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了多年的一丝善念,在关键时刻救了所有人
点 击 上 方 ↑ “ 传统中医唐略 ” 关 注 我 们
这个故事来自《三湘医萃》。
在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兵荒马乱。有一支军队,已经急行军很多天了,行军路上,他们的将军生病了,面目黧黑,嘴里气喷如火,腹热膨胀,大便秘结,暴跳如雷。
一路上,他请了好几位中医给他看病,都没看好。这些医生也就都被他杀了。可以说是非常残暴!
走到湘潭地界,听说当地有位老中医黄蔗山,就把他请来,态度非常恶劣,直言:“治得好大大有赏,治不好当场枪毙!”
黄老先生也生气了,厉声喝道:“可以!只要你照方吃药就行!”
他当时心里想,这回可能活不成了,但是死也得找个垫背的呀,索性开些猛药,把这个恶魔治死得了,免得再去祸害别人。
于是他开了方,其中大黄、芒硝各用一斤,让他使劲喝!
谁知道,药喝下去,将军就有了便意,没过多久,大便解下,火也就消了一半。(用药需辨证论治,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黄老先生把这将军的病治好后,将军无比感激,态度大变样,说了很多软和话。
老先生说:“只要你以后别那么爱杀人就行了。”
有人认为这是歪打正着,我则更倾向于认为这叫“从心所欲不逾矩”。
中医是一门艺术,修到了一定程度,怎么着都是对的。
虽然想和这位将军同归于尽,但他也是存了一些善意的。
所以他治疗的方向依然正确,只不过是药量奇大,这也是最后的奋力一搏。
如果他真的一心想杀人,开附子、干姜会更准确些,热上加热,火上浇油,那将军就七窍流血了。
所以,哪怕是在最愤怒、最绝望的时候,也要心存善念,不要怀着敌意,直接对着干,如果对着干,就真的死定了。
只要心存善念,就会有一线生机。而这一丝善念,是源于我们多少年的修养的。
从这个案例还可以看出,用药的剂量并不是固定的。
前面给这个将军看病的医生,未尝没有用大黄芒硝,但三钱、两钱的,根本不顶事,用到一斤,才有效果。
案中的患者是位将军,体质禀赋本就强于常人,又在急行军中,其火气之旺可想而知。病重则药重,病轻则药轻,这种情况虽然罕见的,也在情理之中。
相关阅读
附子干姜居然可以治便秘?婴儿长湿疹,未必是坏事用最好的艾条,谈谈关于艾条的一些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