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药品药店停售:清热解毒类、解热镇痛、抗病毒类药品等都在其中!
其实,下架零售药店的相关发热、咳嗽、感冒、腹泻等药物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促进发热、咳嗽、腹泻的患者主动前往相关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检查治疗,避免新冠疑似患者活动区域增加,造成病毒传播。但是,因为这些通告本身含义具有的模糊性,具体执行时因各自的理解不同,造成了零售药店多种不需要下架的药物也被要求下架。下面我们列举一下,“不该被下架的商品名单”。
1.阿司匹林肠溶片
阿司匹林是常见的解热镇痛药物之一,根据剂量的不同,用药目的也不一样。市面上常见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在25mg~100mg之间,主要起到的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多种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的基础药物之一,而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会同时“双抗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而用于阿司匹林用于解热镇痛,剂量需要超过500毫克,以阿司匹林泡腾片为例,其单片的含量为500毫克,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引起的发热及疼痛。
那么我们就会发现,阿司匹林因剂量的不同,用途也很多,而且目前我们国内非常多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都在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如果暂停所有含阿司匹林成份的药物销售,那这些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就不得不前往医疗机构购买相关,是否反而增加了潜在的感染新冠的风险呢?万一患者不方便前往医疗机构,突然停药,是否会有更大的风险呢?
2.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
在要求下架的药物中,提到说明书中有止咳功能的药物也必须下架,那么笔者首先想到的便是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这两个药物,这两者的主要成份均为发酵虫草菌粉,说明书具有关于止咳的说明,但就临床而言,这两个药物除了呼吸科用的比较多以外,肾内科、内分泌科也应用广泛,主要用于肾病、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且不说这两个药物是否是辅助类型的药物,但基本上二者均是医生处方后,患者长期服用的药物,如有肾病的患者长期服用黄葵胶囊+百令胶囊,具体是否该停药也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一刀切的去下架这类药物,患者在购买不到相关药物的情况下,不得不停药,是否不合适?
3.清热、解毒类中成药
部分地区,清热、解毒类中成药也要求下架。确实,在目前公布的最新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中成药、中药中,清热、解毒类中成药/中药占比很大,但也不应该要求下架所有的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在中医理论中,清热、解毒的范畴很大,治疗的病症很广,如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需要清热宣肺解表;痰热壅肺所致的咳嗽,需清热化痰肃肺;湿热所致痔疮,需要清热利湿;湿热下注所致带下病,需清热解毒、利湿止带。这只是列举了部分,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清热解毒中成药都需要下架,如“三七化痔丸”的功能主治为“ 清热解毒,止血止痛。用于外痔清肠解毒;内痔出血脱肛,消肿止痛,收缩脱肛。”
4.含解热镇痛、抗菌素、抗病毒药物的外用药物
含解热镇痛、抗菌素、抗病毒药物的外用药物也很多,如果单按成份来说,这些药物都属于下架的范畴,如布洛芬凝胶、红霉素软胶、阿昔洛韦软膏、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吲哚美辛巴布膏等。这些药物一般也不会用于去治疗新冠肺炎的相关症状,理应不该下架,不该暂停销售,但多数药店因理解差异,也全部下架了。
其实,上面列举的4类不该被下架、暂停销售的药物只是一部分,但因各地的要求不同,许多与新冠肺炎或感冒、咳嗽、腹泻等完全无关的药物也被要求下架,这实际上一不利于满足群众的药物需求,二不利于零售企业的生存发展。所以,要求下架相关药物,本身出发点特别好,让更多可能疑似的患者进行集中治疗,但因具体实施时存在的理解差异,导致部分不该下架的药物也被下架,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能更加明确需下架药物范围,让群众和零售企业更有方向。
作者:杨慧编辑:阿卡林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