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徐经世 | “冬令进补”与膏方
点击箭头处“”,哦!!
一、何谓“冬令进补”
“冬令进补”蕴含着深厚的中医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来防病强身的传统方法之一。中医讲求“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按四季气候不同来进行顺应性调节,以摄生养命,祛病防疾。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即有:“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的记载,还指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万物变化的总规律,养生者必须遵循这个规律予以顺从,从而达到天人相应的境界,这样才能长生久视,尽终天年,反之则灾祸临降,疾病丛生。“冬令进补”正是遵循了这个自然规律,因此又有“冬藏于精,春不病温”的说法。
中医经典提出“冬至一阳生”,认为冬至是冬三月气候转变的分界线,在此阳气渐生、阴气始退之际进补,扶正固本,萌育元气,使营养物质最大限度储存体内,闭藏之中蕴藏活泼生机,有助于体内阳气之升发,增强身体抵抗力,滋养五脏,亦可有效地预防疾病及开春的时行温病。在民间也有“今冬进补,明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之说。可见冬令进补的目的是预防和修复疾病,其作用不可小觑。从“治未病”来说,“冬令进补”的健康意义更值得关注。
二、膏方进补特点
“冬令进补”又可分为“食补”和“药补”,其中“药补”尤以膏方最为适宜。膏方俗称为“膏滋药”,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其制作工艺是将复方中药饮片反复煎熬,去渣滤清,取汁浓缩后,以胶或蜜等赋形剂调制而成的半流体状内服制剂,与普通的中医治疗方法相比,具有应用范围更广、吸收方便、便于携带、便于操作等优势。膏方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汉《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大乌头煎、猪膏发煎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宋朝膏逐渐代替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明清以来膏方运用上至宫廷御用,下至民间滋补养生,有了更大的发展。如《寿世保元》中的“人参膏”“琼玉膏”等。
三、膏方处方宜忌
膏方处方的开具,跟其他处方一样,也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服用者的四诊合参,辨证论治,遵循中医理法方药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这样开具的膏方处方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症状,写出一张处方就算了事。当然这里所说的也不是提倡要写洋洋大观的空头理论。
由于膏方需要长期服用,所以处方必须要做到中正平和,不偏不倚,采取双向调节的方法,而且要调补而不碍脾胃。总的来说,开具一张好的膏方处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燮理阴阳,以平为期;诸法同施,顾护脾胃;量体选药,因人而异。
1.燮理阴阳,以平为期
膏方的组方应以阴阳平衡为总则。人体始终处于动态稳定的内环境之中,它是通过阴阳的对立、互根互用、消长转化来实现的。《医贯砭•阴阳论》说:“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一阴一阳,相为表里,一形一气,互佐生成。人的生命活动,是以阴阳为依据的,阴阳平衡,人则健康无恙,延年益寿。人之所以生病就是因为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出现阴阳偏盛或阴阳偏衰,这也是人体衰老的根源。“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恢复人体阴阳气血的动态平衡,还需熟知张景岳《新方八略引》所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从而最终求得“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
2.诸法同施,顾护脾胃
脾胃同居中焦,一脏一腑,互为表里,通连上下,为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实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动之枢纽。脾为阴脏,藏而不泻,其性主升,为胃行津液,升清降浊,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阳气升则水谷精微赖以上输,胃为阳腑,泻而不藏,其性主降,水谷之气得以下行,全赖胃腑下降之功。胃强脾健则水谷气盛,精足神旺,气机畅和,先天得养,后天得济。“脾胃者,五脏之宗也,四脏之气皆禀于脾,故四时皆以胃气为本。”“若脾胃一弱……虽滋肾而肾不生精,虽养心而心不生血,虽清肺而肺不生液”。可见,脾胃之气的盛衰情况,对于疾病的转归,人体体质的恢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所谓“治脾胃以安五脏”。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此顾护脾胃对身体的调治尤有重要意义。故在膏滋药物的选配上尽量多选平和之药,不用或少用伤胃、败胃药物,在使用有碍脾胃之剂时均应参以和胃、护胃之品。总之,脾胃健运,方能彰显功效。在具体的处方遣药中,应注意立法上的双向考虑,以达到方药的平和而不偏颇,益养而不过位。
3.量体选药,因人而异
膏方适合人群较为广泛,其用药多,服药时间较长,且每人的体质类型和疾病情况不同,不宜用成方膏方。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并非单纯之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其用药不仅重视补气、补血、滋阴、壮阳、益精、生津,还需注意其体内之所偏,详察病情,谨守病机,分气血,辨寒热,知开阖,分缓急,别脏腑。遣方用药注重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补勿过偏,循序渐进,否则易致阴阳气血失衡,诱发或加重病情。
还应注意先天禀赋、后天调养等。均需经仔细辨证后一人一方、量体用药配制膏滋。这样膏方的针对性强,疗效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膏方之制定,
遵循辨证论治法度,
具备理、法、方、药之程序,
具有补中寓治,治中寓补,补治结合之特点。
不仅养生,亦能治病。
特别
提示
由于平台更改了文章分发机制,不按时间推送,而是按权重随机推送,为了保证您能看到我们的推送,不错过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动,请将我们的设为星标,让我们每天与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与国医大师攀谈!
END
【本文选自《国医大师徐经世医论医案撷菁》,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徐经世。编辑整理。】
长按上方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进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