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名医经验】周昌安治疗脑肿瘤经验

【名医经验】周昌安治疗脑肿瘤经验

本刊特色栏目长期征稿。

文/乔玉山,周岁华 ‖ 来源:

导 读:本文总结了临澧县中医院已故中医专家周昌安采用中医中药治疗脑肿瘤20多年的经验。其经验的核心是,认为脑肿瘤病机为:气虚血弱,血行不畅,致痰浊凝块,痹阻脑络;治则为:涤痰排浊,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用方为:自拟消瘤丸合加味昆藻二陈汤。周老的经验有临床意义,值得借鉴。
临澧县中医院已故名老中医、中医脑肿瘤专家周昌安,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40余年,以善治脑肿瘤闻名遐迩。
颅内肿瘤一般泛指颅内各种组织的原发性肿瘤和身体其他部位转移到颅内的继发性肿瘤,目前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辅以放化疗,但总体疗效及预后不容乐观[1]。周昌安(以下简称周老)采用自拟消瘤丸合加味昆藻二陈汤为主治疗,力救沉疴,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颇丰,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录1976年至1998年周老门诊及住院脑肿瘤患者1156例。其中基本瘤415例,胶质肿瘤113例,颅咽管瘤58例,桥脑小脑角肿瘤81例,骨瘤82例,脊索瘤12例,胆脂瘤115例,脑膜瘤154例,松果体瘤126例。病例中男性641例,女性515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3岁,以25-45岁者居多,占67.13%。主要症状和体症分布为:头痛438例,视力下降232例,呕吐48例,偏瘫115例,眩晕212例,偏盲11例,耳鸣10例,癫痫18例,步态不稳8例,失语18例,抽搐17例,肢端肥大6例,失听或重听23例。
1.2 诊断标准[2] (1)有头痛、呕吐、视觉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的三联症状;(2)有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体征,如偏瘫、感觉障碍等;(3)眼底检查发现有视乳头水肿,应考虑有颅内肿瘤;有原发肿瘤病史,如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要考虑颅内转移;有选择性地作上述有关检查,以确定肿瘤的定位、定性、病理及肿瘤的原发、继发、大小或多少等。

2治疗方法
2.1 主方 所有病例均以周老自拟消瘤丸合加味昆藻二陈汤为主治疗。
(1)消瘤丸:系水撤丸,主要为数种虫蚁搜逐瘀之品研制而成,口服,5-10 g/次,3次/d,早中晚饭前开水服。
(2)加味昆藻二陈汤:昆布15-30 g,海藻15-30 g,法夏10-30 g,云苓15-30 g,陈皮6-10 g,夏枯草15-30 g,天丁15-20 g,天葵15-20 g,桃仁6-15 g,红花6-10 g,赤芍15-30 g,黄药子10-18 g,制南腥片6-10 g,炒甲珠10-15 g。1剂/d,煎汁,早晚2次饭后服。
2.2 随证加减 头痛剧烈加全蝎粉15 g,川芎10 g,僵蚕12 g,白芷10 g;呕吐剧烈加赭石30 g,竹茹10 g,抽搐频繁剧烈者加羚羊角粉5 g(分吞)、地龙10 g,钩藤20 g;热毒壅甚者加黄芩10 g,黄连10 g,板兰根15 g,龙胆草10 g,便秘另加大黄10 g,枳实10 g;痰蒙神昏者加石菖蒲15 g,郁金10 g;视力下降者加枸杞15 g,菊花15 g,蝉衣10 g,木贼10 g;偏瘫严重者合补阳还五汤化裁;面瘫流涎者合牵正散加减;肾阴虚明显者合六味地黄汤化裁;脾虚气衰明显者合四君子汤化裁。总之,在主方的基础上辨证加减。

3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2] 治愈:症状、客观检查阳性体征完全消失,恢复一定劳动能力,连续观察3年以上无复发者。临床治愈:症状、客观检查阳性体征完全消失,恢复一定劳动能力。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癌灶缩小一半以上,其它客观检查有明显好转。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病灶基本稳定,观察在1个月以上者。无效:症状及客观检查无改善,或仅有短期改善,而又迅速恶化者。
3.2 结果 临床治愈576例,占49.8%;显效230例,占19.9%;有效276例,占23.8%;无效74例,占6.5%,总有效率为93.5%。

4讨论与体会
颅内肿瘤为气血虚弱,血行不畅,痰湿阻滞、痰瘀凝聚成块,阻滞脑络所致。周昌安老师在多年的治疗脑肿瘤患者实践中,以息风清热、化痰散结、祛瘀通经方法,收效甚佳。
针对本病[4]“久病入络”,“易入难出”的特点,采用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的特性[5],张老拟定了经验方一“消瘤丸”。方中僵蚕、蜈蚣、地龙、壁虎、蟾酥、鳖虫等活血化瘀、息风止痉、化痰散结、软坚通络。药理研究表明[6-9]:虫类药物能抑制恶性肿瘤生长,提高免疫能力,增强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
消瘤丸以逐瘀散结化痰药物为主组成,加味昆藻二陈汤为二陈汤加昆布、海藻、胆南星、天麻、蝎尾组合而成,有豁痰软坚,活血化瘀之功效。上述两方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脑肿瘤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在古典医籍中并无专题记载,但与祖国医学中的“积聚”、“癥瘕”相类属。“积聚”、“癥瘕”多由人体有形的病理产物“痰”和“瘀”蕴结而成。《灵柩百病始生篇》曰:“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津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元代朱丹溪谓:“痰挟瘀血、遂成窠囊”;《医学传心录》亦谓:“五积六聚总是气凝其痰血”,说明了这些论述,都指出了“瘀积”形成的病机。
头为“奇恒之腑”,又称“元神之府”,为“诸阳之会”、“髓海之所”、“性灵之主”。凡五脏六腑之津血清阳,皆上注于头,若因外邪内栖而致津血异化为痰瘀蓄结髓海,则蒙蔽清阳,痹阻脑络,致使肾精肝血不能上注于脑与五官,气机逆乱,神灵无主而诸症由生,此时当以痰瘀同治,豁痰逐瘀而积得清,邪去正复而营血充畅,水津四布,清阳升发,即所谓“癥瘕尽而营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
从“消瘤丸”和“加味昆藻二陈汤”的配药组方来看,前方是以逐瘀散结的药物伍以化痰药物为主组成,后方是以豁痰软坚的药物配以活血化瘀药物组成,两方联合同用,正好体现治疗“脑肿瘤”以“痰瘀同消”的法则,主要旨在豁逐瘀以消瘤散结,治其本病。

5病案举例5.1 蝶鞍垂体瘤
上官电,男,56岁,湖南省郴州地区黄沙砰铅锌矿干部,于1983年9月27日来诊。

患者自1981年8月发生左侧偏头痛,呈阵发性,且逐渐加频加重,同年7月又见左颔下淋巴结结核,并伴有头晕眼花视物常有模糊感、形体发胖、肢端长发、阳萎、乏力思睡。于1981年11月及1982年元月先后到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上海华山医学院两次颅脑X摄片,诊断为:“蝶鞍垂体瘤”。后又于华山医学院进行颅脑分层摄片检查,结论为:“蝶鞍内有较小肿瘤,向下生长,垂体瘤可能性大。”经中西医多方治疗,疗效不佳,1983年5月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头痛,前后约持续了半个月,其后视力明显下降。刻诊:左侧偏头痛,健忘、眩晕、乏力、阳萎、步态不稳,行走需人扶持,痛苦病容,面色黎黑,形体虚胖;查眼底视乳头水肿,视野缩小,视力下降,左眼0.5、右眼0.4;双颞侧偏盲。唇紫暗,舌淡红,苔薄白润,脉沉涩。诊断为肾虚,痰瘀互结,壅塞髓海,痹阻脑络。治宜豁痰消瘀散结,佐滋肾扶正。予以消瘤丸(消瘀)合昆藻二陈汤(豁痰)加减治疗。
处方:(1)昆藻二陈汤:昆布15 g,海藻30 g,陈皮10 g,法夏10 g,云茯苓15 g,熟地15 g,枸杞12 g,菊花12 g,川芎10 g,泽泻10 g,莪术10 g,桃仁10 g,羌活10 g,20剂,1剂/d,水煎早晚两次饭后服。
(2)消瘤丸600 g,10 g/次,3次/d,早中晚饭前服。
10月19日,2诊头痛大为减轻,能自行走路,且步态稳健,体重略减轻。11月26日续服前方后,自觉症状消失,查视野正常,双眼视力均为0.7,续服前方加减。1984年1月17日,已无明显自觉症状,形体较前瘦削坚实,面色较前光润,精力佳,寝食、行动如常人,已坚持晨跑及打太极拳,双眼视力为1.0,建议到上级医院复查眼底。
2月19日经湖南医学院附一院CT扫描结果:“蝶鞍内无异常发现”,4月23日颅部照片“蝶鞍内未见异常”,5月8日查眼底:视乳头水肿消失。现已上班。

5.2 纤维型脑膜瘤
王自华,男,49岁,北京钢铁学院电冶金教研室工程师,因左侧半身不遂4年,间发癫痫2年于1983年12月4日来诊。患者自1978年11月自觉左下肢乏力,逐渐加重,至1979年7月起即发觉阵发性左下肢萎软,不遂,每次约20 min,并逐渐觉上肢不遂,出现复视;1980年7月经北京宣武医院查眼底见视乳头水肿,在该院2次脑血管造影均诊断为“右额顶纤维型脑膜瘤”(8 cm5 cm4 cm)。同年8月28日手术全切除肿瘤,术后除左上肢不遂有好转外,左下肢不遂依然如故。4个月后又发生阵发性抽搐昏倒,不省人事,每次只1分多钟即恢复,约2月1次,且一次比一次剧烈,当地医生诊断为“癫痫”。服用抗癫痫药鲁米那,苯妥英钠约1年,上症得到了控制,但1982年7月又发作癫痫1次,抽搐昏迷20 min,自此则每15-40d即发生1次,每次约20-30 min,曾在天坛医院及北京中医研究所服药无效,同年12月又经北京天坛医院作CT扫描,诊断为“脑肿瘤复发,约5 cm6 cm7 cm。”嘱作第2次手术,患者害怕,故于1983年12月4日来诊。问诊除上述症状体征外,尚有眩晕、耳鸣、失眠,面色暗黑、唇绀、舌暗红,苔白腻、脉滑。诊断为痰瘀互结脑腑,痹阻经络,致使气机逆乱,风阳内动,治宜豁痰熄风,逐瘀通痹,予消瘤丸合加味昆藻二陈汤治疗。
处方:(1)消瘤丸,10 g/次,3次/d。(2)昆布30 g,海藻30 g,陈皮10 g,法夏10 g,云茯苓15 g,制南星12 g,白芥子10 g,葛根10 g,天麻15 g,全蝎3 g,僵蚕10 g,川贝10 g,丹参15 g,桃仁15 g,红花15 g,煎服,1剂/d,3次/d;另:羚羊角粉6 g,每日分3次以汤药送服(共服60 g)。
持续服用上方至1984年4月21日,左侧偏瘫逐渐好转,左上肢活动近似常人,左下肢仍欠灵活,但已能自行上下3层楼梯。“癫痫”亦由以往每10多天一次大发作(约20-30 min抽搐昏迷)到现在约20-57 d轻微发作一次,且自1988年12月后,每次发作仅左上肢微微抽动几下,持续时间最多1 min即止,无昏迷,患者现在精神乐观,正在继续治疗之中。

5.3 左听神经瘤
芦性谷,男,40岁,湖南省安化县农民,因左耳失听伴视力下降复视10年而于1983年6月28日来诊。
患者自诉于1973年2月开始发生左侧耳鸣,头痛,眩晕,至同年年底,左耳失听,伴右侧耳鸣,头晕目眩,视物模糊,至1982年年底头痛加剧,由枕部向颈部放射,视力日趋下降(右1.2,左0.6),1982年12月经湖南医学院附一院头颅X光摄片,脑电图、脑超声波等检查确诊为“左听神经瘤”。
刻诊:患者除上述症状外,尚有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大便秘结,形体消瘦,颜面潮红,舌质淡,苔薄白少津,脉弦细。诊属痰瘀互结,肾阴亏虚,肝阳上亢,治以消瘀化痰散积,滋肾涵肝潜阳。
处方:(1)消瘤丸:5 g/次,3次/d。(2)昆布30 g,海藻30 g,云茯苓10 g,法夏10 g,丹皮12 g,生地15 g,淮山药15 g,山茱萸15 g,北杞10 g,女贞子15 g,天麻12 g,天葵15 g,皂角刺10 g,黄药子10 g,夏枯草15 g,石决30 g,磁石30 g,(上两药先煎),每日1剂,煎服,分早中晚3次服。持续服上方50剂后,耳鸣耳聋好转,头痛眩晕明显减轻,视力上升(右眼1.5,左眼1.0),复视消失,大便已通畅,食欲增进,舌苔变润。服药至110剂后,听力恢复正常,头脑清醒,双眼视力1.5,视野正常,无复视现象。腰酸,烦热诸症悉除,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细。继续服上方巩固疗效,于1983年9月20日带药出院,通信随访5个月一切正常,已从事农业劳动。

6结 语
本文就“消瘤丸”合“加味昆藻二陈汤”为主治疗脑肿瘤1156例进行了初步小结,其总有效率为93.5%,但对其药物作用的确切机理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苗振静,马旭辉.脑肿瘤全身治疗研究现况[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1):153-156
[2] 陈锐深.现代中医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本社,2003:670
[3] 邵梦杨,宋光瑞.中医肿瘤治疗学[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4:567
[4] 方毅,张沁舒,陈蓉.胞络之理论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1):28-32
[5] 吴胜.蜈蚣、全蝎的临床应用体会[J].光明中医,2012,27(10):2124-2125
[6] 王连瀛,李玲.浅谈僵蚕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7):117-118
[7] 蒋莉娅,唐志放,房文峰.消瘤散辅助治疗原发性颅内肿瘤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296-297
[8] 蓝鸣生.中药壁虎资源、临床及药理学研究进展[J].内科杂志,2011,6(4):331-334
[9] 甄德江.虫类药物的应用和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1557-1558

(收稿日期:2013-03-12 )

引用本文献标准格式:

乔玉山,周岁华.周昌安治疗脑肿瘤经验[J].,2013,19(8):20-22.

,。


凡是被本栏目采录的稿件一律免费发表,并支付200-400元稿酬。稿件文体不限,内容不限,可自选主题,建议图文并茂。

凡是被肿瘤专题栏目采录的稿件,属国家级课题者给予600元的稿酬,省级课题300元稿酬,将在3-6个月内发表(上述措施综述文章例外)。

简介
About Us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