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味令人口爽
油盐酱醋之外,饮食当中还要用到很多其他调料,也要遵循医道。
饮食以素食、清淡为宜;调料,以放少量的油盐酱醋为宜。例如,平时我们再家里做几个蔬菜,也就放些盐,偶尔放一点儿酱,醋都很少放。只有再烹饪鱼肉荤腥的时候,我们才可能用到更多调料,比如豆豉、生姜、花椒、丁香、肉桂、薄荷、苏叶、茴香、葱、蒜、芫荽等。
为什么要用这些调料?首先因为它们是芳香的,芳香可以化浊。我们到卖肉、卖鱼的地方,会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这就是肉的恶浊之气。人要把这些肉吃下去,就要用各种调料来掩盖和化掉肉类的恶浊之气。
其次,这些调料是往往是温热的。人只要吃肉,肠胃就是一个化尸场。肉其实是动物的尸体啊,动物死了,必然产生一些阴寒之气,阴寒之气容易伤害肠胃,要用温热之品来帮助脾胃的运化。同时,温热之品还可以增强五脏六腑抵御外邪的能力。
肉类加上这些辛温芳香的调料,就会非常鲜美,人就会大量去吃。血肉有情之品,对身体有一定的滋补作用,但是吃多了就会生痰,“鱼生火,肉生痰”嘛。同时,辛温的调料吃多了,又会消耗人的气血。凡事有利必有弊。
所以,人大量食肉是一个很惨烈的过程。老子说“五味令人口爽”,“爽”字有着双面意义,“口爽”指吃东西时口中感觉食物味道很好,但另一个意思是没有味道。我们常听到“爽约”,就是违约了,口爽的第二层意思与其相同,就是过食五味,然后口不知味了,颠倒清浊,混淆味觉,以后再吃东西就会觉得寡淡无味,这就叫五味令人口爽。口爽的时候,你就失去了细细品尝清淡的耐性和能力,所以辛香温热性的调料要遵循医理而用,才能避免“五味令人口爽”祸害。至于肉类,也要少吃,《黄帝内经》讲:“膏粱之变,足生大丁。”膏,就是肥肉;粱,就是精细的谷物;丁,就是疔疮或是体内的各种恶性疾病。吃多了这些膏粱厚味,就足以让人生出这些恶疾来了。
▶
▶好文共享,功德无量。欢迎“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