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邓梦觉传

邓梦觉传

#中医#邓铁涛#名医列传

邓梦觉传
邓铁涛父亲邓梦觉,生于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远祖祖籍河南省。梦觉公幼年即于医学有兴趣,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秋,番禺名医陈庆保在香港办中医夜学馆,著《伤寒类编》作讲义授徒,梦觉公闻讯即前往,于民国壬戌年(公元1922年)五月,正式就业于陈庆保门下,执弟子礼师事之。

梦觉公首习《内》、《难》等基本理论,以《疡医大全》之第一至第五卷“内经纂要”为读本,方剂则以其师所编之手抄本为读本,临床各科则以跟师及自学为主。三年苦读,始有所成。番禺陈庆保乃近代岭南伤寒名医,与新会陈伯坛、顺德黎庇留等人齐名,梦觉公就业于其门下,读《伤寒明理论》,似应为伤寒派医家,但广州地区的中医老前辈回忆邓梦觉时总是说他为温病名医,善用温病时方,邓铁涛对这一疑问作了以下的回答:“应该说先父在学术上于伤寒温病无所偏,且先学伤寒,后学温病。广州地处华南,热病为多,故处理病人常需运用温病的理法方药。广州医家之门诊量,一般伤寒家日诊十人左右, 而一般温病家日诊二三十左右。先父的确治愈无数染疫热病患者,如果说,清代主张清热养阴去湿治疗发热性流行性感染性疾病的医家都可归入温病派的话,他对这方面十分重视,可能因此而得名。”
/
the 24 Solar Terms
SUMMER
SLIGHT HEAT
梦觉公后学温病,主要读淮阴吴鞠通《温病条辨》,同时对王孟英及唐容川的著作相当重视, 同代人则比较崇敬张锡纯先生。清末民初之际,广州有惠济仓,乃赈灾机构,在惠福路盐运西街一带,刊印淮阴吴鞠通《温病条辨》一函四册。梦觉公取之细细披读,并云“熟读此书在南方可以为医”。友人遵嘱,果如其言。友人之一乃岭南妇儿科名医郭耀卿,郭氏其后又成为邓铁涛临证老师,可见中医之学术,总有其一脉相承联系。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梦觉公从香港返回广州,后执业于广州市河南蒙圣上街。时遇“干霍乱”(又名肠绞痧)流行,症见腹痛如绞,欲吐不能吐,欲泻不能泻,甚为痛苦。梦觉公治此病证,予温病家王孟英蚕矢汤,每每一剂便愈。
梦觉公在广州执业期间,治愈无数疑难病症,其中不少是危急重病,又为邓铁涛亲眼目睹,这对邓铁涛以后立志继承父业,学习歧黄之术产生很大影响。
梦觉公有友名冼栈,患“缠喉风”,喉痛甚,晨起发病即从香港返穗,九时到达,当时喉间肿大已不能语言,用笔自诉其苦状。梦觉公即处以《重楼玉钥》之“金钥匙”喉散方,到药铺配制,约十时许散成吹喉,半小时一次,吹后吐出痰涎甚多,下午一时服汤药,至三时已能发声,晚上喉痛大减,翌日返港继续吹喉,服药两剂而愈。
又曾救治教师黄某某之妻,产后腹痛,西医用吗啡治疗数天,药到痛止,过后又发,梦觉公处以《金匮》经方枳实芍药散(散剂),两日痛止而愈。
以上是喉科、妇科治验案,梦觉公究竟专长何科?邓铁涛说:过去执业行医,重视看“证”,虽有分科,但不同于今天内科不看外科病,经、带病转妇科,14岁以下归儿科,而是要综合处理各科的疑难病症。
又曾深夜出诊一阴缩症,患者行房而阴器内缩。即命其家人从厨中取胡椒粉以酒调服,下焦温暖而愈。邓氏侄儿小便隆闭半日许,下腹胀甚,梦觉公即用安南(越南)肉桂心五分(1.5克)泡水服,服后不到10分钟小便通畅。此两例皆以温药温肾取胜。
梦觉公毕生以歧黄术济世,几十岁了,还把背诵《内经》作为一种乐趣。民国29年(公元1940年),梦觉公卒于香港,前后行医数十年。邓铁涛自幼受家庭医学熏陶,目睹中医药能为人们解除疾苦,即有志于继承父业,走中医药学道路。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