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易受皮外伤,不留疤秘籍看这里!
最近,全国各地都陆续进入了“三伏天”。
炎炎夏日里,由于皮肤裸露面积增大、活动量增加,又容易被蚊虫叮咬,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皮外伤。
如何避免外伤留下难看的疤痕?留疤了是因为疤痕体质吗?
这篇文章,解答你关于疤痕的一切疑惑。
疤痕,是伤口留下的“勋章”
疤痕,医学上称之为“瘢痕”,指的就是皮肤破损愈合后所形成的比较坚韧的组织。
瘢痕组织与周围未破损的皮肤有所差异,完全长好的瘢痕,通常会发白、较硬,就算肉眼难以看出,触摸也能感受到。
为什么受伤之后,皮肤不能重新修复,而是要形成瘢痕组织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样的伤口会留疤。
通常来说,皮肤外伤根据损伤深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表皮损伤、真皮及皮肤全层损伤。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
表皮损伤:常见的包括擦伤、轻微的划伤等。伤口颜色发红,肉眼看起来很浅,少量出血或者没有明显出血。这种皮肤损伤,有更大的可能性在恢复之后几乎不留下印记。
真皮及皮下损伤:如裂伤、较深的割伤等,由于伤及真皮,表皮的再生不能使之有效愈合,机体往往需要启动瘢痕修复机制。
这其实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只有快速修复,才能避免细菌入侵、大量失血、内部组织外露等更严重的情况发生,从而损伤机体的健康。而在这一过程中,瘢痕组织就替代了正常的皮肤组织,从而留下“伤疤”。
因此,当伤口较深、伤及真皮时,我们很难避免瘢痕的形成,只能想方设法干预皮肤自行修复的过程,让瘢痕更小、更不明显。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
不是伤口留疤,就是“瘢痕体质”
只要是伤及真皮的伤口,都有极大可能留下疤痕。因此,这种情况决不能称之为“瘢痕体质”。
那到底什么是瘢痕体质?皮肤修复后形成的瘢痕明显高出皮肤,医学上称为增生性瘢痕。某些特殊体质的人群,由于皮肤的修复机制更加敏感,导致瘢痕发生增生,甚至产生巨大的“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的主要特点是瘢痕的范围远远大于最初伤口的范围,多表现为一个坚硬的结节,形状各异,红色,常会有疼痛和瘙痒感。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
所以,只有每次受伤都会形成严重瘢痕增生的人,才能称为“瘢痕体质”。瘢痕体质具有遗传性,如果父母存在瘢痕增生,孩子可能也更容易发生。
避免伤口留疤,这些方法很有用
对于手术切口来说,精细的皮肤缝合,对于减少疤痕的发生是非常显著的。而对于不规则的外伤,想要减小疤痕,就更加考验医生的缝合技术。
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磕磕碰碰,这些手段都有助于减轻疤痕:
01
外用抗瘢痕的敷贴或软膏
市面上有许多广泛运用于医疗的抗瘢痕用品,常见的包括涂抹软膏、皮肤敷贴等,在伤口完全愈合后应用,持续3~6个月,能够有效改善皮肤愈合情况,减少瘢痕增生的发生。
02
保持伤口无菌,减少二次创伤
外力拉扯、伤口感染等因素,都会导致二次创伤。因此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过早碰水引起伤口感染,或者过度活动引起伤口撕裂、影响伤口愈合进程。
03
咨询整形外科,请医生帮助改善
如果已经发生了严重的瘢痕增生,或者非常介意疤痕的存在,可以前往整形外科就诊。现代医学有丰富的手段对疤痕进行干预,包括注射治疗、激光治疗、压力治疗、药物治疗等,严重也会采用手术治疗,以达到伤口的美观。
关于疤痕的错误认知,一定要记牢!
1. 吃酱油等深色食物,不会导致疤痕更严重
无特殊情况,在伤口愈合过程中都无需忌口,吃进去的食物不会影响疤痕的产生,也不会导致疤痕增生。而本身过敏体质的人,无论是否有伤口,都应该避免接触过敏源。
2. 表浅伤口无需包扎,暴露更利于伤口愈合
小伤口不用天天包着创可贴,如果包扎过于严密,还可能会促进厌氧细菌的生长,反而不利于伤口愈合。如果是较大、较深的伤口,建议根据医嘱决定是否包扎。
图片来源:pixabay
疤痕的产生,是正常的生理过程,无需过分担心。在外伤形成后,及时促进伤口愈合、避免感染,才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
当然啦,最好的预防疤痕的手段,就是生活中注意多留个心眼,远离危险,保护好自己。
受了皮外伤,不知如何处理?可在线咨询专业医师,及时得到专业解答!
参考文献:
[1] 陆树良, 青春, 刘英开,等. 瘢痕形成机制的研究:真皮"模板缺损"学说[J]. 中华烧伤杂志, 2007(1):6-12.
[2] 汤依晨. 你真的是“瘢痕体质”吗[J]. 大众医学, 2016, 000(011):30.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