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耳屎真会变哑巴么?
年少无知的时候,
总容易被各种神奇的俗语哄骗。
比如屋里打伞会长不高,
比如吃了耳屎会变哑巴。
难道吃耳屎真的会变哑巴吗?
馆长虽然没吃过,但是有一个人肯定尝过,
那就是李时珍,
《本草纲目》的人部里提到:
“耳塞,气味:咸、苦”
他尝过且没有变成哑巴,
传言就不攻自破啦。
图片来源:网络
耳屎不是“屎”
耳屎很委屈,因为名字中有了“屎“,就给人又脏又臭的错觉,恨不得清之而后快。
其实它在医学上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耵聍,是耳道皮肤腺体分泌的蜡质油、灰尘和脱落的死细胞等的混合物。
看这成分是不是比真正的粪便、鼻屎都干净很多?
耳屎一般是干燥片状的(干耳),也有些是粘稠黄色的(油耳)。
插播一个有趣的小知识,控制油耳和腋臭的是同一个基因,所以大部分油耳的人都有腋臭。
实际上,耳屎不但称不上脏,反而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功臣。
你知道它为了保护耳朵有多努力吗?
01
物理屏障
耳屎首先可以阻挡外界进入的灰尘、昆虫、脏水等异物,而且还有一定的缓冲和隔绝噪音的作用,避免强烈的声波直接伤到鼓膜。
02
润滑保湿
就像皮肤上的皮脂一样,耳屎中的油脂也能润滑耳道,让耳道皮肤和细毛保持湿润不干燥,减少瘙痒、烧灼感,是敏感耳道的最好润滑剂。
03
抗菌功能
耳屎能在耳道形成酸膜,加上含有可以破坏细菌细胞壁的溶菌酶,有一定的抗菌效果。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管住掏耳朵的手
有些人总管不住想掏耳朵的手,耳勺、棉签、指甲不客气地往自己或他人的耳朵里招呼,觉得得把耳屎清干净才舒服。
且住手,小心掏耳朵掏出问题!
1、鼓膜穿孔
在掏耳朵的时候用力过猛,或者受到外力撞击不小心弄伤鼓膜,就会引起耳痛、听力下降,轻者可能在1-2周能愈合,重的可能引起中耳炎,损害听力。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2、病菌病毒感染
耳道的皮肤很脆弱,用力过猛或用尖锐的东西去刮,会破坏皮肤屏障,而且少了耳屎的保护作用,容易让病菌和病毒趁虚而入,引起细菌感染、耳道湿疹、外耳道真菌感染、外耳道乳头状瘤(HPV感染)等。
3、耵聍栓塞
成年人的耳道其实很窄,而儿童的耳道更细更短,所以当掏耳朵的时候,可能耳屎没出来,反而被推得更深,长期之下会形成耵聍栓塞,引起耳鸣、耳痛、听力下降,需要就医才能清除。
正确清理耳屎
既然耳屎功劳那么大,难道真的不用清理吗?
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日常还真的不用特意去掏耳朵。
耳朵有自清洁功能,耳道里的细胞是会缓慢移动的,耳屎会随着细胞由内到外的移动而被“运送”出来,加上侧躺时的重力作用、咀嚼时的下颌运动、咳嗽等都会帮助把旧耳屎拱出来。
但是如果形成耵聍栓塞——引起耳闷、耳痛、听力减退等,有时候压迫到外耳道后壁皮肤,还会引起反射性咳嗽。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及时就医,让医生帮忙用滴耳液泡软,吸出或用镊子夹出堵塞物。
如果平时觉得耳屎多,确实想自己稍微清洁一下该怎么办呢?
1、选用幼儿专用的质量好的紧实棉签或干净的挖耳勺。
2、避免共用挖耳工具。
3、掏耳朵的时候,要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避免捅伤。4、耳朵出血、痒、流脓水、堵塞时,及时就医,让医生来检查处理。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咨询专业医生)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一段时间内耳朵痒,耳屎明显增多,而且有家族糖尿病史,建议就医检查一下耳屎葡萄糖含量,可能是糖尿病来敲门了,因为糖尿病会引起耵聍腺分泌旺盛哦!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文献
[1] 韩东一,肖水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卢明尧. 关于掏不掏耳朵美国居然有“指南”[J]. 自我保健,2019(6):36-37.
[3] 杨海刚. 关于耵聍那些事[J]. 科学养生,2020(8):125.
[4] 蔡波. 儿童耳屎能挖吗?[J]. 家庭医药,2020(1):26.
[5] 耳屎增多,快查血糖——郑州市金水区疾控中心检测科科长张威娜[J]. 糖尿病天地文摘(中旬),2012(12):41.
[6] 张玉洁. 耳屎掏还是不掏[J]. 江苏卫生保健,2021(4):42.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