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小满|养生

小满|养生
点击上方蓝字添加关注,了解更多传统节气
小满
“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所以把这段时期叫做小满。





气候特点
从小满开始,小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有“大落大满,小落小满”之谚语。“落”是下雨的意思,雨水越丰沛,将来越是大丰收。本节气在江南一带,气温平均22℃左右,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谚云:“小满高粱芒种谷,立夏种上玉蜀黍。“小满晴,麦穗重。”

饮食原则
七十二候中小满三候为:“一候苦菜秀,二候蘼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在小满节气中,可以看到苦菜已经枝叶繁盛,并且可以采食了。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小满前后也是吃苦菜的时节,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

小满是皮肤病的易发期,所以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淀粉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鲫鱼、草鱼等,忌吃膏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





祛暑佳品数丝瓜
丝瓜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丝瓜性味甘、平、无毒,入肝、肾经,有清凉、利尿、活血、通经、解毒之效。丝瓜中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高于其他瓜类,蛋白质、淀粉以及钙、磷、铁的含量也不低。更为可贵的是,丝瓜的清热祛暑作用远胜过一般的清凉饮料。

丝瓜宜熟食不宜生拌。《素食说略》中记载,丝瓜“嫩者切片,以香油、酱油炒食。或以水焯过,香油、醋拌食,均佳。同冬菜、春菜炖汤浇饭,为尤佳也。”湖南人爱做“干贝烩丝瓜”,取丝瓜刮去外皮、去瓤、切成条状,过油后捞出,锅内留少量油烧热,投入炸过的丝瓜条及调料煸炒,加入熟干贝,加清水烩炒,用淀粉浆勾芡撒上胡椒粉即可。丝瓜最常用来做汤菜,可单用丝瓜,也可配以肉片、豆腐或虾皮、海米之类,以清汤为好,可以品味丝瓜特有的清香。古代的养生家讲究“吃鲜儿”。丝瓜在夏末秋初上市,这时人们常常热不思食,吃些丝瓜会大有利于身体健康。

解暑最好是热茶
饮热茶能促使汗腺舒张排汗、散发体内热量,能大范围地降低皮肤的温度,所以说,解暑还是热茶好。据测定:体表蒸发1克水可带走0.58千卡热量。喝热茶之后,一方面茶能加速胃壁收缩,促使胃的幽门启开,使水快速进入小肠被人体吸收,以满足人体各器官组织的需要,人们就不会感到口渴了;另一方面,热茶会刺激胃内交感神经兴奋,使汗腺排泄功能大大加强,促使水分通过皮肤上的毛孔渗出蒸发。蒸发水分越多带走身体内部的热量就越多,就能帮助人体消暑降温。

同时,茶叶中的茶碱可从内部调节体温中枢,并刺激肾脏促进排泄,因而具有利尿作用。随着尿液的排出,又带走了部分热量。另外,茶碱还有提神醒脑的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所以饮热茶后,随着体内热量的散发,人就会有凉爽的感觉。

与此相反,冰棒、雪糕、冰激凌、汽水等冷饮都是糖、奶粉、淀粉、香料等成分与水冷冻凝结而成。水结成冰块,温度虽低,吃下也能吸收体内的一点热量,使口腔周围的皮肤温度降低,但不能带走身体内部的热量,因此只是起到暂时的清凉作用。非但如此,不要多久,冷饮中的糖、奶粉还需要水来帮助溶解、氧化能被胃肠吸收,这样反而会消耗体内的水。所以,吃冷饮并不能真正的解渴与降温。

三伏不离绿豆汤
“三伏不离绿豆汤,头顶火盆身无恙。”绿豆味甘性凉,有较好的防暑解暑之功,夏日喝绿豆汤可以预防疰夏病(小儿长期发热)和胃肠炎。大量出汗后,饮用绿豆汤或绿豆瓣茶,可使人的疲劳感立即消失。它还是止渴利尿的良药,用绿豆汤做成的清凉饮料,很快能把人的烦渴解除,同时使人的小便量增加。用绿豆、冬麻子、陈皮煎汤,还能治疗小便淋沥不畅。

绿豆有明显的清热解毒之功,夏季生疮,用绿豆、赤小豆、黑豆、姜黄共为细末,用姜汁或蜜水调敷,立效。满身痱子,可用绿豆粉5克、痱子粉30克、枯矾1克混合涂擦,效果明显提高,还可用绿豆加鲜荷叶煎水洗身,使痒除身爽。用绿豆磨汁灌服,可解乙醇中毒、食物中毒、农药中毒。它还有明目退翳、降压之效,用绿豆皮、佩兰、菊花、薄荷作成枕头,对高血压、偏头痛、视物昏花患者均有益处。用绿豆60克、蛇蜕1条、白糖30克、甘草6克,经芝麻油炒黄后分次吞服,退翳指日可望。此外,绿豆对腮腺炎、流感、麻疹等也有预防作用,对减轻和消除癌症患者的化疗反应有一定疗效。

天热儿童少吃糖
夏天是儿童罹患疮疖的高发季节。过去人们大多认为疮疖的发生与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多、污垢堆积以及不注意卫生、病菌易感染等因素有关。近年医学研究发现,夏季儿童过吃糖食也是疮疖发生的一个原因。

多吃甜食的儿童,其机体血糖浓度比正常孩子明显增高。当血液中血糖浓度超过正常值时,会对人体产生两种不利影响,一是促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化脓性细菌生长繁殖,从而引起疮疖、痱子、疖肿的发生。二是当糖在人体内分解产生热量时,会产生大量的丙酮酸、乳酸等多种酸性代谢物,从而使人体原有的弱酸性体质转变为酸性体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生长,引起疮疖。此外,糖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性代谢物,需要耗用体内大量的维生素B1和矿物质(如钙、镁、钠等)进行中和,以维持机体的弱酸性状态。同时,儿童多吃糖食会影响正常进食,减少了必要的营养素的摄入,以至于造成维生素B1缺乏,进而影响糖代谢物的分解排泄。

为了让孩子安全度夏,减少疮疖的发生,父母除注意孩子皮肤卫生所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外,少吃糖及甜食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凉拌芹菜
出处:《饮馔服食笺》

原料:芹菜250克,米醋、生姜、香油适量。

做法:将芹菜嫩茎洗净切丝,开水焯过取出,调入生姜末、米醋、食盐与香油,拌匀放凉,佐餐食用。

功效:清肝明目,开胃消食。

【按语】本品中芹菜味甘苦,性凉,其保健作用古代多有记载。《随息居饮食谱》记载:“清胃涤热,祛风,利口齿咽喉头目”。《本草推陈》记述芹菜“治肝阳头痛,面红耳赤,头重脚轻,行前飘摇等症”。据临床报道,芹菜煎剂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血压降至正常,也有助于头目清利。本品以芹菜为主,取温热之性的生姜、米醋相配,是为了防止芹菜过于寒凉,兼具消食开胃之功。凡肝阳上亢,烦躁易怒,头昏目痛,食欲不振者宜常食。

2
荠菜粥
出处:《本草纲目》

原料:荠菜50克,粳米50克。

做法:取新鲜荠菜,洗净切碎,备用。粳米如常法煮,临熟时加入荠菜煮沸即成。荠菜质软易烂,不宜久煮。每日2次。

功效:清肝明目,健脾止血。

【按语】荠菜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茎叶,富含胡萝卜素。味甘淡,性凉,长于清肝明目,与粳米相配煮粥,可以“明目利肝”(《本草纲目》)。凡肝经郁热所致的目痛、目赤、目生翳膜等症,均可辅食此粥。现代研究发现荠菜止血作用较强,嫩“止血,治肺出血、子宫出血、流产出血、月经过多或视网膜出血”(《现代实用中药》)。更有粳米一味,味甘,性平,专补脾胃。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健则统摄有权,诸血皆止,故经常食用韭菜,对防治脾虚出血症,颇有裨益。

3
菊花饮
出处:《民间验方》

原料:干菊花10克。

做法:取菊花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即可代茶饮用。

功效:疏风清热,利肝明目,耐老延年。

【按语】菊花为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味甘苦,性凉,尤以疏风清热、利肝明目见长,正如《本草新编》所说:“甘菊花,气味清香,功亦甚缓,必宜久服始效,不可则以近功,惟目痛骤用之,成功甚速,余则俱于缓始能取效也……又取作茶茗之需,以为明目也。”菊花气味芳香,却不辛燥。“凡芳香之物,皆能治头目肌表之疾。但香则无不辛燥者,惟菊不甚燥烈,故于头目风火之病用之。

4
东坡肉
主料:猪五花肉1.5千克(带皮)。

调料:白糖100克,黄酒250克,姜50克,葱100克。

做法:将猪肉洗净,入沸水中汆5分钟后捞出,切成块。把姜拍松,葱切成节。取砂锅1只,先把姜、适量葱铺在锅底,再放入肉块,并使肉皮朝下,倒入酱油、料酒,加白糖,少加一点水,再于肉上放上葱节,盖上盖,烧沸后用文火焖2~3小时,然后撇去浮油,取出肉块装入陶罐中,加盖放入蒸笼中蒸30~40分钟即可。

【说明】此菜以宋代文学家苏轼之号东坡命名。苏轼曾写过一首《猪肉诗》:“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他曾用此法烹制猪肉与民同食,皆感酥香味美,于是民间就称此肉为“东坡肉”。成品酥而不碎,糯而不腻,色泽红亮,味醇汁浓。

不妨乘兴且徘徊
酒贱茶饶新而熟
小满先时政有雷
清和入序殊无暑
蛙鸣初散雨还来
鸡唱未圆天已晓
岂独吾为旅食催
静观群动亦劳哉







END
【本文选自《<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营养食谱》,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张胡德,张滨。编辑整理。】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