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伤寒论》临证启悟(一)

《伤寒论》临证启悟(一)

点击箭头处“”,哦!!

《伤寒论》临证启悟(一)

01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

肝寒经闭案

刘某,女,35岁,民工,2014年3月初诊,经闭1年余,妇科予以人工周期治疗,初时月经能至,但经量渐稀,现即便使用药物,月经仍然点滴不行。追溯病因,谓数年前冬日行经之时,入河浣洗衣物,翌日经便闭止,伴时作偏头痛,难以忍受。后月经逐渐延期,近1年多来点滴未出,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发现。现整体状态尚可,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予以吴茱萸汤合当归芍药散:

吴茱萸6g,党参15g,大枣12g,生姜12g,当归10g,炒白芍12g,川芎10g,茯苓12g,泽泻12g,炒白术12g。

7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二诊:月经虽仍未行,但似有乳胀、小腹胀满等经前症状,偏头痛发作减轻。舌质淡,白腻苔较前减轻,脉弦滑。仍以前方出入:

吴茱萸6g,党参15g,大枣12g,生姜12g,当归10g,炒白芍12g,川芎10g,茯苓12g,泽泻12g,炒白术12g,生蒲黄10g(包煎),五灵脂10g(包煎)。

三诊:月经已行,色暗量少,头痛减轻,舌质淡苔白,脉弦。以温经汤善后:

吴茱萸6g,川芎10g,当归10g,炒白芍10g,丹皮10g,桂枝6g,生姜10g,姜半夏12g,麦冬15g,党参12g,炙甘草6,阿胶12g(烊服)。

调治2个月,月经量、色渐复如常。

按 语
妇人经行,血弱气尽腠理开,加之冬日入河,寒气内侵,厥阴肝经受寒而凝,气血不通则头痛。

偏头痛位属少阳,但此例病机属寒气凝而肝血滞,厥阴少阳互为表里,故用吴茱萸汤温肝寒、畅气血。

此类患者亦可考虑温经汤治疗,但此例患者初诊舌苔白腻,体质状态尚可,径用吴茱萸汤破肝寒,奏效更捷。取效后再用温经汤通补并用,使肝经气血得畅,月经生化有源。

02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寒凝便秘案

宋某,男,85岁,退休教师,2012年9月初诊,便秘渐进性加重10余年,常年使用含大黄、芦荟、决明子等成分的通便药物。近一年来大便每每秘结10余日不行,用开塞露加手指掏肛方能稍解,胃脘时觉冷痛,脘腹痞硬如有硬物置于其中,甚觉口中臭秽欲呕。平素喜食螃蟹、咸蟹等食品,但近年来,进食后常觉腹痛,饮姜茶后方能缓减。

胃肠镜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疾病发现,肛肠科谓其肛门狭窄,平素自用扩肛器扩肛。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硬尺大。

吴茱萸6g,党参15g,大枣12g,生姜12g,莱菔子30g,槟榔12g,火麻仁30g。

7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二诊:前方药后1周内大便已解,色黑臭秽,腹部转畅但仍觉胀满,精神压力大为缓解,舌质淡,白腻苔较前减轻,脉弦硬。以前方加苏梗畅通腑气:

吴茱萸6g,党参15g,大枣12g,生姜12g,莱菔子30g,槟榔12g,火麻仁30g,苏梗30g。

7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药后大便隔日1次,腹胀已解,舌苔转薄,脉弦缓。继用方前巩固疗效:

吴茱萸6g,党参15g,大枣12g,生姜12g,莱菔子15g,槟榔12g,火麻仁30g,苏梗30g。

按 语
患者年老,阳虚而脾运不畅,加之常年使用寒凉药物通便,喜食螃蟹等寒性食物,肠腑寒结。

《伤寒论》第243条谓:“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寒凝便结,腹胀如有物置于其中,下行不畅则浊气上攻于口,呕恶臭秽。吴茱萸汤破肠腑寒结而行滞气,腑气通则呕恶除、下行畅。

END

【本文选自《中医临证读书笔记》,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王斌。编辑整理。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扫描下图二维码可查看本书详情。】

长按上方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进入购买

我为您点亮健康,您为我点亮【在看】~~~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