生活的年代,空气污染较少。
痰一般由内里产生,没有夹杂有害的化学物质,咽下去也没有太大的关系。而现在,空气污染,很多痰往往是人体排异的产物。
哪怕是和尚,那口痰,我都劝您不要咽。
所以说,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咱们得不同对待。
包括吐痰这样的小事情,都是因人而异的。
书上讲的故事,有其形成的道理和背景,咱们没有必要拘泥于书本的字句。学习中医,也是如此。
据前辈们讲,叶天士先生给人看病时,遇到那些痰多的,往往会让他们往墙上吐一口痰,用于观察。
等这口痰干了再看,如果干痰上油光闪闪,那这就是实痰,可以攻之、逐之、消之、化之;
如果痰上没有油光,暗白无华,那么这就是虚痰,就不能攻而只能补了。
这是一个小掌故,看完这个,您也不用担心叶先生的诊室满墙都是痰,也千万别偷偷把痰吐在楼道的墙上或外面电线杆上……
文 | 唐略
唐略微信
相关阅读雾霾三人行,一人死,一人病,一人平安无事
孩子爱啃指甲,其实是在给自己治疗疾病?
下雨天,以下四点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