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临床】中医治疗不同颈椎病的证治分析

【临床】中医治疗不同颈椎病的证治分析

原文标题:颈椎病5型的病机与证治分析

文/常峥,张宏波‖来源:

编者按
本文对颈椎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进行了总结,旨在指导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实践,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疗效。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其表现形式多样,在祖国医学中属“痹证”、“项强”、“眩晕”、“痿证”等范畴。

1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颈椎病本虚标实的证候特点。《证治准绳》谓“有风、有寒、有湿、有内挫,有瘀血气滞,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推其本虚之因,《内经》指出:“肾生骨髓”;若肾精虚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则出现骨骼脆弱,肢体无力,则骨易退变;“肝主身之筋膜”,“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若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出现颈部的筋骨、韧带松弛而退变。“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一旦感受风寒湿邪,则痹阻经络,气血不能贯通,出现筋屈不伸,肢体麻木,疼痛及活动障碍。长期低头伏案亦能闭折气血通路,从而气滞血瘀痰凝于项背,形成颈椎病。

另外,从经络的走行来看,督脉起于长强,入肾经腰,过脊、颈椎、止于龈交。肾督之阳气,为诸阳之主气,敷布太阳,通行少阴,润通脊、颈椎经脉之气血。颈椎之病,必出现肾督气化功能的阻遏,使上下不交,气血不贯。太阳膀胱经与少阴肾经互为表里,若少阴精血亏虚,肾气化生之源匮乏,则无力推动督脉气血,以致不能濡润太阳之表,更难以推动周身脉气,从而阳气不利,经血不畅,日久气血易凝瘀于脉络之中;少阴肾气乏力,使太阳膀胱气化不利,气不化津,水精不布,水液不能滋养经脉,而结为痰湿,留滞于太阳气道。

2辨证论治

现代医学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5型,根据其临床表现,现将本病辨证论治总结如下。

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常见于初发患者,属于颈椎病早期阶段,常因坐卧不良姿势或颈部受凉诱发。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伤寒论》中认为其病机为风寒之邪犯表,太阳经输不利,治疗以桂枝汤、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此型颈椎病属颈椎病轻症,如能积极治疗,并配合颈项肌功能锻炼,常能治愈。黄奎麟等[1]运用桂枝汤加味治疗颈椎病,有效率为88.0%;胡志俊等[2]用葛根汤加减治疗各型颈椎病,有效率为93.1%;简煜恩[3]运用桂枝加葛根汤加手法治疗颈椎病患者91例,有效率为98.2%,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纯手法)82.4%。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颈椎病,除颈部症状外,因神经根受压、充血水肿而出现上肢疼痛麻木、痉挛、甚至无力,属中医学“筋痹”、“血痹”等范畴。以颈肩臂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多责之于痰湿流注经络或瘀血阻痹经络,治以活血祛痰通络,可选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部分患者以麻木为主要症状,《素问痹论篇》曰:“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气血不足为其本,经络闭阻为其标,偏重寒邪阻络者,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偏于瘀血阻络者,治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杨金德[4]采用葛根加身痛逐瘀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5例,总有效率为95.6%;胡增山[5]运用加减身痛逐瘀汤合针刺治疗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总有效率为92.9%。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为严重、病情变化较为复杂的一型,病程较长,进展较慢,也可因外伤引起急性脊髓损伤。施杞[6]认为脊髓型颈椎病当从痉证、痿证论治。初发患者表现为颈项僵直、四肢拘挛麻木、步态痉挛、躯体束带感、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舌质紫暗、脉弦滑,属痉证范畴,以邪实为主,责之于瘀血痰湿痹阻经络,治宜祛瘀逐痰通络,可选用血府逐瘀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十枣汤之类。病情发展至后期,患者肌肉萎缩无力、肢体浮肿、神疲乏力、大小便失禁,舌淡胖、苔薄或腻、脉细带滑,则属痿证范畴,归结于肝脾肾不足、气血亏虚,根据其表现治以补肝肾、健脾胃、益气血等,方选左归饮、右归饮、八珍汤、地黄饮子等。必须认识到的是,脊髓型颈椎病病程较长,临床上往往表现为虚实夹杂,而罕有纯虚纯实之证,且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欠佳,治疗周期较长,预后较差,许多患者最终需寻求外科手术干预。但中医药治疗对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手术确有独到之处。吴弢等[7]应用针灸配合地黄饮子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观察组及中药组治疗后的改进率均高于西药对照组。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虚实为大纲进行辨证论治。痰湿中阻者,治以半夏白术天麻汤;瘀血内阻者,治以通窍活血汤;肝阳上亢而致眩晕者,治以镇肝息风汤;虚者多因气血不足引起,可选用人参养荣汤或益气聪明汤。林冰等[8]应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艾灸百会治疗颈性眩晕能显著改善患者眩晕、视物旋转等症状;苏红光等[9]应用加味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率为87.0%,明显高于对照组。

交感型颈椎病
交感型颈椎病是因颈椎退行性变,椎节失稳,刺激椎旁交感神经末梢,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其表现形式多样,有时不易与内科疾患相鉴别,但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可对其进行辨证论治。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烦躁易怒、血压偏高者,多因肝阳上亢,治以平肝潜阳,可选用镇肝息风汤、天麻钩藤饮之类;若胸闷心悸、短气乏力,脉结代,多因心气不足,痰瘀阻络,治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和血府逐瘀汤加减;若胃脘不适或疼痛,嗳气吞酸,大便溏薄或便秘,胁痛口苦,治当以健脾和胃或平肝降逆和胃为主,方选四逆散或香砂六君子汤。

3小 结

现代医学在颈椎病的认识及治疗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非手术治疗仍是多数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10-11],中医药治疗为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的重要部分,中医药治疗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及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均比较确切,能使大多数患者达到临床治愈。对于脊髓型颈椎病能显著延缓疾病的进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能够促进手术患者的康复。临床疗效取决于辨证论治的准确性,目前颈椎病的中医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尚在摸索阶段,仍旧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进行验证及改进。

END

参考文献
[1] 黄奎麟,黄霞,黄忠田,等.桂枝汤加味治疗颈椎病[J].四川中医,2008,26(7):96
[2] 胡志俊,懂鹤萍,程少丹,等.葛根汤加减治疗颈椎病102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74-75
[3] 简煜恩.桂枝加葛根汤加手法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12):2645-2647
[4] 杨金德.葛根加身痛逐瘀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5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7(5):435
[5] 胡增山.加减身痛逐瘀汤并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8例[J].天津药学,2004,16(4):30-31
[6] 吴弢.从痉、痿证论治脊髓型颈椎病-施杞临床经验介绍[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32(11):14-15
[7] 吴弢,高翔,施杞,等.针灸配合地黄饮子加减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3):12-13
[8] 林冰,夏进.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艾灸百会治疗颈性眩晕70例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1,31(3):240-241
[9] 苏红光,张慧敏.加味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5):97-98
[10] Dillin W, Booth R, Cuckler J, et al. Cervical radiculopathy (review) Spine. 1986,(11):988-991
[11] Saal JS, Saal JA, Yurth EF.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of herniated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with radiculopathy. Spine. 1996,21(16):1877-1883
(收稿日期:2012-08-08 )

引用本文献标准格式:

常峥,张宏波.颈椎病5型的病机与证治分析[J].,2013,19(1):23-24.



凡是被本栏目采录的稿件一律免费发表,并支付200-400元稿酬。稿件文体不限,内容不限,可自选主题,建议图文并茂。

凡是被肿瘤专题栏目采录的稿件,属国家级课题者给予600元的稿酬,省级课题300元稿酬,将在3-6个月内发表(上述措施综述文章例外)。

简介
About Us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