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黄哥黄医生”五周岁生日啦!弹指一挥间,五年过去了。今天是2019年12月7日。
五年前的今天——2014年12月7日,黄哥在这个公号上写下了第一篇科普文章——《小儿便血要当心》
这五年来,算上今天这篇,总共1018篇。黄哥的公号文章涵盖面广,不仅涉及医学科普知识、还有医学热点新闻时评、心理健康以及亲子教育等。其中原创文章366篇。
黄哥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儿科学博士毕业之后,参加了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上海市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有幸留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工作。
(黄哥在云南昭通彝良县)
在工作期间,黄哥被派往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半年,之后去西藏日喀则做了一段时间的义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也亲眼目睹了医疗资源严重不平衡的社会现实。
(黄哥在西藏日喀则)所以,黄哥想为没有条件享受良好医疗资源的那些偏僻地区的孩子们做点什么。这些年来,黄哥在行医过程中得到了患者的很多好评,他们的信任让我感觉责任重大。
患者给黄哥的锦旗和感谢信,是最美的风景。
在黄哥开始行医的头几年,经常会遇到患者家属以及亲戚朋友的各种咨询,问题大都是关于常见病症的诊治及预防。那些对医生来说是司空见惯的医学常识,但对患者来说是新鲜实用的。慢慢地,黄哥萌生出写科普的念头。
黄哥虽然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许多学术文章,但是那些论文显然对于大众来说,过于晦涩和专业。科普文章可以是通俗易懂的、比较接地气的,让“老母亲们”看了之后,理解快,上手快,见效快。于是,2014年的今天,黄哥开通了公众号,并写下了第一篇科普文章——《小儿便血要当心》荐读:小儿便血要当心巧合的是,在昨天(2019.12.6)的公号文章后的留言中,还有家长在咨询小儿便血的问题。
荐读:提醒!宝宝有以下症状得当心了,家长不当回事儿可能需要大手术!
这说明一个现象,医学科普文章,不同于快餐消费文化。它们能流传下来,是珍贵的医学资料。经常读科普文章,让家长得到简便易学的医学知识,能节约医疗资源,能规避很多错误的治疗,甚至还能防止对病情的延误,真正达到了”让家长少花钱,让孩子少受罪”的目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懂得一些医学科普常识之后,还能在心理上起到减缓焦虑的效果。
因此粉丝评论说:“黄哥能医病,还能疗心。”
不忘初心,方能始终,黄哥在科普这条路上,已经坚持了五年。2019年,有2篇科普文章阅读量10万+,被人民网等官媒转载。
孩子高烧怎么办!上海儿科专家告诉你如何快速退热!
昨晚又一例!家有孩子的一定要看这篇文章,再忙也要阅读与转发!
有千万粉丝的丁香妈妈、好大夫在线、医脉通等公号也经常转载黄哥的科普文章。你问黄哥写科普累不累?当然累。
但黄哥很开心,因为有很多患者受益,这里还包括基层地区的医生。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不仅要会治病,还要指导大家如何防病。看到家长朋友们的焦虑、看到育儿误区、看到不合理用药、看到有损孩子健康的现象,我忍不住都会呐喊。虽然有点身单力薄,呼喊声若蚊蝇,甚至可能会得罪人,但是粉丝的支持就是黄哥继续写下去的动力。金奖银奖不如病患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病患口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忽悠人,用事实说话,黄哥的科普公号得到了许多领导、同行及患儿家长的认可,公众号排名在目前在儿科届处于领先地位。2019年12月3日,黄哥的公号还被复旦大学评为“复旦大学2019年度最具互动性自媒体”。 目前已经有出版界人士在对黄哥的科普文章进行整理,计划2020年出版,以最好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敬请期待。
结语:传递医学科普,呵护儿童健康,是黄哥的初心;让孩子少受罪,让父母少花钱,是黄哥的愿望。
本期编辑:常春藤
欢迎扫码关注黄哥!
男,儿科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消化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委,国际学术期刊《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Digestive Disease and Sciences》审稿专家。
黄医生目前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进食障碍MDT专家组成员与儿童炎症性肠病MDT专家组成员。由于对自身医疗水平的精益求精,对患儿及家属热情、耐心,深受广大患儿家属的信赖好评,目前已经诊治超过十万人次,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主要擅长儿童难治性腹泻、消化不良、急慢性肠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牛奶蛋白过敏、炎症性肠病、便秘、肠息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