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粥能养胃?这4大养胃谣言让你养胃变伤胃
当你胃不舒服时,总会收到善意的提醒:“胃不好,要多喝粥,养胃”,胃不舒服的时候喝碗粥,确实很舒服。但是长期喝粥并不能养胃,反而会伤胃。这些关于养胃的谣言,你肯定听过……
4大养胃谣言
谣言一 长期喝粥能养胃
很多人都认为粥清淡易消化,因此喝粥可以帮胃部减轻一些压力,所以认为长期喝粥能达到养胃的目的。胃病病情较重者和胃炎急性期患者喝粥确实有益处,但长期喝粥并不能达到养胃的效果。
因为粥中的水分较多,会稀释胃液,而且粥常常所占容积大,易导致胃部膨胀,二者都会使胃的消化功能退化或弱化。如果胃长期适应了这种软烂食物,就可能不易接受或适应其他类型的食物了。
图片来源:giphy.com
唾液中的粘蛋白可使食物润滑,易于吞咽入胃。但唾液的分泌是需要咀嚼刺激的,如果经常喝粥没有咀嚼动作,会抑制唾液淀粉酶的分泌,不仅使得食物在口腔内消化率降低,增加胃的负担,而且也影响食物在胃、肠的消化吸收。
谣言二 少食多餐能养胃
少食多餐确实有好处,但却不是正确的养胃观念。很多人自幼即养成一日三餐(少数人两餐)的进食习惯,胃的运动起搏细胞、胃酸分泌等同时也形成了相应的工作规律(即生物钟)。
如果随便打乱这个规律,势必会引起胃运动、胃酸分泌等功能不协调而逐渐出现胃部不适;另一方面,如果进餐次数太多而且又不定时定量,胃得不到休息更易出现问题。所以,胃不好的人,也要一天三餐,最多四餐,而且要定时、定量。
图片来源:giphy.com
少食多餐主要是针对那些胃肠功能减退的老年人,以及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做过胃肠道手术或胃大部切除术的病人,因为他们的胃肠功能下降,已经不能像健康人那样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需要少食多餐。所以少食多餐最好听从医嘱,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谣言三 胃不好的人只能吃素
很多人觉得肉类不好消化,而蔬菜等素食更好消化,因此胃不好的人只能吃素。并不是所有的肉类都不好消化,肉类好不好消化一是与烹调方法有关,煎炸的就不如煮蒸的容易消化;二是与吃的量多少有关,一次吃的多就不容易消化;三是与肉的种类有关,鸡、鸭、鱼肉就比牛、羊肉易消化。
图片来源:giphy.com
只吃素食,一方面营养不均衡,另一方面,素食比荤食在胃内留存的时间短、排空快,易使人感到饥饿,从而导致多次进食,打乱了胃的工作规律,反而容易导致胃病或加重胃病等。所以,胃不好的人,宜进食易消化的、较软的食物,而且要荤素搭配、选择适合的烹调方法,吃七八成饱就好。
谣言四 睡前喝牛奶保护胃黏膜
如果一日三餐已按规律进食,睡觉前就无需再进食(包括喝牛奶),因为睡觉前喝牛奶打破了胃“一日三餐”的工作节奏。
图片来源:giphy.com
对于有泛酸、胃胀不适的胃病患者来说,喝杯热牛奶可立即缓解不适症状,这是因为喝进去的牛奶可稀释胃酸,暂时在胃黏膜的表面形成保护膜,但这里的缓解症状和形成保护膜都只是暂时的。相反,牛奶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比它稀释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强,有报告说喝牛奶后胃酸分泌量可增加30%。所以,常常睡觉前喝牛奶不仅不保护胃黏膜,还可加重胃病或影响疗效。
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养胃
日常生活中真正对胃好的是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4个方法帮你养成好习惯,保持胃部健康。
1 膳食均衡
丰富的食材搭配有利于人体摄入各种营养成分,保证各个器官的正常工作。根据居民膳食宝塔的推荐,建议每天吃1份鱼、肉等,搭配3份蔬菜,每天还要摄入200~350克水果,果汁不能代替水果。
图片来源:giphy.com
2 规律作息、规律饮食
长时间不进食,胃酸分泌过多会加重原有的胃部不适。暴饮暴食会在短时间内超过胃的承载量,造成急性胃扩张,完全打乱胃肠道对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节律,严重的还会胃出血。
细嚼慢咽不仅能让食物充分碾碎,减轻胃部消化负担,还能减少过多气体进入胃中,避免胃胀和嗳气的发生。
图片来源:giphy.com
3 远离高盐 、生冷食品
烟熏腌渍食物要少吃,这类食品盐分较高,会直接损害胃黏膜,还可能增加胃癌风险。生冷寒凉的食物会让胃肠温度急速下降,血流量减少,造成功能失调。
4 保持乐观心态
积极心态可减少因情绪导致的功能性胃肠疾病,避免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保持阳光心态,有利胃部健康。
医生君总结了一下,好的心情对身体真是好处多多,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还有什么理由不开心呢?(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中……)
图片来源:giphy.com
参考来源: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9/0212/c14739-30623964l
https://www.bmj.com/content/1/4603/519
http://dg.cnsoc.org/article/04/8a2389fd575f695101577a46cda302d9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