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需要做胃镜,看完你就安心了
老张:“最近总是胃胀气,吃一点就饱了,吃完还有点痛。”
老吕:“老张,你都不舒服好多天了,去医院做个胃镜检查下吧!”
老张:“胃镜怎么做,要不要打麻药,会不会很痛啊?我不太敢做!我就是消化不良,没必要吧!”
一提到做胃镜,不少人就感到害怕。胃镜到底是怎么做的?哪些人要做胃镜,结果该怎么解读?看完这篇,你心里就有数了!
哪些人需要做胃镜?
睡不好、吃不好、压力大,都可能导致胃部不适,难道有一点不舒服,就要做胃镜?倒也不是!毕竟做胃镜的感觉并不美好,预约时间又长。
建议以下几类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 经常出现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的人群;
➙ 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的人群;
➙ 40岁以上,患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胃溃疡、息肉、胃上皮内瘤变等特定疾病的患者。
* 具体的检查频率,应当遵医嘱进行,如果不确定自己需不需要进行胃镜检查,建议先咨询消化科医生。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胃镜怎么做?
胃镜,是一根长1~1.5米的软管,管的前端有高清摄像头和灯泡,做检查时,医生会将胃镜从被检查者的嘴巴伸到胃里。按进入的顺序,可以依次观察被检查者的食道——胃部——十二指肠。
胃镜刚进入咽喉部的时候,会有干呕、想吐的感觉,有的人就担心胃镜会不会把喉咙、食道给捅破?
其实这都属于生理性的咽喉反射,很正常,哪怕是刷牙或做核酸检测的时候碰到,有的人也会想吐。但要说会捅破喉咙,属实是想太多了。
胃镜也就比我们的小拇指稍微粗点,而且在胃镜进入的时候医生会“打气”,加之我们的食道很有弹性,胃镜是不会捅破喉咙或食道的。
胃镜检查注意事项
1、检查前6~8小时禁食,普通胃镜前4小时禁水,无痛胃镜前8小时禁水;
2、检查前10分钟口服去除黏液和泡沫的药物(医护人员会给);
3、检查时尽量放松,保持平静,减少吞咽动作。
胃镜需要麻醉吗?
听别人说过无痛胃镜,是什么意思?目前做胃镜通常分为两种:普通胃镜和无痛胃镜。
普通胃镜:局部麻醉,检查者是清醒有意识的,胃镜伸入喉咙的时候会有恶心呕吐的感觉,检查费用约500元。
无痛胃镜:采用全麻或镇静等技术,使被检查者处于睡着或清醒/半清醒状态,可以消除或减轻痛苦。当然啦,价格也较普通胃镜稍贵,约1200元,预约等待的时间也可能更长。
建议咽喉敏感、容易呕吐或者年龄较大的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无痛胃镜。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
和普通胃镜相比,无痛胃镜的优势并不仅仅是减轻痛苦。麻醉镇静后,患者的食道、胃肠道蠕动会减弱,更有利于医生检查。息肉、溃疡、炎症,甚至黏膜充血、水肿、颜色改变等微小变化都能用肉眼观察到,而且能更准确地夹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有利于病变的早期检出,诊断率比普通胃镜要高。
怎么看胃镜报告?
检查完了,一串专业的文字描述和图片,看得云里雾里,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问题?来来来,把眼光放到报告下方的诊断结果。
基本没问题的诊断结果,常描述如下:
① 未见明显异常:表明没有异常,大可放心;
② 慢性浅表性(或非萎缩性)胃炎:工作学习压力大,平时饮食不规律,相信很多人都曾检查出慢性浅表性胃炎。名字听着挺吓人,但慢性浅表性胃炎,平时没有明显的不舒服,基本等于没问题,不需要过度担心。
有点问题的诊断结果,常描述如下:
在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基础上,如果还半有“胆汁反流、糜烂、溃疡”三者中的任一种,表明可能有点问题,需要及时找医生复诊,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医生认为有可疑异常,则会在检查过程中取出一块组织进行病理活检,判断有没有癌变倾向。
做完病理后,需要将病理检查的结果和胃镜检查结果结合起来看。如果病理结果出现如下字眼,提示有病变或癌变风险,需要重点关注:
| 低风险:慢性萎缩性胃炎
说明炎症不仅发生在浅表,还深入到了腺体,导致分泌胃液的腺体出现炎症,遭到破坏。如果炎症进行到中重度,会有一定的癌变风险。
| 中风险:肠上皮化生
意思是,胃部细胞受到损伤后,在修复的过程中没长成胃部细胞,而是长成了大肠、小肠细胞,这属于异常病变。异常的范围越广,癌变的风险也越高。
| 高风险:
① 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属于癌前病变,说明胃部细胞发生了变异,比肠上皮化生所引起的变异更危险。
② 腺瘤息肉:属于胃息肉中有癌变风险的类型,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风险最高。
图片来源:pixabay
对检查报告有任何疑问,一定及时复诊,让医生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和检查报告,制定治疗或随访的方案,避免疾病进展。
(点击上方卡片,问诊专业医生)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文献
[1] 做胃镜,普通的好还是无痛的好,江苏卫生保健,2021年01期.
[2] 胃炎到胃癌有4步 学会急刹车,江苏卫生保健,2017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