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神农本草经》的气味
作者/朱燕中 编辑/孔烈 李剑光
【】众所周知,《神农本草经》是中药学理论的经典著作,那么为什么学习中药要认真研读《本经》?比起后世诸贤的论述,《本经》到底经典在哪里?四气五味与阴阳五行有何关系?食物与药物在气味上有怎样的区别?
1.从麻黄的辛味说四气五味的含义
中药的性能以及作用在人体的基本原理,离不开阴阳五行,天人相应的客观规律,这是确立药物性味,规定药物功能的主要依据,这些内容应该以经典为依据,内容不在多,但要符合阴阳五行、天人相应的哲学思想,在《神农本草经》中已经全部具备,后世医药学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对古代哲学的体会,在此书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大部分画蛇添足了。
例如,经书中规定,药物的性味为四气五味,后世为了体现出其更完整,更全面,将性味扩大至七气七味,似乎概括得很全面,而且看起来还对称平衡。这是没有理解四气五味的涵义,四气源于天之寒热温凉四气,这是太阳之精的作用的结果,是天地阴阳的根本,主天地万物之生。五味源于水谷精微,主营养成形,与四气协同作用,形成阴阳关系。四气者,天之精气;五味者,地之阴精,两者是天地阴阳相互协作作用于人体而成。因为是四气,所以才能确认此气具有先天之性;因为是五味,所以才能确认,此五味与四气相互协同作用,形成“生”与“成”的相互协同,作用于人体。而如果是七气七味则不知所云了,七本身是指日月五行星的“七曜”,或者是北斗七星的斗柄分明四季,七气配七味本身已经没有了阴阳关系,更不存在“生”“成”关系了,这样的添加又有何意义呢?
再举一个例子,麻黄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味苦温。经书中记载的药物性味,一般是一味一气,后世医药家则根据麻黄发汗解表功效,添加了辛味,成味辛苦温,似乎更为合理,麻黄可以治疗哮喘,一定归肺经,辛味属肺金,因此麻黄辛温才对,苦味反而成了多余的。其实麻黄的苦味在这里非常重要,首先苦味属火,心之味,这就是为什么麻黄可以使心跳加速的原因,麻黄解表宣肺是通过心阳来实现的,心与肺都位居上焦,心者,阳中之太阳,肺者,阳中之太阴。麻黄没有温肺功能,正是由于其苦温的特点,如果是辛温应该有温肺作用。
【编者注】关于麻黄功效,张廷模教授解释:温可发汗解表,苦则平喘止咳。苦味降泄,辛味升散。麻黄味苦,方有向下向内作用趋势,故能平喘止咳。详见5月16日“”订阅号推送文:《爱上本草——张廷模的中药课:解表药(1)》,可与此说互参。(点击左下角“”可查看该文)
因此,学习中药首先要找到它的原始信息,没有经过后人改动,全面反映古人的基本思想,依据阴阳五行理论所确立的药物的基本属性,这些信息的原始出处来源于经文中,学习《神农本草经》太重要了,是临床医家准确使用中药的最佳途径。
张志聪曰:“夫天地开辟,草木始生。农皇仰观天之六气,俯察地之五行。六气者,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三阴三阳是也。五行者,甲己运土,乙庚运金,丙辛运水,丁壬运木,戊癸运火,五运五行是也。本五运六气之理,辩草木金石虫鱼禽兽之性,而合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寒热升降补泻之治。天地万物,不外五行。其初产也,有东南西北中五方。其生育也,有春夏秋冬长夏之五时。其形有青黄赤白黑之五色,其气有臊焦香腥腐之五臭,其质有酸苦甘辛咸之五味。著为药性,开物成务,传于后世,词古义深,难于窥测。后人篡集药性,不明《本经》,但言某药治某病,某病须某药,不探其原,只言其治,是药用也,非药性也。”
2.从抹茶说药、食的气味轻重
药物有气味,食物也有气味,两者有别。《内经》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所谓气味是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药物气重于味,食物味重于气。药物取其气,而去其形,用以攻邪;食物取其形味,用以补精。
什么是取其气而去其形呢?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在美国流行着一种日本式的茶,称为“抹茶”。其饮用还有一套很复杂完整的形式。
抹茶是用天然石磨碾磨成超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起源于中国的隋朝,在唐朝、宋朝达到顶峰,特别在宋朝,已经有了完整的寺院抹茶茶艺(点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明朝以来,中国开始流行用茶叶泡汤弃渣的喝法,点茶便告失传,传统茶磨也随之绝迹。9世纪末(日本的平安中期),抹茶随日本遣唐使进入日本,点茶被日本人民所接受并推崇,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茶道。
明朝以后中国人喝茶的时候不再吃茶叶了,只喝茶汤,茶叶经过开水浸泡之后,茶中的气味溶在茶汤中,而去掉茶叶的形。
中药也是如此,汤药甚至是丸药,凡是经过水煮后取掉药渣,都是去其形,而取其气味。食物则不同,我们吃饭不单只是喝汤,还要食用其形,目的是补精。《黄帝内经》云:“精不足补之以味”,食物之味重于气,“味归形”,因此要食其形。喝茶的目的与吃饭不同,是品茶中的气味,而不是以茶叶来充腹。有形的食物进入人体后,如同水谷精微物质入于胃,最终转化成人体的精微物质,并且藏于五脏中,以精的形式藏于体内,消化代谢的过程会相对缓慢,留在身体内的时间比较长。药物和茶的气重于味,而气味进入人体后,不化精,直接调节气的寒热温凉,升降沉浮,和阴精的收藏与化气。喝抹茶属于吃其形,与吃饭的作用类似,如果已经习惯了品茶的气味,喝抹茶会感到力量很大,容易出现恶心、头晕、甚至呕吐等症状,我们称之为“醉茶”。这就是取药物或者茶之气味与食物之形的区别。
本文由朱燕中(黄帝内经觉悟)撰写,编辑整理。
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订阅我们,请扫描二维码,或点击右上角按钮:关注官方账号,或者搜索,抑。欢迎转发和留言,您的每次分享和反馈都是对我们的支持。
欢迎关注
微信平台投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