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长期控制不好竟然与它有关,没想到吧?
点击上方蓝字
糖友们血糖长期控制不好,有没有想过,可能与肠道菌群有关?
(图片来自百度)
一些研究将顽固性高血糖、胰岛素抵抗问题与特定肠道菌群组成联系起来。2012年,来自中国的研究团队对345名中国个体的肠道菌群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中度肠道菌群失调,一些产丁酸的细菌数量减少,而各种条件致病菌数量增多。最近的研究也发现,糖尿病前期状态(空腹血糖6.1-7.0 mmol/L)也与肠道菌群异常有关。
(图片来自百度)
因此,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可能有利于宿主的血糖调节和胰岛素敏感性。此外,某些抗糖尿病的药物如利拉鲁肽和二甲双胍被证明在显著降低体重和改善葡萄糖代谢的同时,也可以显著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也证实肠道菌群是治疗2型糖尿病和控制血糖的一个很有前途的靶点。
肠道菌群调节和干扰宿主血糖控制的关键分子机制包括:
(1)通过直接诱导肠促胰岛素的产生或增加肠内分泌细胞的数量与分化来促进肠促胰岛素的分泌;
(2)肠道细菌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对肠道糖异生、肠壁完整性、肠促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细胞功能具有有益的影响;
(3)肠道细菌代谢胆汁酸促进胆汁酸的多样性,并通过胆汁酸受体FXR和TGR5信号通路以及肠道中FGF19的产生,参与调节宿主代谢;
(4)通过调节脂多糖介导的炎症和诱导白色脂肪组织褐变调节脂肪组织的炎症和功能。
适量多吃功能性膳食纤维,喂好肠道菌群,高效改善血糖
因此,在我们的饮食结构中,除了人体必需的营养之外,还要引入适量的膳食纤维也就是复杂碳水化合物,才能满足肠道中产生短链脂肪酸细菌的生长需要,反过来说,这些细菌生长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也能满足人体维持正常的免疫、营养、代谢等需要。
国内外营养学研究发现,糖尿病人优选的功能性膳食纤维是抗性淀粉。
(图片来自百度)
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又称抗酶解淀粉及难消化淀粉,在小肠中不能被淀粉酶消化,具有饱腹感,且具有低血糖生成指数,可以降低餐后血糖值;进入结肠后,能够被肠道内微生物菌群大部分甚至完全发酵,转化为乙酸、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在肠道内和被吸收后发挥良好的生理功效如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糖、降脂、排毒、防癌等。
抗性淀粉的功效:
抗性淀粉类同于膳食纤维,却有着比膳食纤维更为显著的健康意义。被众多学者公认为“近年来碳水化合物与健康关系研究中的一项最重要的成果。”与此相应的是,抗性淀粉时下已成为欧美诸国食品与营养研究的热点,西方居民食谱中抗性淀粉的含量已增至10%以上。
(一)改善消化功能
抗性淀粉由于与纤维类似,吃包含抗性淀粉的食物可以促进消化,并帮助大肠有规律运动。专家建议的膳食纤维摄入量是每日25-30克,而吃富含抗性淀粉食物能够有效促进建议纤维摄入量。此外,抗性淀粉还被认为可以通过促进肠道健康细菌生长改善消化系统健康。
(二)调节血糖
抗性淀粉的另一个健康益处是帮助调节血糖。这是因为这种类型淀粉大多数是在消化后期的大肠释放。这可以帮助防止在吃饭后出现血糖水平突然升高,以及两餐之间的血糖突然降低问题。
(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国外有专家试用含40%的抗性淀粉饲料喂养小鼠,几个星期后这些试验鼠升高的血浆胆固醇与甘油三脂,全都降到了正常水平。提示抗性淀粉有调整血脂、进而防止动脉硬化与心、脑血管病的功效。
(四)预防肠癌
研究数据表明,食物中蛋白质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酚类、胺类等毒素在肠道中积聚,可能是结肠癌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结肠癌发病率而言,淀粉消费量高的地区 显著低于淀粉消费量低的地区,这个事实也说明,抗性淀粉功不可没。奥妙在于抗性淀粉,可以百分之百地在结肠内被细菌发酵和重吸收,不增加粪便量。发酵以 后,其代谢物一方面维持肠道酸性环境,另一方面促进了毒素的分解与排出,故能在一定程度上拒癌于肠外。
抗性淀粉在粮食中有一定分布,但是普通粮食中含量很低,通常不超过1%。浙江大学农学院经过18年的高科技育种研发出一款抗性淀粉含量高达10%左右的稻米,这种稻米非常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在浙江金华当地享有盛名。
(图片为厂家提供)
如何用高抗性淀粉主食来调节血糖?
咨询平安好医生控糖专家团
点击下方“”咨询医生
了解如何快速实现血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