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愁死人了,上热下寒到底什么?今天彻底讲清楚!

愁死人了,上热下寒到底什么?今天彻底讲清楚!
一、十个女人,九个上热下寒!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上半身热,下半身凉;
上半身是火焰,下半身是冰山;
上半身动不动就上火,长痘痘、口腔溃疡、牙龈出血,还流鼻血;
下半身则冷如冰窖,手脚冰凉,大便不成形,便溏尿频,还有宫寒痛经……

等等这些类似的情况,其实属于中医里典型的“上热下寒”,且现代人尤其容易上热下寒。

熬夜、胡吃海塞、吃药抗生素、食品中的各种添加剂、空调冷饮、宅家久坐......种种常见的生活因素,造成大部分现代人都存在上热下寒的问题。

女性上热下寒表现的尤其突出,不论什么季节,下半身总是冰冷,很多体寒的女性,也多是下半身寒,很是让人发愁。

那么,上热下寒到底是个什么鬼,如何对付它?今天彻底讲清楚。

二、中医解读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的说法其实很早就存在,它出自黄帝内经灵枢篇。

《灵枢刺节真邪》提到:“上热于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简单说,上热下寒是由于中焦不通、阴盛于下、虚阳上浮等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中医认为天地是一个整体,地气上扬,天气下降,于是天地交泰,乾坤一体,才有一年的春夏秋冬,十二节气,才有那么多丰富的生命。

人也是一个整体,人体内心火往下,温暖下身,肾水往上,滋润上身,身体才有了阴阳循环,阴阳交融和平衡,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当身体的火下不去,下面的水无法上升,心肾不交,阴阳离绝,身体自然就上热下寒,产生各种各样让人头痛的症状疾病。

三、看一看,你上热下寒了没?

上热下寒的人,上半身活在夏天,下半身处在冬天。上热下寒具体有哪些的表现,我们又应该如何分辨?

首先,上热下寒存在上热的症状,除了动不动就上火之外,常见的还有燥热,失眠、反复发作性的口腔溃疡、舌疮、失眠、慢性咽炎、咽喉灼热感、慢性中耳炎、目赤、青春痘等一系列上热证候。

下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屁股以下冰凉,腿比常人怕冷,饮食耐温不耐寒,吃凉的就难受,拉肚子,腰膝酸冷,手脚冰凉,尿频,妇科问题等等。

另外,上热下寒和阳虚怕寒又不一样,阳虚的人常常是全身都冷,因为整体的阳气太弱。

上热下寒的人阳气不一定虚,只是没有利用起来,一直停留在上半身就成了火,只要让它跑到下面去,问题就迎刃而解。

上热下寒是现代人最常见的一种症状。

中医认为,上热下寒其实有更确切的表述方式:“真寒假热”,或“阳不归位”。

《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这句话指出“寒为热病之因”,体内寒邪过盛,就会把阳气排斥在外,阳气上浮外散,就会表现为上部热象,人就会出现上火症状。也就是说,体寒是上火的根源!


实火虚火,如何区分?

有些朋友上火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用败火药,却常常陷入越吃越严重的怪圈,这种情况八九不离十都是上热下寒。因为上热下寒是体寒所致,而败火药属寒凉之物,服用它们只会让你寒上加寒、虚上加虚,越治火越大!

所以,在对付上火之前,你得先分清楚到底是实火还是虚火?

实火:从来不上火,但吃了一些东西后,突然上火了,多半是实火;

虚火:经常出现口腔溃疡、舌疮、青春痘、失眠之类的上热症状,喝了凉茶之后会好一点,但不喝的时候又不行了,并且反复发作,一定是虚火。

火的属性不同,治法自然也不同。一句话:实火用泻法,主要是清热、降火,建议服用败火药(如牛黄解毒丸);虚火用补法,主要是补阳。

并且,针对虚火,补阳最重要。因为阳气越弱,体寒越重,脾胃越虚,而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津液就会不足,身体就会燥热。所以,常年虚火的人,身体往往都是阴阳俱虚。

上热下寒,怎么形成的?

阳主升,阴主降。但是,如果阳一直在上,阴一直在下,就是阴阳分离,说明阴阳二者没有交集了,你是你,它是它,那就无法构成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关系,二者之间都没有互动了,当然不会产生任何关系、任何变化。

反之,只有阳在下,自下而升,阴在上,自上而降,二者才能发生关联,有了关联才能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这才叫“阴阳交感”。

所以,人体的最佳状态是阴在上阳在下,你颠倒了,就会上热下寒。

那么,为什么阴阳会颠倒呢?中医认为,心主火,位居人体的上部,好比天上的太阳;肾主水,位居人体的下部,好比地上的河流。水火不济,体内气血阴阳就无法循环正常,阴阳就颠倒了。

打个比方,假设心火和肾水是两辆汽车,要想两车相遇,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汽车本身正常;二是道路没有堵塞。

我们先来看车辆的问题:

1、肾阳亏虚

清末著名伤寒学家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指出:阳气过衰,阴气过盛,而阴中一线之元阳,势必随阴气而上行,便有牙疼、腮肿、耳肿、喉痛之症,粗工不识,鲜不以为阴虚火旺也。

可见,阳气过于虚弱,阴寒之邪就会过剩,就会逐渐沉降,积聚于下,造成“下寒”;同时,肾脏之中的元阳(命门之火)不能鼓动肾水上升,心火得不到肾水滋养,就会“上热”。

2、肾阴亏虚

肾阴亏虚,就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来实现“上济心火”这一生理功能,并且身体还会呈现“电量不足”的状态,这么一来,上热下寒也就不足为奇了。

3、心阴不足/心火偏亢

心阴不足与心火偏亢往往是同时存在的。火性炎上,心火偏亢,就会“上热”;同时,心火失于下降,就无法温煦肾水,就会“下寒”。

我们再来看道路的问题:

1、中气不足

在身体的圆运动中,火要下降,水要升腾,必须有一个力量来推动,这个力量就是中气,它是气机升降的关键。

中气由脾胃所生,脾胃虚弱,就会中气不足,继而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肾水无法借助脾气的升发,向上升腾以济心火,人就会因心火亢盛而出现红肿热痛、心情烦躁等问题;同时,心火无法借助胃气的下降,向下沉降以温肾水,人就会因肾阳不足而畏寒、痛经、腹泻、下肢寒凉等。

2、湿阻中焦

火往上走,寒往下沉,中焦不通,就会“上焦火,下焦寒”。最常见的就是湿阻中焦,堵塞道路,导致心火不降、肾水不升,自然水火也就无法既济了。

上热下寒,最宜扶阳!

上文说了,上热下寒的本质在于“真寒假热”或“阳不归位”,这就提出了两点要求:一要补阳,二要潜阳(就是把阳气拉下来)。

有些上热下寒体质的朋友服用补品后,往往加重了上火症状,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因为单纯地补了阳,但没有把阳气拉下来,阳气没有归位,不但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坏事儿。

既能补阳又能潜阳的方法非扶阳莫属:

一则,上热下寒出现的火是虚火,说明体寒,而扶阳疗法最擅治疗虚寒之症,最为适合;

二则,把阳气拉下来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潜阳;

三则,扶阳疗法可以阴阳同补,既能补阳,又能生阴,还能祛除寒湿瘀,消除中焦瘀阻,同时补足中气,帮助脾升胃降……这些都在推动心肾相交。


这样扶阳:补阳潜阳,双管齐下

打通中焦

扶阳疗法可打通中焦,祛除湿寒,补足中气,让上下气路畅通,这样火才能下行。否则,火全堵在上面下不来,上火症状会更加严重。

重灸关元——关元为元阴元阳之气闭藏之门户,艾灸关元能使命门真火充盛,元气得到补充,真元就会恢复“藏而不泄”的功能,会主动将散在外面的热量收回来,上火的症状就会逐渐消失(将关元和中脘一起艾灸,还可加快驱除阴邪的速度);

再次,中焦不通重在调脾胃,像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太白等都是常用穴,脾气虚,可加灸气海;脾湿重,可加灸阴陵泉、丰隆、解溪等。

彭先生说:
人之所以健康长寿在于这一口阳气运行体内,阳气旺则人体健康、百病不生,自然而然少病痛。一个生命力旺盛的人,阳气必然旺盛,生命之火也会燃烧的更旺,因此养生、治病——首重扶阳!!

感恩您,阅读完本文,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文章来源网络,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果您觉得从本文中受益了,请点击右上角,把本文分享到朋友圈,发送给好友,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何况是法布施,举手之间,造福无量。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