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阿帕替尼引起不良反应的验案分析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85万例[1],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2]。肝癌早期发病隐匿,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和临床体征,容易忽略,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疾病的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治疗机会。肝癌晚期的推荐治疗方案为外科手术切除、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放射治疗及靶向药物治疗[3]。
2014年10月我国上市了一种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阿帕替尼,可以减少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显著降低肿瘤微血管的密度,从而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4]。目前阿帕替尼已广泛应用于晚期肝癌中[5]。抗肿瘤血管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并取得了良好疗效,但这类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笔者就中医药治疗阿帕替尼引起的不良反应验案分析如下。
01常见不良反应
高血压
在服用阿帕替尼的不良反应作用中,高血压最常见,多在服药后13~17 d出现,使用常规的降压药物一般可以控制[6]。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诱导一氧化氮的释放,其被认为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同时阻断VEGF信号通路还可引起毛细血管密度下降,导致外周阻力增加,引起高血压[7]。
蛋白尿
无症状蛋白尿多在服用阿帕替尼后3周左右出现,具有可逆性,3级以上蛋白尿较少见。蛋白尿为阿帕替尼最为常见非血液学毒性反应,与血管通透性的调节密切相关,其产生可能与药物抑制VEGF通路、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及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相关,使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质增多,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和/或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所含的蛋白水解酶丢失,继而引起肾小管功能障碍,重吸收能力降低而出现肾性蛋白尿[8]。
手足综合征
阿帕替尼相关的手足综合征多在服药后3周左右发生,手足皮肤反应,极为常见,可能与肿瘤坏死因子基因表达有关[9];手足综合征通常为轻中度(1级、2级较为多见)。研究发现,出现手足综合征的患者服用阿帕替尼的最高剂量达1000 mg/d[10]。中医学认为手足综合征应属痹证,正气不足,感受外邪,痹阻经脉、肌肉,导致经络不通,发生疼痛、麻木。血行滞涩,不能达于末梢荣养肌肤,故见皮肤变薄、皲裂等。
腹泻
腹泻症状可能在用药期间持续存在或呈周期性发作,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药物影响了肠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破坏肠上皮的完整性,引起肠上皮细胞的损伤及破坏肠上皮的肠屏障功能,也可能与药物引起的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及其导致的维生素D吸收不良有关[11]。
02典型病案
高血压不良反应
患者,男,56岁,2019年3月11日就诊。因“乏力、消瘦”,至外院行肝穿刺诊断为肝细胞肝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已行多次化疗及TACE,属癌症晚期,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史,于2019年1月25日开始口服阿帕替尼片,750 mg/次,1次/d。2019年2月11日起出现头晕,无视物旋转,其后头晕间断发生,偶感手麻,血压最高160/88 mmHg(1 mmHg=0.133 kPa),未服降压药,未停用阿帕替尼,多静止休息症状缓解,血压未见明显下降。现症见:头晕,乏力无气短,偶感胸闷,偶感手麻,颜面晄白,食少纳差,小便调,大便薄,怕冷,眠尚可,舌淡红,苔薄白稍腻,脉沉细。查体:脉搏70次/min,血压158/87 mmHg,心律齐。此为阿帕替尼引起的高血压副反应。西医诊断:高血压1级;中医诊断:眩晕,辨证为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治宜健脾祛湿,化痰。方用半夏茯苓天麻汤加减,处方:党参30 g,黄芪15 g,白术12 g,姜半夏12 g,干姜3 g,苍术10 g,茯苓12 g,泽泻10 g,天麻10 g,陈皮12 g,黄柏10 g,藿香10 g,佩兰10 g,淫羊藿15 g,桂枝12 g,桑寄生15 g。7剂,1剂/d,水煎服。
2诊:2019年3月20日,患者头晕、乏力减轻,偶感胸闷,颜面晄白,稍怕冷,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血压150/88 mmHg。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治疗加强温肾助阳。原方加杜仲15 g,巴戟天15 g。继服7剂,1剂/d,水煎服。
3诊:2019年3月29日,患者头晕乏力明显改善、颜面晄白改善,怕冷缓解,无肢体麻木,舌淡红,舌下有脉络,苔薄白,脉沉细;血压135/87 mmHg。中医辨证为脉络瘀阻证,加强活血通络之效。上方去淫羊藿、巴戟天,加川芎12 g,红花12 g,丹参30 g。10剂,1剂/d,水煎服。嘱患者平素注意低盐、低脂、高膳食纤维饮食,监测血压。
按语:初诊辨证为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治以健脾祛湿,化痰。药用党参、黄芪、白术补脾胃,养元气;干姜、苍术、半夏、茯苓、泽泻祛寒湿,化痰饮;天麻定虚风,止眩晕,陈皮理脾胃,助消化;黄柏制苍术之燥,并能降内伏之虚火;藿香、佩兰祛除中焦湿气,振奋脾胃阳气;淫羊藿含有淫羊藿苷,具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可以抑制、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引起的加压反射;桑寄生补益肝肾,平肝降压;桂枝温通经脉,其内的桂枝油能促使血液向体表流动,并且还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降低血压。诸药合用,共奏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的功效。2诊辨证为脾肾阳虚,加杜仲、巴戟天,温肾助阳。3诊辨证为脉络瘀阻,无明显阳虚症状,去淫羊藿、巴戟天,加川芎、红花、丹参等活血通络药物,再服10剂以巩固疗效。
蛋白尿不良反应
患者,男,55岁,2019年4月9日就诊。因“腹部疼痛”,至外院行肝穿刺诊断为肝细胞肝癌,肝内转移。未行手术及TACE术,属癌症晚期。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次,1次/d),血压控制良好,无“糖尿病”病史。于2019年3月10日开始口服阿帕替尼片,750 mg/次,1次/d。2019年4月2日出现腰酸困,查尿蛋白3+,口服金水宝胶囊(3粒/次,3次/d)。现症见:腰膝酸软,乏力,纳差,稍有口渴,渴不欲饮,面色晦暗不泽,小便有泡沫,夜尿频急,每夜2~3次,大便黏腻,舌苔暗,舌下静脉紫暗,脉细涩;尿蛋白3+。平素血压控制尚可。此为阿帕替尼引起的蛋白尿副反应。西医诊断:蛋白尿;中医诊断:腰痛病,辨证为脾肾亏虚兼瘀。治以健脾益肾,活血化瘀。处方:熟地黄15 g,山萸肉12 g,山药15 g,黄芪30 g,党参15 g,麸炒白术12 g,薏苡仁30 g,茯苓12 g,金蝉花12 g,桃仁10 g,红花10 g,地龙10 g。7剂,1剂/d,水煎服。
2诊:2019年4月20日,患者腰酸略好转,偶感乏力,纳差改善,舌苔暗,舌下静脉紫暗,脉细。复查尿常规:尿蛋白2+。患者病情好转,上方加蝉蜕6 g。7剂,1剂/d,水煎服。
3诊:2019年4月28日,患者自述腰酸痛明显缓解,腰酸略好转,偶感乏力,纳差改善,舌苔暗,舌下静脉紫暗,脉细。夜尿每夜1次,尿中泡沫明显减少,复查尿常规示:尿蛋白弱阳性。上方加淫羊藿10 g,菟丝子10 g,补肾助阳。10剂,1剂/d,水煎服。嘱患者平素注意低盐、低脂、高膳食纤维饮食。
按语:初诊辨证为脾肾亏虚兼瘀,治以健脾益肾,活血化瘀。药用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使五脏之阴得以充养,肾阴得以补给;党参、黄芪、白术补脾胃;薏苡仁、茯苓健脾;金蝉花可延缓甚至控制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降肌酐、降蛋白尿;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可能通过增加血清NO浓度,舒张血管,抑制肾小球局部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减少尿蛋白的排泄。2诊尿蛋白2+,较前减少,加蝉蜕。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蝉蜕有抗炎、抗过敏及免疫抑制的作用,并具有消除尿蛋白的功效。3诊尿蛋白弱阳性,腰酸痛明显缓解,腰酸略好转,偶感乏力,加淫羊藿、菟丝子加强补肾助阳之功,再服10剂以巩固疗效。
手足综合征
患者,女,60岁,2019年5月11日就诊。因“肝区不适”,外院诊断为肝细胞肝癌,多次行TACE术,半年后发现肺转移,已行多次化疗,属癌症晚期。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于2019年4月12日开始口服阿帕替尼片,750 mg/次,1次/d。服药20 d后手足出现水泡、破溃,疼痛,且影响行走。停用阿帕替尼,破溃之处予以聚维酮碘消毒液涂抹,之后症状未见加重,亦未见减轻。现症见:手足溃烂,疼痛,形体消瘦, 面唇淡白无华,眩晕,舌质淡,脉沉细。此为阿帕替尼引起的手足综合征副反应。西医诊断:手足综合征;中医诊断:皮炎,辨证为血虚失荣。治以养血疏风。处方:黄芪30 g,当归10 g,桂枝10 g,炒白芍10 g,枸杞子10 g,鸡血藤15 g,生地黄15 g,蝉衣6 g,白藓皮15 g,地肤子15 g,萆薢20 g,徐长卿20 g,丹参20 g,甘草6 g。7剂,1剂/d,水煎服。
2诊:2019年5月18日,患者手足溃烂未加重,稍感疼痛,形体消瘦,面唇淡白无华,眩晕减轻,舌质淡,脉沉细。上方加赤芍10 g,川芎15 g。7剂,1剂/d,水煎服。
3诊:2019年5月25日,患者手足溃烂减轻,疼痛明显改善, 形体消瘦,面唇淡白无华,眩晕减轻,舌质淡,脉沉细。上方加防风10 g。10剂,1剂/d,水煎服。嘱患者平素勿用凉水洗手。
2019年7月1日重新开始服用阿帕替尼,750 mg/次,1次/d,不良反应可耐受。
按语:初诊辨证为血虚失荣,治以养血疏风,药用黄芪、当归补气活血,桂枝、白芍调和营卫,枸杞子补血,鸡血藤补血活血,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蝉衣、白藓皮、地肤子祛风祛邪止痒,萆薢、徐长卿消肿止痛,丹参活血祛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2诊手足溃烂未加重,稍感疼痛,加赤芍、川芎活血行气;3诊症状减轻,加防风固表,再服10剂以巩固疗效。
腹泻不良反应
患者,男,59岁,2019年5月2日就诊。因“腹部疼痛”,至外院行肝穿刺诊断为:肝细胞肝癌,门脉见癌栓。未行手术及TACE术,属癌症晚期。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口服缬沙坦胶囊(80 mg/次,1次/d),血压控制良好,无“糖尿病”病史。于2019年3月27日开始口服阿帕替尼片,750 mg/次,1次/d。2019年4月18日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每日2~3次,质稀,间断服用蒙脱石散(1袋/次,3次/d)。现症见:大便溏薄,每日2~3次。平素喜食热饮,腰酸,怕冷,舌淡,苔白稍腻,脉沉缓。此为阿帕替尼引起的腹泻副反应。西医诊断:腹泻;中医诊断:泄泻,辨证为脾肾阳虚。治以温补脾肾,疏肝醒脾。处方:黄芪30 g,党参15 g,麸炒白术12 g,茯苓12 g,肉豆蔻6 g,砂仁3 g,木香10 g,五味子10 g,补骨脂10 g,薏苡仁20 g,炒白扁豆10 g,芡实8 g,诃子肉8 g,炙甘草3 g。7剂,1剂/d,水煎服。
2诊:2019年5月10日,患者喜食热饮,腰酸,怕冷改善,舌淡苔白稍腻,脉沉缓。大便溏薄,每日1~2次。患者病情好转,上方加川牛膝10 g,杜仲10 g。7剂,1剂/d,水煎服。
3诊:2019年5月17日,患者大便偶有成形,每日1~2次。喜食热饮,偶感腰酸,怕冷减轻,舌淡苔白稍腻,脉沉缓。患者服用中药期间未服用蒙脱石散,病情好转,上方加淫羊藿10 g,菟丝子10 g。10剂,1剂/d,水煎服。嘱患者注意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保护肠胃黏膜,忌烟忌酒,少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按语:初诊辨证为脾肾阳虚,治以温补脾肾,疏肝醒脾。药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白豆蔻行气偏中上焦,砂仁行气力胜豆蔻偏于中下焦,木香善调脾胃气滞,五味子补五脏之气,补骨脂补阳,薏苡仁、炒白扁豆健脾祛湿,芡实、诃子肉健脾补肾,甘草调和诸药。2诊病情好转,加川牛膝、杜仲补益肝肾。3诊时患者喜食热饮,偶感腰酸,怕冷减轻,上方加淫羊藿、菟丝子加强补益肾阳作用,再服10剂以巩固疗效。
03结 语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扮演的角色日渐重要,孙燕[12]认为靶向治疗与中医“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有异曲同工之妙。临床观察显示,中医药治疗靶向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上述研究缺乏特异性,数据偏少,临床也无完善的诊治体系及研究方法,我们应不断推广中医药,深入结合中医基本理论,在积累临床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研究。尽早专项临床试验研究,融合多学科、多种手段进行防治,以中医药的三因制宜原则为核心,研制出个体治疗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靶向药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TORRE L A, BRAY F, SIEGEL R L,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2012[J].Ca A Cancer J Clin,2015,65(2):87-108.
[2] CHEN W, ZHENG R, BAADE P D,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2015[J].Ca A Cancer J Clin,2016,66(2):115-13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7,25(12):886-895.
[4] 赵青芳,关露露,吕慧芳,等.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预测和预后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8,28(3):203-208.
[5] QIN S K. Apatinib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 phaseⅡrandomized, open-label trial[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14,32(15 Suppl):4019.
[6] 林岩松,王宸,李慧,等.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性碘难治性甲状腺癌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初步报告[J].中国癌症杂志,2016,26(9):721-726.
[7] BALIJEPALLI C, BRAMLAGE P, L?觟SCH C, et al. 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primary care:results from the German Metabolic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Study(GEMCAS)[J].Hypertens Res,2014,37(6):580-584.
[8] 冯久桓,秦叔逵,王琳.甲磺酸阿帕替尼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7,22(4):345-356.
[9] ELYASI S, SHOJAEE F S R, ALLAHYARI A, et al. Topical Silymarin Administration for Prevention of Capecitabine-Induced HandFoot Syndrome:A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Placebo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Phytother Res,2017,31(9):1323-1329.
[10] 王博,宋丽杰,牛鹏云,等.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24(5):759-764.
[11] 江倩.达沙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研究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8(6):325-327.
[12] 孙燕.肿瘤治疗的新里程碑—靶向药物治疗[J].肿瘤药学,2011,1(1):1-5.
引用本文献标准格式:
任娟,张爱华,曹振健,王祥麒,周嘉平.中药治疗阿帕替尼引起不良反应的验案分析[J].,2020,26(12):196-198.作者:任娟,张爱华,曹振健,王祥麒,周嘉平改编自:中药治疗阿帕替尼引起不良反应的验案分析文字编辑:蒋凯彪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