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的处理(问题答案)欢迎点击“”加关注QA&宝宝出生已经25天,纯母乳喂养。可是黄疸至今还没有退,目前正在进行退黄治疗,我十分着急。有的医生建议停母乳3天改成配方奶喂养,是这样的吗? 回答母乳性黄疸主要特点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血液中的未结合胆红素升高,表现出黄疸。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现的时间是出生后3~4天,黄疸高峰时间是在出生后5~7天;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生后6~8天出现,黄疸高峰时间是在出生后2~3周,黄疸消退时间可达6~12周。大致几类原因1喂养方式如果喂奶延迟、奶量不足或者喂养次数减少造成肠蠕动减慢,肠道正常菌群建立延迟等原因是造成肠道的未结合胆红素会吸收增加,造成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有争论。2母乳原因出生后一周以上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血胆红素超过传统的生理性黄疸的标准,称为晚发性母乳性黄疸。3肠道微生态原因胎儿期间消化道内是没有细菌的。新生儿出生迅速进入机体,其种类与数量迅速增加并于第三天已接近高峰,逐渐建立并维持着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肠道中某些细菌还能转化肠道内的胆红素形成粪胆原排出体外,以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但是有的母乳喂养儿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也是造成少部分母乳性黄疸的原因之一。4其他原因有一些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能与鸟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苷转移酶1基因突变有关,使得黄疸加重或消退时间延长。母乳性黄疸的处理
母乳性黄疸足月儿多见,但是并不随着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退。主要是轻、中度黄疸,重度少见。
目前母乳性黄疸缺乏诊断手段,往往在排除了其它引起新生儿黄疸产生的病因后才能确诊。
母乳性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发生的时间范围内,一般情况良好,吃奶好,大便色黄,尿色不黄,不影响生长发育,肝脏不大、肝功能正常,无肝病即溶血现象。家长无需担忧。
本病确诊后不需要特殊治疗,预后良好。一般母乳性黄疸的孩子需要继续哺乳,而且勤喂母乳,保证每天8~12次奶,促进肠蠕动及大便排泄,有利于黄疸消退。
对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期,且总血清胆红素值高于220.6.5mol/L(12.9mg/dl)或者迁延不退,超过生理期限仍有黄疸,总血清胆红素值大于34.2mol/L(2mg/dl)可继续母乳喂养 同时进行光疗。
对于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总血清胆红素低于256.5mol/L(15mg/dl)可继续母乳喂养,加强监测。如果总血清胆红素高于256.5.~342mol/L(15~20mg/dl),可以暂停母乳3天,并配合光疗,改用配方奶喂养.黄疸可以消退50%,恢复母乳喂养后,黄疸虽有轻度上升,但随后逐渐降低至消退。在此期间乳母需要按时挤出母乳,排空乳房,有利于孩子恢复母乳喂养后能够获得充足的奶量。
早产儿当总血清胆红素到10毫克/分升(171.0mol/L)即应警惕,及早干预。
停母乳三天,使用配方奶喂养,建议使用小杯子喂奶,不要使用奶瓶、奶嘴。否则停母乳3天后孩子会拒绝妈妈亲喂母乳,不利于保证纯母乳喂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