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伊尹——从厨神、医圣到宰相

伊尹——从厨神、医圣到宰相

#张仲景#伤寒论#医圣#医学史

伊尹——从厨神、医圣到宰相

学中医的应该没有人不知道《伤寒论》。但知道《伤寒论》来源于《汤药经法》这本汉代以前名医“教科书”的人,似乎就不多了。虽然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为避免牵涉“黄巾军”招惹杀身之祸而刻意回避、苦心包装。但东晋的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中云:“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而且他还明确说:“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中古名医有俞跗,医缓,扁鹊,秦有医和,汉有仓公。其论皆经理识本,非徒诊病而已。汉有华佗,张仲景,华佗奇方异治,施世者多,亦不能尽记其本末。”

那这里就要说说《汤液经法》的作者:伊尹了。
伊尹,商朝人。他既被尊为厨师的祖师爷,又是中药“汤剂”的祖师爷。他远远不是一个“工匠型”厨师,仅仅致力于烹调、美味与营养;甚至于,他还不是一个“学者型”医生,指导美食与五脏相应,药膳调补,治疗疾病;更确切的说,他是一位“哲学型”宰相,从选料、制作,调和五脏中“悟道”,创造美味,指导人生,成为宰相,辅助商汤治国!
《史记殷本纪》云:“伊尹名阿衡。阿衡欲于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 (Ying)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
从上文可以看出,伊尹极具心机,为了求见商汤,去做汤妻有莘氏的家臣,背负鼎俎,从烹饪调和滋味入手来向汤阐说治国的道理,使汤达到王道。当然,这个典故的结局就是伊尹成为了汤的宰相,以王道大治于天下,创立的夏的辉煌。
伊尹一系列饮食、药物、调补、治病配伍之道,完全呈现在于《汤液经法》。
《吕氏春秋本味篇》对伊尹的观点有更详细的记载。他说:“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猥(音觉)者臊,草食者膻。恶臭犹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从上文中就可以完全了解伊尹的初心与格局了,他的博学与智慧本来就远超厨师与医学,他只是通过厨艺与治病,在和商汤探讨治国之道。
在开始他还是论厨艺,因为当时商汤最认可的是他的厨艺。他说:肉食的腥、臊、膻,同样可以做成美味。关键是"三材"(水、木、火),调味时,或先或后,或多或少,其间相差甚微,却都有一定准则,太早、太迟不行,太多、太少也不行。烹煮食物的之中,"水最为先",而"火之为继",水火的各种细微变化,都会导致食物滋味的变化,"口弗能言,志不能喻"。好的厨师,能把食物烧得很久而不焦,煮得很熟而不烂,甜酸咸辣淡肥,都能恰到好处。伊尹还从肉、鱼、水、饭、果等七个方面介绍各种名贵食品的特点和分布情况,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伊尹接着讲“用美味调补身体”,这个观点商汤自然也听得进。他说:“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
但到了最后,讲完美味论珍馐、养生调补,居然及其自然的过度到治国之道:“非先为天子,不可得而具。天子不可强为,必先知道。道者止彼在己,己成而天子成,天子成则至味具。故审近所以知远也,成己所以成人也。圣王之道要矣,岂越越多业哉!”
伊尹最后的结论是,汤是小国之君,不可能把美味搜罗殆尽,一定要统一全中国,成为天子,然后才能拥有一切,所以要懂得圣王之道,才能成就天子之大业。
故事的结尾就是商汤被伊尹的才华完全折服,并在他的辅佐下取代了夏,创立了商王朝。
最后不妨要提一下传说中的西方哲学奠基人“柏拉图”和他的名著《理想国》,这本被诸国政要奉为圭臬的治国经典,其核心是“哲学治国”。

但哲学又是什么?是智慧。智慧来源于哪里?
劳动产生经验,经验形成习惯,习惯汇聚文化,文化才会升华成智慧。所以,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才是智慧的源泉,只有智慧才可以治国,才能指导各行各业有序运作。
在这里,吃货之祖“伊尹”,成为了我们从行业到文化,最后通过智慧报国的榜样!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