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端午佳节闻“粽”色变?教你如何远离节后消化不良!

端午佳节闻“粽”色变?教你如何远离节后消化不良!


每年一到端午,消化不良的人便多了起来。原因无外乎四个字:“粽子好吃”。

无论粽子好吃与否,作为传统习俗,粽子已经是端午最重要的标志。尽管天南海北的粽子配方五花八门,甜粽咸粽之争也年年照旧,但粽叶包裹糯米的基本形式却从未发生改变。

同样,享用过节日的愉悦之后,消化系统的抗议也未曾停歇……

粽子真的不好消化吗?

先摆结论,粽子并没有那么难消化,之所以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多半是吃法有问题。

粽子的主料是糯米,糯米制品在不少人的认知里会被打上一个“不好消化”的标签,但从糯米的结构来看,其主要成分是支链淀粉,相比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在消化道中分解非常高效,很容易被消化吸收。

糯米易于消化的特点也体现在血糖的变化上,受试者食用糯米后血糖升高比食用大米更加明显。这足以证明,消化糯米并不难,至少比消化大米更轻松。

粽子为什么难消化?

既然糯米容易消化,那为什么还有不少人吃完粽子会消化不良呢?

这还要从支链淀粉的性质说起。

虽然支链淀粉本身容易被消化,但随着温度降低,支链淀粉会凝结成表面光滑的致密结构。我们平时吃的不少点心都利用了支链淀粉的这一特性,糯米热加工之后放凉,就会凝结成相对固定的形状,而粽子同样如此。

一旦糯米制品冷却,它的黏性和韧性都会增加,消化系统也就无从下手。如果是饱含油脂的肉粽或蛋黄粽,还会进一步加重胃肠道的负担,碰上消化功能不强的人,多半要添上一次节后消化不良的经历。

如何避免节后消化不良?

那么,对粽子爱好者来说,享受美食和保护肠胃哪个更重要呢?小孩子才做选择,我们当然是全都要!

趁热吃
想要顺利消化糯米,关键就在于“趁热”。如果是冷藏过的粽子,一定要热透了再吃。另外,如果一顿饭中糯米制品较多,也不建议餐时或餐后搭配冷饮。如果在淀粉消化完全之前降低其温度,同样会给消化系统带来负担。

慢慢吃
人的饱腹感并不完全取决于胃容量,大脑在意识到自己“吃饱”的时候,更多会以能量的摄入水平为标准。如果在粽子冷了,咀嚼又不充分的情况下,能量的转化就会比平常更慢。

也就是说,当大脑认为我们吃饱之前,我们的胃早已经被填满了,剩下的烂摊子就要靠消化系统来收拾了。

要节制
如果你的肠胃素来坚强,小小的粽子自然不在话下。但对于老人或是儿童,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往往伴随着健康隐患。

不只是粽子,暴饮暴食除了带来消化不良之外,在消化过量食物的同时还可能出现胃酸过多、腹胀、腹痛甚至腹泻等症状。而对慢性疾病患者而言,糯米和糖引起的血糖波动或粽子辅料带来的热量,都是需要谨慎定量的理由。

健肠胃
为了保护肠胃的健康,合理使用药物也是行之有效的。例如四磨汤口服液,对胃肠道有兴奋或抑制双向调节作用,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运动的收缩节律,给你的消化功能提供坚实的支持。

四磨汤口服液组方来自传统医学经典《痘疹金镜录》,以木香、枳壳、槟榔、乌药四味药材磨制入药,采用现代工艺精制而成。在消化不良、功能性腹泻、功能性便秘等功能性胃肠病和多专科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是优秀的胃肠动力类药物中药品种。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