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国医大师邓铁涛:“铁杆中医说”之思考!

国医大师邓铁涛:“铁杆中医说”之思考!

点击箭头处“”,哦!!

“培养铁杆中医以振兴中医”是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多年所倡导的。邓老对“铁杆中医”作了如下的诠释:“立足于中华文化深厚的基础之上,既善于继承又勇于创新的人才。他们是有深厚的中医理论,熟练掌握辨证论治,能运用中医各种治疗方法为病人解除疾苦的医生;他们是有科学的头脑,有广博的知识,能与二十一世纪最新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以创新发展中医药学的优秀人才,乃铁杆中医也。”

坚定不移的信念

“铁杆中医”首先需要的是一个“铁”字,那就是对中医的理论体系、对中医的事业有铁一般坚定不移的信念。《黄帝内经》在阐述人体发病的基本观点时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就是说当人体健壮,抗病能力强盛时,致病因素是不能致人生病的。这是从内因的角度,强调了人体正气的盛衰是发病与否的关键。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当致病因素伤害力太强(如毒气瘟疫等),或者侵害持续的时间过长的话,人体是会受到侵害的。所以,《内经》还指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是从外因角度强调要避免病邪的侵害。

上述的观点,从内、外因,从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指出了健康的要素和防病的原则。中医的这一观点,至今一点都不过时、不落后。譬如,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大叶性肺炎只要证见气分有热,大便燥结者便可用泻下法来个釜底抽薪,肺炎就好了;老年性习惯性便秘,只要证见肺气虚者,进行补肺气,调肠胃,大便也就通了。

过得硬的医疗技能

“铁杆中医”除了对中医的理论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外,还要有硬朗的腰杆子,也就是说要有过得硬的医疗技能。要善于和敢于去治疗一些疑难危重之病证。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提高,才能获取过得硬的诊疗技术,这是一个艰苦的历程。同样,中医的诊疗技术也有不少面临着类似的厄运。这就需要我们好好地去传承,传承工作做好了,创新发展才有根基,才有底气。

传承与创新

说到传承,就离不开向前人学习,如何学?邓老提倡:一是学习古籍文献,以四大经典为根,各家学说为本;二是向名老中医学习;三是民间采风。这三者中,较为难办的是第一条,由于古籍文献年代久远,文字深奥难懂,又加之古今疾病谱的改变,易令人生疑。例如《伤寒论》326条文中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传承的目的是为求发展,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落实到临床医疗上。只有突破疑难重症的治疗,能解救大众于疾苦之中,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才有其存在的意义。所以邓老说“临床实践是生命线”。只有敢于实践,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才能从实践中求传承,求发展。在这方面,邓老是我们的表率。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面对汹涌而至的全球未见过的新疫证,积极参与临床会诊,指导其弟子的临床诊治,并根据临床实践的情况与疗效及时总结发表论文,指出抗击“非典”中医中药有个武器库。并上书中央及卫生部门,呼吁让中医上马联合西医抗击“非典”。结果是中医中药在治疗“非典”疫证的战斗中大显神威,让世人刮目相看!就连世卫组织都给予充分肯定。

邓老视中医药学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她的振兴需要千万铁杆中医的传承与创新,她应该在世界文明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人类的健康继续作出贡献。

End【本文选自《国医大师邓铁涛学术经验传薪集Ⅰ(第一卷)》,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古展群、冼绍祥。编辑整理。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扫描下图二维码可查看本书详情。】
长按上方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进入购买

我为您点亮健康,您为我点亮【在看】~~~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