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无我”驳斥“我思故我在”
#智慧#哲学#法国#无我#我思故我在
用“人无我”驳斥“我思故我在”
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尔的名句“我思故我在”,拥趸者众多。但哲学的定义就是“爱智慧”,即对智慧的热爱。而所谓智慧,除了用逻辑去分析现象,去探究深藏在现象背后的真理外,不会再有其它。
但这位以智慧为专业的著名哲学家,“我思故我在”却明显说错。只要用佛教“空性”中“人无我”的论治方式,就能简单驳斥。
《金刚经》有句教证,其实就在讲这件事:“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里的“心”和笛卡尔的“思”,是一个概念:分别念。只要“思”这种存在,是不停的在转移,那么只能论证出:故我不在。而不可能得出“故我在”。
这里就这个观点做一个简单阐述:
在佛教的空性哲学体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只要事物在不停的变化,那该事物就不是真实存在的。
比如种子变成树苗,树苗又变成参天大树。对于树苗来说,种子不存在。同样对于树苗来说,参天大树也还不存在的。在种子变成树苗的任何一个阶段,其实都不能说种子会突然消失而出现树苗,那么从种子到树苗的整个过程只能是“刹那生灭”,即前面种子灭,后面新种子生,逐渐变成树苗。既然是刹那生灭,那么种子就不存在,而我们只看到树苗里没有种子,也没有参天大树。认识到事物刹那生灭的本质,就知道种子、树苗、大树不存在。
搞清楚了这个观点,那我们再来研究“思”,或者叫“分别念”。
思考数学题的我,一定不是思考中美关系或者晚上吃哪个菜的我。如果前面是我,那么后面就不是我,毕竟人无法在一个时间“思一切”。思考的对象不停转换,请问里面哪个是“我”?答案显然是“哪个都不是”。
甚至“思或者不思”都是在变化的。比如人睡觉的时候一定不能“思”,不然会失眠。手术全麻的时候也完全没有“思”,不然就是剧痛。那么我“不思”的时候在吗?当然在。从“我不思,我亦在”的角度,亦能驳斥“我思故我在”是个错误。
所以,通过严密的逻辑,完全能认证“我是故我在”,是个惊天伪命题!是谬论!
真理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思,故我不在!
/
the 24 Solar Terms
SUMMER
SLIGHT HEAT
为什么堂堂研究“智慧与逻辑”的著名哲学家会犯这样的逻辑错误,还居然有众多“智者”拥趸?
忆念佛陀当年成佛后所言: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笛卡尔当然不是笨蛋,他犯的错误还是“执着与妄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立场错误”。
我们每个人每天行住坐卧、吃喝拉撒,从来就没想过“我是不存在的”这个命题,甚至于从来就没思考过“我存在”是否值得怀疑。所以在寻找整个“我的本体”中,丧失了客观与公正,主观认定“我一定是存在的”,再去找本体,找来找去找不到,就找了一个“思”来做替罪羊!这个应该是笛卡尔犯错的根本原因。
当然,从更深一层考虑,我“思”背后的源动力是否是“我存在”?这个问题就更复杂了,牵涉到“我”的定义。也就是“本体的我是否常识的我”?“我”的定义,只能从符合常识来探讨一些原则,比如:在我身体内、唯一、恒定等。但把“思”拿掉后,显然就成为“我故我在”,这是由结果来论证结果,还是逻辑错误!
佛教的空性哲学体系完全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来论证的,论证到最后甚至否定了佛教本身。再引《金刚经》: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说法者无法可说。
故:人无我、法无我才是真理,是智慧,是哲学,是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