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魏子孝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经验总结

魏子孝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经验总结

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临床中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有文献报道我国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DKD患病率为10%~40%[1-2]。很多患者都会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有文献报道,我国DKD在终末期肾病中占16.4%[3]。
魏子孝教授是第4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在治疗糖尿病肾脏病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其在承袭古人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今疾病的特点,提出“抓主症”[4]的诊治思路,针对糖尿病肾脏病,魏教授主要从“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主症入手辨证施治,现将其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临床诊疗经验总结如下。01蛋白尿
魏教授认为,蛋白属于中医的“精微”范畴,宜藏而不宜泄。五脏统摄精微物质的关键在脾、肾两脏。“脾升清”“肾藏精”,清气不升、肾不藏精,则精微下漏,发生蛋白尿,因此脾肾两虚是蛋白尿的主要病因。治疗本病时以益肾健脾为法,但有湿邪或湿热存在时,魏教授特别强调要先扫清障碍,再图补益脾肾。临证时,魏教授根据患者舌苔情况分别选取不同的基础方随症加减。

对于舌苔薄白的患者,魏教授常选用参芪地黄汤为基础方,具体用药:生黄芪30 g,陈皮9 g,党参12 g,熟地黄15 g,山茱萸12 g,山药12 g,茯苓9 g,牡丹皮9 g,白茅根30 g,益母草30 g。若血压高,则去党参,加太子参20 g;若血压低,则去牡丹皮、益母草,加麦冬15 g,五味子9 g;若腰痛明显,则去茯苓、牡丹皮,加杜仲12 g,川续断12 g;若畏寒、肢冷,则去牡丹皮、益母草,加附子9 g,肉桂3 g;若口干,则去党参、熟地黄,加太子参30 g,生地黄20 g。
对于舌苔厚腻的患者魏教授常选用春泽汤作为基础方,具体用药:党参12~15 g,桂枝12~15 g,苍术12 g,生白术12 g,茯苓12g,猪苓15g,泽泻9 g,紫苏叶9 g,厚朴9~12 g。若胃脘胀满,加法半夏9~12 g,陈皮9 g;若呕恶,则加竹茹9~12 g,法半夏9~12 g,生姜6 g;若腹胀,加厚朴12 g,大腹皮12 g;若大便黏滞,加木香12 g,槟榔15 g;若大便干燥,加槟榔15 g,熟大黄9~12 g。
对于舌苔黄腻的患者魏教授常选用苏连饮作为基础方,具体方药:栀子9 g,藿香9 g,防风9 g,苏叶9 g,黄连3~4.5 g,法半夏9~12 g,厚朴12 g。
此外,在蛋白尿的治疗中魏教授会加用1~2味收涩药物,常用的收涩药物为金樱子、芡实、莲须、五味子、覆盆子、桑螵蛸等。同时还会配伍1~2味清利之品,如萆薢、车前子、玉米须、石苇、白茅根、益母草、土茯苓等。02水 肿
魏教授认为,肾性水肿病机为虚中夹实、本虚标实。秉承历代医家对水肿的认识,魏教授认为水肿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及膀胱、三焦相关。他认为肾气、脾气是否健旺是水肿发生发展的关键,因此在治疗时尤其重视补益脾肾。

患者表现以肾气不足为主时,魏教授常以济生肾气丸作为基础方加减,具体用药:附子9~12 g,桂枝15 g,熟地黄15~20 g,山茱萸12 g,山药12 g,川牛膝12 g,车前子15 g,大腹皮15~20 g。脾气虚为主时,魏教授常选用春泽汤为基础方加减,具体用药:党参12~15 g,桂枝15 g,苍术12 g,生白术12 g,猪苓15 g,茯苓皮30 g,大腹皮15~20 g,生姜皮6~9 g。脾肾两虚时,魏教授常选用参芪地黄汤合利水之品加减,具体用药:生黄芪30 g,陈皮9 g,党参12~15 g,生地黄15~20 g,山茱萸12 g,山药12 g,苍术12 g,生白术12 g,川牛膝12 g,大腹皮15~20 g。
临证时魏教授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随症加减,血瘀时常加红花、水红花子、莪术、三棱中2~3味;当水肿严重时,必用桂枝,同时配合冬瓜皮等利水之,对于顽固性水肿常加用海藻15~30 g。对于水肿合并低蛋白血症的患者,魏教授常重用生黄芪、生白术、党参、大枣。同时配合“千金鲤鱼汤”的改良方,此食疗方有显著的提升血浆白蛋白、减轻水肿的疗效。其改良后的“鲤鱼汤”用法为:生黄芪45 g,生白术20 g,陈皮10 g,椒目10 g,葱、姜适量,淡水鱼(鲤鱼、黑鱼、泥鳅均可)半斤,炖熟,喝汤、吃肉,一周3次,调味可用少量醋。03高血压
在治疗糖尿病肾脏病导致的高血压时,魏教授抓住“眩晕、耳鸣、头痛、目胀、急躁易怒、肢体麻木”等主要临床症状辨证治疗。魏教授认为,糖尿病肾脏病所导致的血压升高以阴不制阳为其主要病机,其证候特点为阴血亏虚、虚火亢盛,同时夹痰、夹瘀。故治疗时魏教授多以滋阴降火为法,常取镇肝熄风汤合大补阴丸为基础方。基础方:川牛膝12 g,淮牛膝12 g,白芍30 g,玄参15 g,龟甲30 g,磁石30 g,葛根15 g,生地黄20~30 g,知母12 g,黄柏9 g。症见头晕、耳鸣时加石菖蒲15 g,蝉蜕9 g;症见头胀、头痛、目胀时加龙胆草9 g,夏枯草9 g;症见困倦时加石菖蒲15 g,郁金12 g;症见急躁易怒时加牡丹皮12g,栀子9 g;症见肢体麻木时加钩藤12 g,地龙12 g;伴有大便干燥时加草决明30 g,生大黄粉6~10 g冲服。当辨证为风痰上扰时,魏教授常选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方。舌苔黄腻时,加苏叶、黄连;症见恶心时加竹茹、紫苏叶。

针对没有临床症状的高血压患者,魏教授以益肾平肝,活血利水为法,自拟基础方:桑寄生15 g,炒杜仲12 g,川牛膝12 g,淮牛膝12 g,钩藤15 g,蝉蜕9 g,白芍30g,牡丹皮12 g,丹参15 g,益母草30 g,车前子15 g。魏教授认为此方不热、不燥、不寒、不滞,尤其适合年龄偏大、病程较长的患者,可以常服。
在治疗糖尿病肾脏病所致的高血压时,魏教授并不排斥西药降压药物,他认为中西医优势互补有利于患者,中西医药同时应用,取长补短,有协同作用。04典型病案
患者,女,62岁,2016年12月1日入院。患者2型糖尿病20余年,血糖控制不佳,半年前出现四肢凹陷性水肿,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血清白蛋白低至26 g/L,在当地医院予持续补充血浆白蛋白、利尿剂等治疗,效果不佳。入院查生化:CREA 104mol/L、ALB 26.49 g/L、BUN 20.72 mg/mL、TCH 4.83 mmol/L、TG 2.84 mmol/L、LDL-C 3.05 mmol/L;GFR 43.1 mL/(min1.73m2);24 h尿白蛋白定量:3.5 g/24 h;糖化血红蛋白:10.10%。入院症见: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夜尿频,周身浮肿,四肢凹陷性水肿,大便干,2~3日1行。舌淡胖略暗苔薄白,脉沉细。查体:体重79 kg,BMI:31.65 kg/m2,头面浮肿,心肺查体阴性,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四肢可凹性水肿,足背动脉搏动尚可。西医诊断:糖尿病肾脏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等。中医诊断:水肿,脾肾两虚证。方药:生黄芪30 g,陈皮10 g,党参12 g,茯苓30 g,桂枝15 g,炒杜仲12 g,补骨脂12 g,川牛膝12 g,桑寄生15 g,冬瓜皮30 g,草决明30 g,川芎12 g,益母草30 g,泽兰12 g,7剂,水煎服浓煎100 mL,1剂/d。鲤鱼汤:活鲤鱼250 g,加生黄芪30 g,生白术15 g,椒目10 g,生山楂12 g,生姜皮12 g,冬瓜皮30 g,葱白两段,炖熟,吃肉喝汤,每周3次。同时以胰岛素控制血糖。

2016年12月8日,生化:CREA 116 mol/L、ALB 24.96 g/L、BUN 24.08 mg/mL;GFR 37.0 mL/(min1.73 m2);患者服上药后周身水肿明显减轻,体重下降为76 kg,仍大便不畅。舌淡胖略暗苔薄白,脉沉细。上方去杜仲、补骨脂、泽兰,加生白术20 g,槟榔15 g,红花10 g。剂,水煎服,1剂/d。继续服鲤鱼汤,每周3次。
2016年12月15日,生化:CREA 116 mol/L、ALB 28.65 g/L、BUN 34.16 mg/mL;GFR 30.56mL/(min1.73 m2);24 h尿白蛋白定量:2.9 g/24 h。患者颜面水肿基本消退、下肢水肿较入院时明显减轻,体重下降为71 kg,大便仍欠畅。舌淡胖略暗苔白略腻,脉沉细。治法:上方去益母草、桑寄生,加紫苏叶10 g,厚朴15 g,芒硝12 g。14剂,水煎服,1剂/d。继续服鲤鱼汤,每周3次。予带药出院,嘱2周后复诊。
按语:患者2型糖尿病20余年,以“周身浮肿”为主要表现,故魏教授以“水肿”为主症辨证治疗。四诊合参,辨证为脾肾两虚,以参芪地黄汤为基础方加减。因患者水肿明显,水为阴邪,故未用地黄、山茱萸养阴滋腻之品。方中桂枝通阳化气利水,魏教授认为此药走而不守,补中有行、静中有动,在治疗水肿时必用此药。第1次处方时,魏教授选用杜仲、补骨脂、桑寄生、川牛膝补肾;选用益母草、川芎、泽兰活血利水;选用冬瓜皮利水;选用决明子通便。因患者大便不畅,故第2次处方时加用生白术、槟榔健脾理气通便;以红花代替泽兰加强活血功效,魏教授认为水湿内停时常夹有气滞血瘀,因此他尤其重视活血药味的使用。第3次处方时,患者舌苔略腻,故加用紫苏叶、厚朴化湿理气;加用芒硝以增加通便的功效。魏教授认为,小大不利治其标,尤其在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时他尤其重视患者大便是否通畅。本例患者治疗过程中,魏教授在使用中药汤剂同时配合食疗方“黄芪鲤鱼汤”的应用。鲤鱼汤原出自《千金要方》,本为治疗妊娠水肿,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将其加减使用在各种原因所致的水肿。古人认为鲤鱼味甘、性平,具有滋补健胃、利水消肿、通乳、清热解毒、止咳嗽下气之功效,对各种水肿、浮肿、腹胀、少尿、黄疸、乳汁不通皆有益。现代研究发现鲤鱼含丰富优质蛋白,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并能供给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D,有助于提高机体的白蛋白的合成,从而达到利尿的目的。魏教授在鲤鱼汤原方的基础上,常加入生黄芪等药味,称之为“黄芪鲤鱼汤”。黄芪味甘性平,入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之功。现代研究认为,黄芪能促进肝脏白蛋白的合成,提高血清白蛋白的浓度,还可以减少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治疗糖尿病肾脏病,低蛋白血症所致的水肿时,配合使用“黄芪鲤鱼汤”常常能显著提高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尿蛋白排泄、减轻水肿。

参考文献
[1] 许嵘,钟一红,陈波,等.上海市郊区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内科学杂志,2012,5(1):18-23.
[2] 宋锐,徐红霞,汪向明,等,上海市某社区2012年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1):75-76,79.
[3] Liu ZH.Nephrology in China[J].Nat Rev Nephrol,2013,9(9):523-528.
[4] 魏子孝.学用中医体会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3-166.

引用本文献标准格式:
范乐,张燕,魏子孝.魏子孝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经验总结[J].,2018,24(4):56-57.作者:范乐,张燕,魏子孝改编自:魏子孝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经验总结文字编辑:蒋凯彪




A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