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名演员蔡明被紧急送医!祸从口入,有这些习惯的人千万要注意了
18日,
网上曝出一组照片显示,
演员蔡明在录制节目时突发不适,
被送往医院。
资料图
现场曝光的照片中,
蔡明老师闭眼躺在担架上,
被多名工作人员抬上救护车,
救护车上写有“上海”的字样。
随后,有网友发布了蔡明在病床上的照片,照片画面中,蔡明卧在病床上吸着氧气,面容憔悴。消息在网上出现后,引起了很大关注。
19日上午10:31,蔡明发布微博称:胆结石突发,目前病情已经稳定,谢谢大家关心!
这些关于胆结石的常识
你一定要知道
胆汁里为啥会长出石头?答案是:胆结石大多是你不规律不节制的饮食习惯造成的!
1高油饮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会使体内胆固醇增加或肝脏合成胆固醇量增多,造成胆汁中胆固醇过度饱和,易形成胆结石。
2爱好甜食甜食吃多易患胆结石。糖摄入过量,会加快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比例失调,而过多的胆固醇又会形成胆固醇结石。另外,糖过多还会转化为脂肪,促进人体发胖,进而引起胆固醇分泌增加,促使胆结石的发生。
3不吃早餐人睡一晚上,胆囊早已充盈,如果不吃早饭及时排除胆汁,就容易产生沉淀,加速结石的形成。
但是这里的重点,并不是早饭,而是长时间没有进食,所以长期不吃午饭或不吃晚饭,也会增加胆结石的风险。
4过度吃素女性长期素食的饮食习惯也是容易导致胆结石的不利因素。因为长期以素食为主,含纤维素类食物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浓缩,使得胆汁长期在胆囊淤积,容易形成胆结石。
5吃得过细长期进食精细的米面和高胆固醇食物,可使机体代谢紊乱而导致血液和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偏高,促进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6零食当饭吃胆结石也会与长期吃零食有关。不规律的饮食既打乱了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又影响胆囊的收缩和胆汁排出,胆汁黏稠度增加,易引发胆石症。如果爱吃糕点甜食、精米细面,不吃粗粮蔬菜,这就易使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增高,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也随之上升,从而促发胆结石形成。
7长期吸烟长期吸烟,可使血清中胆固醇含量增高,造成血脂异常,促使胆结石形成;长期大量饮酒会严重损害肝细胞,破坏肝脏中的胆红素酶,使体内胆红素代谢障碍,进而形成胆色素结石。长期少运动,会使胆囊肌的收缩力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析出,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
8和自身代谢有关如果人体内的代谢出现异常,也容易形成结石。如女性在妊娠期,雌激素、孕激素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子宫膨胀后会造成胆汁排出不畅,更容易导致胆结石发生。
注意
一个常识性的误区
有一个大家以为可能会引起胆结石的原因——补钙。
其实它并不会诱发结石!因为结石的发生是代谢紊乱造成的,和补钙无关。
而且,绝大多数结石患者发病前并没有补过钙。
胆结石会格外偏爱这六类人
要千万注意了
1年纪大的人年纪越大的人,胆囊结石发病率越高,发病的高峰年龄在40~50岁,≥60岁的人发病率可以达到20%。
2女性研究显示,胆结石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2。女性更容易患胆结石,因为雌激素会使胆汁中胆汁酸的含量减少,降低胆汁溶解胆固醇的能力,于是胆汁中部分胆固醇就会析出结晶,形成胆固醇结石。
3肥胖体重超标15%以上的人,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所以综合前三条看来,40岁以上的体胖女性,是胆结石高发人群。
4高碳水饮食的人胆结石的发病与膳食中的淀粉和添加糖的摄入量呈正相关。进食低纤维、高热量食物的人,胆结石发病率明显增高。
5快速减肥、极端素食的人胆结石发病风险随BMI的增加而升高;当BMI高于一定水平时,素食主义者患胆结石的风险较非素食主义者的高。极端低脂、低卡路里的饮食,会减少胆囊收缩,最终导致胆汁浓度过饱和,形成胆结石。
6长期不吃早餐的人进餐才会“启动”胆囊收缩排泄胆汁,进入胆总管再入肠道,帮助人体消化吸收。如不吃早餐或饮食不规律,胆汁会在胆囊里储存过长,久而久之就会有胆固醇类的固体物质析出,形成结石。
胆结石
都会有哪些症状
部分胆结石患者会有餐后上腹部或胃部不适的症状,很容易与胃部疾病混淆。
胆绞痛也是常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的绞痛。一般结石急性发作时,结石卡在胆囊管中,胆囊产生痉挛会引发剧烈疼痛。
此外,还需注意的是,如果怀疑胆结石,一定要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否则结石越长越大,胆囊受损越来越严重。
现代疑难重症及慢性疾病的克星
——中医扶阳
现代人的诸多病症,包括被现代医学认定为不可治愈的疑难病症,大多都是由于阳气不足造成的。扶阳学派第四代传人彭重善先生在临床中就指出了人体阳气的重要性。中医大家李可老先生认为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风湿免疫病和肿瘤的发病原因都是由于寒气侵袭、阳气受损造成的,这是运用扶阳理论治疗这些病证的客观条件。李可老先生还讲解了相关扶阳学说的运用。
遗憾的是,现在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不良的生活方式,正是造成阳气亏虚、万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过度贪凉饮冷、无节制熬夜、营养不均衡、缺少体力活动等,都会造成阳气内虚。而抗菌素、激素的滥用,不辨证的清热滋阴、泻火通便,使本来阳虚的身体雪上加霜。也有很多亚健康的年轻人在未病倒之前都不以为然。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爆发时,才追悔莫及,病来如山倒时,才会醒悟。
扶阳派医家对于千变万化的病证,都主张扶阳,因为“万病皆损于阳气”,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救治危重病证,更要重视回阳救逆,因为人“有阳则生,无阳则死”;治疗各种疑难病症,都强调以“四逆法”收工,因为“阳气虚弱与否是疾病善恶转化的关键”。
扶阳学派重用附子、干姜、桂枝和肉桂等扶阳药物为特色,在临床上扶阳派的医家多能大胆使用此类药,屡起沉疴,让世人折服。
扶阳学派,护阳扶正,见识卓绝,回阳救逆,闻名于世;200年传承,代代相传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