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赵锡武先生治疗脑血栓后遗症验案一则

赵锡武先生治疗脑血栓后遗症验案一则人物简介

赵锡武,河南省夏邑县人,生于1902年,15岁时开始学中医,27岁在北京行医,在中医理论上有很深的造诣,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仲景学术思想的研究有独到见解,对冠心病、糖尿病、肾病、中风等病的治疗有独特的疗效。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副院长。

脑血栓后遗症验案一则
赵某某,男,61岁,干部,1979年11月10日初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史。

1973年发生脑血栓,治疗后右侧肢体仍欠灵活,两腿痿软,记忆力几乎丧失,呈痴呆状。语言謇涩,答非所问,胸闷不适,大便稀溏,日行2~3次,舌淡苔薄,脉左沉细,右沉弦。血压170/100mmHg,肌力3~4级,未引出病理性反射。

大便常规及便培养均阴性。心电图检查提示:左心劳损,脑血流图呈血管紧张度增高,血管弹性减退,右侧较明显。

辨证属肝肾虚损,脾阳不振,治以温中暖脾,补益肝肾法:制附片、甘草、黄芩各9g,生地、熟地、生姜、白术、四神丸(包煎)各12g,赤石脂18g,骨碎补24g,菟丝子30g。

服上方2个月,大便转稠,语言表达能力及记忆力有所恢复,眩晕减轻,两下肢活动较前有力,能扶杖步行百余米。血压稳定,维持在120/80mmHg左右,心前区疼痛亦未复发。

仍宗前法,酌加续断、杜仲、细辛、桂枝等通阳强肾诸药。1个月后复查心电图、脑血流图,未见异常改变,活动情况及记忆力进一步改善。

按语:本例赵老诊断为中风肝肾虚损兼脾阳虚。肝肾不足者,赵老常以地黄饮子加减。但因该患者兼有长期腹泻病史,是脾失健运,中阳下陷。脾胃乃后天之本,若清浊失调,水谷精微不能敷布,则肝肾无助,势必日趋匮乏,虽服补益之剂,亦难为机体生化之用。因此考虑到脾阳不振的特点,以术附汤合四神丸温暖脾肾为主,佐以地黄、菟丝子等补肝肾,益精髓;而以黄芩之苦降,生姜之辛开,赤石脂之酸敛调理肠胃。用药巧妙,乃使中阳得健,脾胃因和,肝肾亦能禀承水谷精气,不仅诸恙见轻,连多年的高血压亦渐趋正常,可见治病必先“伏其所主,先其所因”才能药中病机,拨乱反正。

《浙江中医杂志》1981年2月号
朱邦贤、魏庆兴、张问渠整理

【本文选自《百家名医临证验案传真》,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柴可群。编辑整理。】

内容简介:本书将《浙江中医杂志》上的名家验案和临证经验论文,取其精华,集腋成册。涉及作者350余位,医案多达540余则。其特点有四:一是名家大师荟萃。书中作者大多为我国当代中医界耆宿,众多国医大师名列其中,医德崇高,医术精湛,疗效卓著,加上部分中医新秀,可谓名医大家,济济一堂。二是切合临床实用。所集医案病种广泛,涉内科、妇科、儿科、骨伤科、针灸推拿科、眼科、外科等临床各个科室,其中许多为疑难急重病症,治疗方法多样,立足临床实际,切合临床实用。三是具有史料价值。本书收载医案,前后为一个甲子,时间跨度大,特别是早期名家的医案,叙述朴实,笔法雅致,文献珍贵,目前已不可多得,值得收藏赏析。四是学术底蕴深厚。每位医家经验,分医案和按语进行编辑,旨在突出辨证论治,解析临证思维,连贯理法方药,整理名家绝招,总结临证特色,发挥中医优势。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