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国医大师干祖望|治疗春季过敏性鼻炎验案四则

国医大师干祖望|治疗春季过敏性鼻炎验案四则
看了就要关注我哦!!

〉〉〉名医简介
干祖望(1912年9月—2015年7月),我国著名中医耳鼻喉科学家,中医现代耳鼻喉学科奠基人之一,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全国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届“国医大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干老学验俱丰,擅治耳鼻喉科、口腔科等疑难杂病,他首先创立中医耳鼻喉科“中介”学说,脱“三因”窠臼;倡“四诊”为“五诊”,调整“八纲”为“十纲”,发现了“喉源性咳嗽”和“多涕症”两个新病种。在中医耳鼻喉科理论与临床的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病例一
吴某,男,54岁。

初诊:1995年4月5日。

典型的过敏性鼻炎10年。每年4月发作。刻下又应时而作,多清涕。

检查:鼻腔未见异常。

医案:夙疾按时而作,桂枝汤裁制。

桂枝3g 白芍6g 乌梅10g 干地龙10g
蝉衣3g 石榴皮10g 诃子肉10g细辛3g
甘草3g
5剂煎服

二诊:1995年4月11日。

过敏性鼻炎,刻下准期发作。鼻痒狂嚏,清涕潮涌而溢。发韧于感冒之后。

检查:鼻黏膜充血。舌薄苔,中央有染黑苔,脉弦。

医案:感冒新邪,惹激夙恙。先清浮邪。

荆芥炭6g 茜草10g 紫草10g 墨旱莲10g
蝉衣3g 干地龙10g 诃子肉10g 桑白皮10g
5剂煎服

三诊:1995年4月25日。

药进14剂,其病告失。鼻之痒,嚏,涕已少且无。

检查:鼻腔(﹣)。舌薄苔,脉平。

医案:顽疾制服,力求巩固。

黄芪10g 白术6g 防风6g太子参10g
茯苓10g 干地龙10g 蝉衣3g 诃子肉10g
石榴皮10g 甘草3g
5剂煎服

按语

干老认为,现代中医耳鼻喉科比古代先进之处,首先在于检查技术上的发展,可以“额镜犀烛”,现代先进的科学设备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不无裨益,所以他提出“望、闻、问、切、查”五诊合用的观点,现代检查已知鼻黏膜充血,结合中医传统舌诊脉诊,可见舌薄苔,中央有染黑苔,脉弦。

本案初诊由于鼻腔未见异常,夙疾又按时而作,所以选用桂枝汤中糅合具有抗过敏药理作用的乌梅、干地龙、石榴皮,以传统配伍理论结合现代研究成果,不能不说是中医理论和临床上的一次改革创新和大胆尝试。

二诊时感冒新邪,激发旧病,好比湖水既平,清风骤起,激起无数涟漪。此时应先清浮邪,兼攻夙疾。鼻为肺窍,故用桑白皮泄肺,茜草、紫草、墨旱莲等活血凉血,荆芥炭祛风力小,不至耗伤阴血,更重要的是入血分,可从血分中将风邪祛出。此方对症下药,配伍精良,所以三诊时顽疾已经攻克,平稳过渡,力求巩固。以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守得机体固若金汤,风邪难犯,茯苓渗湿健脾,太子参气阴双补,犹善于病后调理,地龙、蝉衣、石榴皮三味巩固抗过敏疗效。

病例二
王某,男,62岁。

初诊:1998年4月14日。

近年来常作狂嚏,清涕奇多,遇风冷则诸症倍增。检查:鼻黏膜色淡,两下鼻甲肿胀。舌质胖嫩,舌苔薄白,脉弱。

医案:花甲之年,虚寒之体;脾肾不足,土不制水,取缩泉法。

益智仁10g 乌药10g 山药10g 肉桂(后下)3g
太子参10g 诃子肉10g 乌梅10g 覆盆子10g
甘草3g
7剂煎服

二诊:1998年4月21日。

服药7剂,涕量明显减少。

检查:鼻甲肿胀已减轻。舌质略胖,舌苔薄白,脉细弱。

医案:坤土得充,五液乃治。原方稍事增损。

益智仁10g 乌药10g 太子参10g 山药10g
诃子肉10g 覆盆子10g 茯苓10g 甘草3g
7剂煎服

按语

本案患者年逾花甲,近年来狂嚏,清涕奇多,遇风冷而加重,鼻黏膜色淡,两下鼻甲肿胀。舌质胖嫩,舌苔薄白,脉弱者,一派阳虚之象,当责脾肾不足。干老临诊中,凡见有耳鼻咽喉分泌物清稀、量多者,或伴有小便频,或夜尿多者,必考虑阳气固摄作用,或补脾气,或温肾阳,或脾肾同补。常用缩泉丸。

缩泉丸见于《魏氏家藏方》,原用于治疗“下元虚冷,小便频数或白浊、遗尿”。方中以益智仁温补脾肾、固精涩尿为君药。《医学启源》曾谓益智仁能“治人多唾”,干老取来,用于敛涕。使用本方辨证要点:除了具备常见脾肾不足证候以外,关键点在鼻涕的“质”须较稀,“量”必甚多,乌药行气散寒,山药、太子参健脾补肾,均有益助肾气温煦以化寒水之功;另用肉桂、诃子、覆盆子旨在加强益火温阳,收涩敛涕作用。

病例三
魏某,男,10岁。

初诊:1998年2月10日。

典型性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前后从小即有,今年为最严重。

检查:右下甲肥大,充盈满腔,黏膜泛白,舌薄苔,脉小。

医案:赋藜藿之体,秉过敏之质,其嚏其喘,证隶一宗。治当固以求本,脱敏以治标,治程虽长,总有覆杯之日。

太子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麻黄3g
杏仁10g 干地龙10g 蝉衣3g 甘草3g
黄芪10g 防风6g
7剂煎服

二诊:1998年3月13日。

药进19剂,鼻痒消失而嚏已减少,在咽头无痰之痒鲠介之下,频频清嗓。

检查:咽(﹣),舌薄苔,脉未诊。

医案:药治三周,痰去而覆杯。唯频频清嗓而似病症,始从润咽着手取治。

桑白皮10g 黄芩炭6g 沙参10g 玄参10g
知母10g 天竺黄6g 苏子10g 竹茹10g
甘草3g
7剂煎服

按语
本例患儿为先天禀赋特异,有过敏性鼻炎伴哮喘病史,从小即有,乃本虚体质,治以益气为本,脱敏为标,方中集三拗、四君、玉屏风为一体,参以地龙、蝉衣祛风止痒,治疗3周,症状即缓。干老对此类患者之治疗,信心满满,早早即提出有覆杯之日。

病例四
蔡某,男,29岁。

初诊:1998年3月2日。

典型过敏性鼻炎已10年之久,以冬天为严重的时节,出生于中国台湾,但客居于大陆反而可以减轻。每日必作,鼻塞不严重。

检查:鼻腔(﹣),咽峡轻度弥漫性轻度充血,舌薄苔映黄,脉细。

医案:症属过敏无疑议,唯身处寒境反而更适合于温暖环境之中,则与陈士铎所谓“新病寒而久病热”之故相符,取脱敏汤。

旱莲草10g 紫草10g 茜草10g 蝉衣3g
石榴皮10g 干地龙10g 荆芥炭6g 诃子肉10g
7剂煎服

按语

本例患者出生于中国台湾,较大陆而气候炎热,内热也,客居于寒凉反而可以减轻症状者,喜寒也,陈士铎所谓“新病寒而久病热”者,表寒而真热,取脱敏汤旱莲草、紫草、茜草凉血脱敏,蝉衣、干地龙、荆芥炭祛风止痒,石榴皮、诃子肉酸涩收敛,干老常用以肺经蕴热之过敏性鼻炎。

临床上常遇到十分顽固的过敏性鼻炎,屡治无效,干老仿效铃医取截法,方取截敏蜜梅汤,用药乌梅12g、防风12g、柴胡12g、五味子12g、甘草8g。浓煎,分两次进服,每次药中加入蜂蜜15~30g,用于久治不效的顽固性过敏性鼻炎或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另外,可用五倍子20%、辛夷20%、蔻仁20%、石榴皮20%、蝉蜕15%、姜5%,共研成细末,用纱布包裹,每天早晨塞入鼻腔,每次半小时。

End

【本文选自《百岁名医干祖望耳鼻喉科临证精粹》,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陈小宁,严道南 。编辑整理。】

扫描二维码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