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件事,让血管崩溃!心梗、脑梗、猝死…都和它有关,千万别做
夏天由于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心脏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会加重缺血缺氧反应。再加上气压偏低、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血液循环受阻,容易诱发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可以说,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又一个高峰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千万别做过激的事情,尤其要注意下面几件事,很容易导致血管问题!
01渴了猛灌水,可能导致心梗
夏天出汗多,容易渴,很多人端起杯子就猛灌水。虽然一时解渴了,可你的心脏却遭殃!适当补水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但如果喝水喝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造成血容量增加,很容易加重心脏的负担。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建议:夏天喝水不能一次喝太多太快,要少量且多次,每次喝100~150毫升。
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可能。
02午饭后立即午睡,当心脑中风!
夏天老年人多有午睡的习惯,但午饭后立即午睡,大量的血液流向了消化道,血压及大脑供氧及营养明显下降;再加上静卧不动,可能造成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脑中风。
建议:适当的午睡时间和入睡时间对人体健康有益,午睡时长30分钟为宜,可在午餐后休息散步片刻后再午睡。
03糖尿病人血糖降太低,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夏天白天较长,人们睡眠较少、活动较多,热量消耗增加,血糖消耗增多。再加上天气热,人们普遍食欲不振,糖类的摄入量减少,引发低血糖发生率增加。
如果糖尿病人在夏季把血糖降得过低,也容易出现低血糖,甚至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脑血管意外等。
建议:糖尿病患者夏季血糖最好控制在:
空腹6~8毫摩尔/升
饭后8~10毫摩尔/升
04猛回头,颈动脉斑块脱落
临床数据显示,颈动脉狭窄、斑块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尤其在夏季,人体很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血液黏稠度高的情况。
猛回头这一动作,可能造成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受刺激”脱落,会给心脑血管带来重创,引发心梗、脑梗,甚至可能威胁生命。
建议:四十岁以上、高血脂、血压不稳的人对此要尤为注意生活中尽量不要猛回头,除此之外,在运动上不宜做突发力运动,比如打羽毛球、篮球及突然性起床等。
05运动后猛喝冷饮,当心猝死!
有些人运动出汗后喜欢喝冷饮来降温,虽然这会带来短暂的舒适,但对身体负担极大。
因为在剧烈运动后,心跳加速、毛细血管扩张,进而造成血压低、大脑供血不足。
如果马上喝冷饮,会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心脏、大脑等脏器的耗氧量加剧,引起血压波动,严重的会引发猝死。
建议:夏季剧烈运动过后要缓步走一走,平稳一下情绪和身体机能,然后适量补充一些淡盐水。千万不能立即停下来休息,大量饮水,不能马上洗澡、游泳、吹风或吹空调等。
06出汗后冲凉水澡,易形成血栓
夏天气温高,人体温度高、出汗多。很多人一进家门便用凉水洗脸、冲澡。
这个习惯非常不好,因为这种突然的冷刺激不仅会造成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有时甚至会导致冠状动脉严重痉挛、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建议:应先擦干身体的汗,休息10~15分钟后,再用温水洗澡。
07晨练太早,可能带来致命风险
不少老年人,夏季起床特别早,就想趁天凉快,亮得早,去晨练,但在夏天,这有可能带来致命风险。相关研究证实,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死发生在凌晨4点~上午10点,这段时间被业内称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
建议: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应尽量避开早间时段锻炼;在炎热天气下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少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密集的地方;可以穿浅色、透气和宽松的棉质衣服,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08饮食辛辣油腻,血液黏稠,血管易堵塞
夏天到了,人体水分流失严重,不少家庭为了弥补损失的体液,会选择高营养、高脂肪的营养汤类,这对心脑血管患者是相当危险的;
夏天的晚上小龙虾、烤串、夜啤等各式各样重口味的美食全面袭来,这些重口味美食辛辣更是非常油腻,经常吃会血液黏稠,容易形成血栓;若是出现脑血管堵塞,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偏瘫。
建议:夏季可以选择银耳等消暑的汤品,饮食上宜清淡。
多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为主,还要经常吃些瘦肉、鱼类,保证蛋白质摄入;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少吃大排档、冷饮,以免发生腹泻,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诱发心脏不适。
09室内外温差太大,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炎热天气,不少人都会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乍一出门到高温的环境中,温度的骤然变化很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建议:先缓上1分钟再进出空调房;在家空调温度要慢慢调低,设定在25~26度左右,与室外温差不要超过8度。如果去商场、饭店等冷气很足的室内时,要提前备好一件薄外套,以防受凉。
现代疑难重症及慢性疾病的克星
——中医扶阳
现代人的诸多病症,包括被现代医学认定为不可治愈的疑难病症,大多都是由于阳气不足造成的。扶阳学派第四代传人彭重善先生在临床中就指出了人体阳气的重要性。中医大家李可老先生认为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风湿免疫病和肿瘤的发病原因都是由于寒气侵袭、阳气受损造成的,这是运用扶阳理论治疗这些病证的客观条件。李可老先生还讲解了相关扶阳学说的运用。
遗憾的是,现在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不良的生活方式,正是造成阳气亏虚、万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过度贪凉饮冷、无节制熬夜、营养不均衡、缺少体力活动等,都会造成阳气内虚。而抗菌素、激素的滥用,不辨证的清热滋阴、泻火通便,使本来阳虚的身体雪上加霜。也有很多亚健康的年轻人在未病倒之前都不以为然。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爆发时,才追悔莫及,病来如山倒时,才会醒悟。
扶阳派医家对于千变万化的病证,都主张扶阳,因为“万病皆损于阳气”,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救治危重病证,更要重视回阳救逆,因为人“有阳则生,无阳则死”;治疗各种疑难病症,都强调以“四逆法”收工,因为“阳气虚弱与否是疾病善恶转化的关键”。
扶阳学派重用附子、干姜、桂枝和肉桂等扶阳药物为特色,在临床上扶阳派的医家多能大胆使用此类药,屡起沉疴,让世人折服。
扶阳学派,护阳扶正,见识卓绝,回阳救逆,闻名于世;200年传承,代代相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