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儿童抽动障碍中医专家问答(六)

儿童抽动障碍中医专家问答(六)

点击箭头处“”,哦!!

1.儿童抽动障碍常见哪几个证型?

儿童抽动障碍常见的证型包括肝亢风动证、痰热扰动证(痰火扰神证)、风痰扰动证、外风引动证、气郁化火证、脾虚肝亢证、脾虚痰聚证和阴虚风动证。另外,还有医家把本病辨为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内阻证、肺肾阴虚证、心肝血虚证、血虚生风证等证型。

2.有哪些症状可以辨为
阴虚风动证?

抽动障碍儿童表现肢体震颤,筋脉拘急,摇头耸肩,挤眉眨眼,口出秽语,咽干清嗓,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潮红,手足心热,睡眠不安,大便干结,尿频或遗尿,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者,可辨为儿童抽动障碍阴虚风动证。

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肾常不足,脾常不足。若小儿先天不足,肾气亏虚,或病久伤阴,或肝病及肾,肾阴虚损,水不涵木,虚风内动,则出现挤眉弄眼、摇头扭腰、抽动无力等症。脾为后天之本,小儿脾胃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如果家长喂养失当,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虚不运,气血生化乏源,使其他脏腑濡养不足,肾阴不足,肝风内动,经脉失养,出现抽动症状。肝风上扬,伤及头面,可见头摇、眨眼、皱眉;血虚生风,筋脉失养也可见肢体颤动。阴虚阳亢,则有头晕耳鸣,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大便干结等。抽动障碍是一种慢性疾病,且病情容易反复,病程较长,疾病后期尤易出现久病伤阴耗血致阴虚风动证。

3.儿童抽动障碍阴虚风动证
怎么治疗?

儿童抽动障碍阴虚风动证的治法为滋阴养血,柔肝息风,代表方为六味地黄丸加味。常用药物有地黄、山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白芍、麦冬、当归、龟甲、龙骨、甘草等。前六味药是六味地黄丸的组方药物,六味地黄丸出自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原书中称“地黄丸”,是补肾阴的名方。另加白芍、麦冬、当归滋阴养血柔肝;龟甲、龙骨滋补肾阴,潜阳镇静安神;甘草调和诸药。合并多动者,加石决明、煅磁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明显者,加石菖蒲、远志、益智仁;病久者,加丹参、红花等。

需要注意的是,若阴液虽亏而邪热尤盛者,则不宜用此方,可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孩子出现抽动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诊,避免延误治疗使其发展为慢性抽动障碍。另外,抽动障碍早期治疗慎用辛温燥湿之品,以免伤阴动血成阴虚风动证。

4.治疗眨眼等眼部症状
可用哪些中药?

儿童抽动障碍除了辨证治疗外,还要根据患儿不同的抽动部位、抽动症状及药物特性、归经等选取中药进行随症加减。如患儿有眨眼、挤眼、挑眉等眼部症状,可随主方选加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木贼、桑叶、菊花、潼蒺藜、决明子、首乌藤、枸杞子、蝉蜕等。

需要注意的是,因眼部疾病眨眼长期未愈的患儿易发展为抽动障碍,而相当比例抽动障碍的首发症状为眨眼,因此孩子如果出现眨眼、挤眼的症状,需要首先去眼科检查,排除细菌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干眼症、倒睫、眼睑肌阵挛等眼病以及看手机、打电子游戏用眼过度所致。

5.治疗摇头、点头等头颈部症状
可用哪些中药?

如患儿出现摇头、点头、耸肩等头颈部症状或抽动以上述头颈部症状为主的,可在方中加葛根、蔓荆子、藁本、川芎、羌活、蝉蜕、天麻、首乌藤等。

需要注意的是,患儿出现头颈部症状,应进行张口位颈椎X线检查,以确定患儿是否有寰枢关节半脱位,如果半脱位情况不严重,可运用针灸、推拿配合药物治疗,嘱咐患儿平时注意保持合理的姿势,如果半脱位情况严重,需要进行专科治疗。

往期回顾

儿童抽动障碍中医专家问答(一)

儿童抽动障碍中医专家问答(二)

儿童抽动障碍中医专家问答(三)

儿童抽动障碍中医专家问答(四)

儿童抽动障碍中医专家问答(五)

特别提示:
由于平台更改了文章分发机制,不按时间推送,而是按权重随机推送,为了保证您能看到我们的推送,不错过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动,请将我们的设为星标,让我们每天与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与国医大师攀谈!

END

【本文选自《抽动障碍中医专家问答》,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韩新民。编辑整理。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扫描下图二维码可查看本书详情。】

长按上方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进入购买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