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今夏打个翻身仗!这四类患者最适合冬病夏治!

今夏打个翻身仗!这四类患者最适合冬病夏治!
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扁鹊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医术精湛,天下闻名。但扁鹊认为:大病临头时能治好,还不是最厉害的,真正厉害的是“治未病”:

在疾病发生之前,就提前把病因铲除,防患于未然,才是保持身体健康的根本之道。“治未病”理念的最佳体现之一,就是“冬病夏治”。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有些疾病到了冬天很容易爆发,并且难以治疗,但到了夏天则相对平稳。对于这类患者,根据我国《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以古代“天人相应”“子午流注,适时开穴”为指导,在夏季三伏时令(6~9月)、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采取顺应自然的中医药方法进行调治理,能缓解或治愈冬季易发疾病,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中药穴位敷贴。

正值炎夏,哪些患者该做好“冬病夏治”大计呢?

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包括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复发性风湿症等疾病患者。

风湿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中医学认为风湿病的发病包括外因和内因:由于季节气候异常、居住潮湿、起居调摄不慎等导致的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是风湿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而诸虚、正气不足是其发病的内在原因。内因为本,外因为标,内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致使风湿病的发生。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腠理开泄,以三伏穴位贴敷这一方法进行冬病夏治,能阻止夏湿伏留,行气活血,改善体质,祛除风、寒、湿、热邪,达到治疗目的。

慢性呼吸系统患者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反复感冒等疾病患者。

慢性肺系疾病虽发于冬季,但冬天主“藏”,药物难于直达病所;而夏季主“长”,此时用药更易于培补阳气。夏季人体阳气得天助而正盛,寒痰伏饮受制而邪衰,正盛邪衰,病情相对缓解。

此时乘“伏天”阳气旺盛之势,祛除体内沉痼之寒邪宿疾,可达预防“冬病”发作、减少发病之目的。

脾胃病患者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包括消化性溃疡、慢性泄泻等疾病患者。

许多慢性脾胃病与气候和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冬季易于发病或加重,夏季常自然减轻。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夏季炎热,阳气旺盛,属火;冬季寒冷,阴气旺盛,属水;脾胃五行属土,而火生土,水克火,所以可能导致许多胃肠病在阳气旺盛的夏季缓解。

“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之时,采用辛香温燥药物,收复耗散之阳气,散宿根之寒气,补充人身之阳气,清除体内之寒气,能将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并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中医冬病夏治妙招: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最主要的方法:根据病症选择药物,调成膏状,做成直径1 cm的药饼放于敷贴胶布上,用胶布将药物固定于适宜的穴位。

通过贴敷,既能实现药物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又能利用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贴药2~6 h后去除,温水清洗局部并保持洁净。成人每次敷贴6 h,每隔10天贴敷1次,3~4次(与当年有无闰伏有关)。

一般来说,冬病夏治,三伏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要连续贴三年,也就是三个疗程。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证疗效哦!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另外,在进行穴位贴敷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医生君要提醒大家注意:

贴敷后,最好等到6—10 h后再洗澡。

贴药后如皮肤出现水泡,应注意保护好创面,不要搔抓,以防引起感染。

敷贴期间应戒鸭、鹅、花生以及其他煎炸食物,禁食生冷。

治疗期间不要贪凉,不宜在空调房间待太久,做好房间的通风。

把握时机,用好贴敷,今夏,一起来打个体质翻身仗!

参考文献:
【1】中医养生之“冬病夏治”
【2】呼吸科专家冬病夏治有禁忌
【3】冬病夏治法治疗风湿痹病的回顾性研究
【4】风湿病冬病夏治的疗效与机制
【5】“冬病夏治”之“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观察
【6】“冬病夏治”治疗慢性肺系疾病临床观察
【7】脾胃病如何冬病夏治
【8】三伏贴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