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油和盐更可怕,美国已禁止食用!我们几乎天天在吃,怪不得三高、肥胖找上门!
大家都知道,吃多了油没半点好处,毁心毁血管,但竟然还有这样一种存在,吃一口就等于吃七口油。如此可怕如此反人类的东西就是——反式脂肪酸,这个名字可能大家听着比较陌生,但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吃,差别就是吃多吃少而已。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呼吁各国:全球范围内彻底停用食品中的人造反式脂肪,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统计数据显示,反式脂肪每年在全球导致50多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反式脂肪酸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天然食物,主要来源于反刍动物,如牛、羊等的肉、脂肪、乳和乳制品。二是加工来源,主要是植物油的氢化、精炼过程,食物煎炒烹炸过程中油温过高且时间过长也会产生少量反式脂肪酸。
人造反式脂肪在我们日常饮食中很常见,比如我们吃的零食、烘焙食品和油炸食品往往都含有人造反式脂肪。这是因为,反式脂肪的保质期比其它天然脂肪的保质期要长。因此,生产商经常使用人造反式脂肪。但是消费者却什么都不知道!
想必大家很想知道,到底怎么就吃了反式脂肪酸,它就藏身于蛋黄派、奶油蛋糕、曲奇、饼干、糕点、冰淇淋、珍珠奶茶、煎炸食物,甚至炒菜方式不当,都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害人不浅
反式脂肪对健康的危害是日积月累的,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已经明令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人造反式脂肪”。
1损伤心血管
反式脂肪酸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科学研究发现,LDL正是引发血压升高、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元凶。
2诱发糖尿病
过量摄入反式脂肪导致的肥胖,主要集中在“腹部”,内脏脂肪会增加很快,也就是说,这样的人特别容易“长肚子”!众所周知,腹部肥胖会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3让人爆肥
研究人员经过计算发现,正常情况下,人们多吃油脂之后的确会引起发胖,但按同样的数量来说,反式脂肪酸促进肥胖的“力度”是脂肪总体平均效应的7倍,是饱和脂肪的3~4倍。
换句容易懂的话来说:就是吃反式脂肪让人增肥的效果特别强,吃1口反式脂肪,就等于吃7口普通油脂,或者吃4口肥肉。
4损害记忆力
美国心脏协会通过对1000名年龄在45岁以下的健康男性的调查发现,大量摄入反式脂肪酸的受试者,在单词记忆测试方面成绩最差。即使在考虑年龄、教育水平和抑郁症等因素后,这一关联仍然存在。
5影响生育
反式脂肪酸会减少男性荷尔蒙分泌,中断精子在身体内的生成。胎儿通过胎盘、新生婴儿通过母乳均可以吸收反式脂肪酸,这会影响对必需脂肪酸的吸收。
反式脂肪酸还会对青少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如何躲开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有两大来源,一是天然食物,主要是反刍动物,如牛羊肉以及乳和乳制品;二是加工来源,主要包括部分氢化的植物油、精炼的植物油、长时间的高油温烹饪。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克。但实际上,一不小心就会超量,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现制现售奶茶,反式脂肪酸含量高达4.65克/100克。一天喝一杯(约为150~200克),反式脂肪酸就大大超过了每天的摄入限制上限。
1识别马甲
商家给反式脂肪酸穿了不少马甲,氢化大豆油、氢化油、起酥油、植物起酥油、精炼植物油、植物黄油、植物奶油、代可可脂、植脂末、奶精、麦淇淋等都是它,不要被名称迷惑了。
注意,配料表中出现“氢化”、“精炼”、“人造”、“植物”、“起酥”等字眼时要提高警惕。
下面原料在配料表上的排名越靠前,反式脂肪的含量也可能越高。
◆部分氢化植物油(包括部分氢化棕榈油、大豆油等)、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
◆起酥油、植物起酥油、高级酥油、液态酥油酥脆型曲奇饼干、派类及酥类食品、薯片类膨化食品能不吃就不吃,反正营养专家是一辈子不愿意碰这些食品的。
2标注0不等于没有
由于反式脂肪酸对健康、特别是心血管健康臭名昭著的负面影响,我国相关法规明确要求,如果食物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氢化或部分氢化油,还应该在营养成分表中标出反式脂肪酸含量。
可能不少细心的人要问了,很多饼干、蛋黄派之类的食品在配料表中都有植脂末、起酥油等这类看上去就不健康的配料,但在营养成分表中反式脂肪酸一栏为0。
其实,成分表中含量为0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含反式脂肪,《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就规定,如果每100g食品中反式脂肪的含量不超过 0.3g,那就可以标注为0,并不代表着完全没有。
3控制用油量
调查显示,中国人吃进去的反式脂肪大约有29%来自牛羊肉、奶制品,接近50%来自于植物油,其余来自其他加工食品。
虽然植物油的反式脂肪含量比黄油、奶油低不少,但是中国人吃奶油、黄油少,吃植物油多,所以植物油反而成了“主要矛盾”,因此控制反式脂肪的首要任务是控制烹调中植物油的用量。
4剩油不再用于高温烹饪
日常家庭烹调时,避免油温过高和反复煎炒烹炸。因为油经过高温加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产物,当继续使用这种油高温烹调时,致癌物产量会急剧增加。
5酱料自己做
沙拉酱、花生酱等酱料也是反式脂肪酸的大户,加工制作时往往加入氢化植物油,令酱料浓稠香滑。实验显示,100克沙拉酱就含0.031~0.46克反式脂肪酸。图省事的话,可以用酸奶代替沙拉酱制作果蔬沙拉,不但能避免反式脂肪酸,还有利于补充人体所需乳酸菌和钙质。还可以自制油醋汁,一勺芝麻油或橄榄油,搭配半勺醋(白醋、红醋均可)。或者依口味适当加些番茄沙司或柠檬汁调味,酸甜可口。至于花生酱,可用花生碎替代。
6点心换成粗粮饼
反式脂肪酸在甜点中最泛滥。调查显示,市场上近九成的甜品中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如曲奇饼、牛角包、蛋挞、奶油蛋糕等。为了健康,大家可以自制麦饼等粗粮饼替代酥皮点心,不含反式脂肪酸的同时还能补充膳食纤维。只要不添加植物奶油、人造黄油等,单纯使用植物油,多放些牛奶,味道更香浓。
7炼乳替代咖啡伴侣
咖啡伴侣是反式脂肪酸的“重灾区”,配料中的奶精(植脂末)就是以氢化植物油为主要原料的物质。因此,喝咖啡时最好别加咖啡伴侣,用牛奶或炼乳代替最好。高血脂人群还可选用脱脂牛奶和淡炼乳。值得提醒的是,市场上常见的“二合一”或“三合一”速溶咖啡一般是咖啡和咖啡伴侣的结合,含不少反式脂肪酸,不推荐购买。
吃一口反式脂肪酸等于吃七口油,毁心毁血管,血压血糖蹭蹭上升,还容易爆肥,心血管专家是绝对不会碰的,你也注意了~
现代疑难重症及慢性疾病的克星
——中医扶阳
现代人的诸多病症,包括被现代医学认定为不可治愈的疑难病症,大多都是由于阳气不足造成的。扶阳学派第四代传人彭重善先生在临床中就指出了人体阳气的重要性。中医大家李可老先生认为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风湿免疫病和肿瘤的发病原因都是由于寒气侵袭、阳气受损造成的,这是运用扶阳理论治疗这些病证的客观条件。李可老先生还讲解了相关扶阳学说的运用。
遗憾的是,现在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不良的生活方式,正是造成阳气亏虚、万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过度贪凉饮冷、无节制熬夜、营养不均衡、缺少体力活动等,都会造成阳气内虚。而抗菌素、激素的滥用,不辨证的清热滋阴、泻火通便,使本来阳虚的身体雪上加霜。也有很多亚健康的年轻人在未病倒之前都不以为然。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爆发时,才追悔莫及,病来如山倒时,才会醒悟。
扶阳派医家对于千变万化的病证,都主张扶阳,因为“万病皆损于阳气”,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救治危重病证,更要重视回阳救逆,因为人“有阳则生,无阳则死”;治疗各种疑难病症,都强调以“四逆法”收工,因为“阳气虚弱与否是疾病善恶转化的关键”。
扶阳学派重用附子、干姜、桂枝和肉桂等扶阳药物为特色,在临床上扶阳派的医家多能大胆使用此类药,屡起沉疴,让世人折服。
扶阳学派,护阳扶正,见识卓绝,回阳救逆,闻名于世;200年传承,代代相传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