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腰痛,并不一定是肾虚

腰痛,并不一定是肾虚点 击 上 方 ↑ “ 传统中医唐略 ” 关 注 我 们

有一年,我回老家过端午节,有位小学同学找我,说他的姐夫腰痛难忍,腰都不能动了。想来找我看看。同学告诉我,他姐夫四十多岁了,平时都在家务农,挺辛苦的。
当时我的头脑里马上出现《内经》里的话,什么:
“腰为肾之府”“腰摇转不能,肾将惫矣”……

中年人,劳动人民,这个腰痛,十有八九应该是肾虚吧?于是,我头脑里又出现什么六味地黄汤、杜仲、寄生、续断之类的方药。打算来了就用。因为对长年劳作的中老年人来说,这种肾虚腰痛太常见了,用这类方药,一用一个准。
但当这位姐夫来了后,我吓了一跳:这人脸怎么这么黄!再看他的舌头,舌苔黄、厚、腻!这分明是不按套路出牌啊。这种舌象,如果用六味地黄汤,那只能加剧湿热,使气机越来越不利啊。
于是我判断,这是一个湿热型的腰痛。体内湿热太盛,致使气机壅塞,也是会导致腰痛的。脾苦湿,湿多为脾阳难运,盘踞在中焦,我们的整个腰腹部也处于中焦,这么多的湿热压迫着腰部,于是腰越来越痛。而且,其人脸黄,是有黄疸的迹象,这也是因为体内有湿热。
我给他开的方子是茵陈蒿汤配上温胆汤:
茵陈、大黄、栀子、半夏、陈皮、茯苓、枳壳、竹茹、杜仲,芦根。

【气机壅塞】陈皮理气,枳壳破气,茵陈宣气,茵陈也是黄疸的常用药。【湿重】半夏,陈皮,茯苓,这就是著名二陈汤,专门化脾经的痰,考虑湿比较重,就去掉甘草,改用芦根养阴。【热重】栀子清热,竹茹化热痰
这些清扫体内垃圾的药,加上大黄,将体内垃圾一起带出去;
再加杜仲,既养肝肾又驱湿邪,佐以芦根,清养胃阴。(用药需辨证论治,请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一剂药下去,大便畅解,中焦累积的湿热随之排出,腰痛就减半了。等吃完五剂药来复诊的时候,腰也不痛、脸也不黄了。
我暗自捏了把汗啊!幸好看了看人啊,这要是图省事儿,直接电话里让人家吃六味地黄丸之类,那就坏事了。可见,千万不能先入为主。而我们现在各种书籍,尤其是教材中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叫人先入为主的,是教条,而不是方法。所以,很多人毕业后看病,往往会有先入为主的毛病。于是,疗效经常不理想。
中医的道理,不是教条,而是自然之理。大自然是灵活的、狂野的,是一个整体。因此,要有整体观念,要跟大自然更贴近的人才能把握它。暑假了,让我们离开书斋,离开教条,到大自然中去体会那些生机勃勃吧。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