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百方辨解:调肝养血之名方

百方辨解:调肝养血之名方

点击箭头处“”,哦!!

百方辨解——逍遥散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炙甘草15g,炒当归30g,白茯苓30g
白芍药30g,白术30g,醋柴胡30g
煨生姜3g,薄荷1~3g

逍遥散中共有八味药。

我们认为当归是主药,当归味苦、辛、甘,性温,是补血活血的良药,最适宜血虚而致的病证;同时苦可以泻肝,透发肝中郁火,辛可以疏理肝中的血滞,甘味既能缓肝之急也能缓脾之急。根据当归性味的特点,针对肝郁可以疏,肝血可以补,肝热可以散,脾虚可以补,四个环节均适合,故本方以当归为君。

为制当归之温燥,方中又选用酸苦微寒的白芍与之相配,寒温相配,一散一收,又能调肝理气。芍药本身也是一味滋阴养血药,既柔肝又滋脾,故将白芍视为第二君药。

白术和茯苓健脾利水,在应用时要注意比例。本方必须用生白术,因为生白术健脾生血,炒白术健脾燥湿。茯苓不仅利湿,还能够补益心脾之气,所以我们认为茯苓是先升而后降。两者用量相等时,侧重的是健脾气,助运化;如果茯苓量大于白术时则侧重利水健脾,此两味药是为臣药。

方中佐药有三个,即柴胡、生姜和薄荷。有些医者往往认为柴胡是疏肝的,一提起疏肝就用柴胡,但忽略了“柴胡劫肝阴”的问题。对于逍遥散证而言,过份强调柴胡疏肝就会忽略血虚的问题。我认为此时应当用醋柴胡,以防肝阴受伤。本方在用法上指出薄荷少许,没有给出具体用量。我们都知道薄荷是辛凉解表药,用多了就起到散风热的作用了,所以临床一般用1~2g就行了,少量薄荷可以入肝经散肝热,助柴胡以疏肝,疏散郁遏之气。方中的生姜不是普通的生姜,严格地讲应当用煨生姜(烧生姜),功用温运和中,辛散透达,与柴胡、薄荷共为佐药。

总之,诸药合用使肝郁得舒,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肝脾同调,立法周全,组方严谨,故为调肝养血之名方。

关于逍遥散加味问题

逍遥散在后世用法上有一些发展,我们最习惯用的就是加味逍遥丸,也叫丹栀逍遥散。

为什么要在此方中加上牡丹皮和栀子呢?这是因为逍遥散证有个肝郁化火的问题,故丹栀逍遥散方证中有潮热、晡热、烦躁易怒,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舌红苔薄黄,脉弦虚数。

丹栀逍遥散中用牡丹皮凉血散血,用栀子清三焦之火,引火下行。栀子的特点就是清三焦之火和心包络之火,可以清胸膈之热,引火引热下行,从小便而出。对因血虚、肝郁、脾虚而引起的月经不调都适用。
还有一个方叫黑逍遥散,出自《医略六书•女科指要》,是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地黄,治逍遥散证而血虚较甚者,若血虚而有内热者宜加生地黄,血虚无热象者应加熟地黄。

对于逍遥散在临床上加减应用很多,如脾虚者,除神疲食少外还出现气虚、气短、急躁易疲、舌嫩或胖大,加入一味党参就成了四君子汤;如气短较甚者可以加入炙黄芪;为了防止腹胀,不妨加上一些香附和木香,以达到有升有降,有利于调整气机,既补气又除胀。

在临床上使用逍遥散治疗月经不调是较为普遍的,但是如何加减运用很重要,尤其需要辨析血虚的同时有没有瘀血。

有的妇女在行经前胸胁胀满,乳房胀痛,头痛,少腹痛,经行不畅、量少色深,这是因为肝郁甚,肝热重,用丹栀逍遥就可以了,但也可以加上茜草和怀牛膝。如果舌有瘀象,也可以加少量桃仁与红花。

对于肝肾阴虚引起的月经不调,逍遥散常用的是全当归,如果血虚则用当归身为好,补血作用更强。如果经前腹痛,不妨改用当归尾行血止痛,还可以加用赤芍,如果腰酸痛可加用续断。

END

【本文选自《百方辨解》,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高才达,张勇。编辑整理。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扫描下图二维码可查看本书详情。】

长按上方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进入购买

我为您点亮健康,您为我点亮【在看】~~~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