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转」枳椇子名木蜜、树蜜、木饧、白石木子、蜜屈律、鸡距子、癞汉指头、栞栱、背洪子、兼穹、拐枣、天藤、还阳藤、枳枣《本草纲目大全-果部》

枳椇子名木蜜、树蜜、木饧、白石木子、蜜屈律、鸡距子、癞汉指头、栞栱、背洪子、兼穹、拐枣、天藤、还阳藤、枳枣《本草纲目大全-果部》
转自公众号:本草纲目大全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OTE1OTIzMw==&mid=2247485041&idx=1&sn=a36573dd61b8f595b6f8ca833afd74c2

点 ●●● 分享| 关注 公众号

「释名」枳椇子名木蜜、树蜜、木饧、白石木子、蜜屈律、鸡距子、癞汉指头、栞栱、背洪子、兼穹、拐枣、天藤、还阳藤、木珊瑚、鸡爪子、鸡橘子、结留子、曹公爪、棘枸、白石枣、万寿果、鸡爪梨、甜半夜,龙爪、碧久子、金钩钩、酸枣、鸡爪果、枳枣、兼穹拐枣、转钮子、鸡脚爪、万字果、橘扭子、九扭、金约子。

「原形态」
枳椇,树名:枸、枳枸、椇、枸骨、白石木、交加枝、金钩木、桔枸树、梨枣树、金果树。

北枳椇:落叶灌木,高约10m。小枝红褐色。叶互生,具长柄;叶片广卵形,长8-15cm,宽6-10cm,先端尖或长尖,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具不整齐粗锯齿,两面均无毛;基出3脉,淡红色。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不对称;花杂性,绿色,花梗长6cm,萼片5,近卵状三角形;花瓣5,倒卵形,先端平截,中微凹,两侧卷起;雄花具雄蕊5,花丝细,有退化的子房;两性花有雄蕊5,雌蕊1,子房3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3浅裂。果实近球形,灰褐色,生于肥厚、扭曲、肉质的花梗上,成熟后味甘可食。种子扁圆,红褐色,有光泽。花期5-7月,果期8-10月。

枳椇:落叶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褐色,浅纵裂,不剥落。小枝红褐色,幼时被锈色细毛;冬芽卵圆形,芽鳞2,大而早落。叶互生;叶柄长2-5cm,红褐色,具细腺点;叶片卵形或卵圆形,长8-16cm,宽6-11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具细尖锯齿,上面无毛,背面脉上及脉腋有细毛;三出脉,淡红色,侧脉3-5对。二歧式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对称,总花梗长约6.5cm,小花梗长约3mm;花杂性,径约7mm;萼片5,卵状三角形;花瓣5,倒卵形,黄绿色;雄花有雄蕊5,中央有退化的雌蕊;两性花具雄蕊5,子房上位,埋于花盘中,圆锥形,3室,每室具1胚珠,柱头半裂或深裂。果实近球形,灰褐色,无毛,径6-8mm;果柄肉质肥大,扭曲,径3-5mm,红褐色,上具黄色皮孔,成熟后味甜可食。种子扁圆形,暗褐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毛果枳椇:高大落叶乔木,高达18m。小枝褐色或黑紫色,无毛,有明显的皮孔。叶纸质,长圆状卵形或宽椭圆形,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截形、近圆形或心形,叶下面密被黄褐色或黄灰色不脱落的绒毛。二歧式聚伞花序顶生或兼腋生,花黄绿色;花萼密被锈色柔毛,要片具明显的网脉;花瓣卵圆状匙形;花盘密被锈色长柔毛;花柱自基部3深裂。浆果状核果球形,果序轴膨大,被锈色或棕色绒毛。种子黑色、黑紫色或棕色,近圆形,腹面中部有核,背面有时具乳头状突起。花期5-6月,果期8-10月。

「入药部位」枳椇的带有肉质果柄的果实或种子。

「性味」
甘酸,平。《唐本草》:味甘,平,无毒。《本草再新》:味甘酸,性平,无毒。

「归经」
入心、脾、肺经。《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本草撮要》:入手太阴经。

「功效」
解酒毒,止渴除烦,止呕,利大小便。

「主治」
治酒醉,烦热,口渴,呕吐,二便不利。

「附方」
1、治饮酒多发积,为酷热蒸熏,五脏津液枯燥,血泣小便并多,肌肉消烁,专嗜冷物寒浆。
枳椇子二两,麝香一钱。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吞下。

2、治酒色过度,成劳吐血。
拐枣四两,红甘蔗一根。炖猪心肺服。

3、治小儿惊风。
枳椇果实一两。水煎服。

4、治手足抽搐。
枳椇果五钱,四匹瓦五钱,蛇莓五钱。水煎服。

5、治小儿黄瘦。
枳椇果实一两。水煎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入丸剂。

「禁忌」
《得配本草》:"脾胃虚寒者禁用。"

「生长环境」
北枳椇:生于海拔200-1400m的次生林中或栽培。
枳椇:生于海拔2100m以下阳光充足的山坡、沟谷及路边,也常栽培于庭园内。
毛果枳椇:生于海拔600-1300m的山地林中。

「分布地域」
北枳椇:分布于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及台湾。
枳椇: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毛果枳椇: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及贵州。

「采集收藏」
10~11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将果实连果柄一并摘下,晒干。或碾碎果壳,筛出种子。晒干。

「性状」
干燥带果柄的果实:果柄膨大,肉质肥厚,多分枝,弯曲不直,形似鸡爪,在分枝及弯曲处常更膨大如关节状,分枝多呈丁字形或相互成垂直状,长3~5厘米或更长,直径4~6毫米。表面棕褐色,略具光泽,有纵皱纹,偶见灰白色的点状皮孔。分枝的先端,着生1枚钝三棱状圆球形的果实,果皮纸质,甚薄,3室,每室含种子1粒。果柄质稍松脆,易折断,折断面略平坦,角质样,淡红棕色至红棕色。气微弱,味淡或稍甜。

干燥种子:呈扁平圆形,背面稍隆起,腹面较平,直径3~5毫米,厚约2毫米。表面红棕色至红褐色,平滑光泽,基部有描圆形点状的种脐,顶端有微凸的合点,腹面有一条纵行而隆起的种脊。种皮坚硬,厚约1毫米,胚乳乳白色,油质,其内包围有2片肥厚的子叶,呈淡黄色至草绿色,亦油质。气微弱,味苦而涩。

「相关论述」
《荆楚岁时记》:"辟虫毒。"
《唐本草》:"主头风,小腹拘急。"
《本草拾遗》:"止渴除烦,润五脏,利大小便,去膈上热,功用如蜜。"
《滇南本草》:"治一切左瘫右痪,风湿麻木,能解酒毒;或泡酒服之,亦能舒筋络。小儿服之,化虫,养脾。"
《滇南本草图说》:"补中益气。痰火闭结于胸中,用此可解。’
《纲目》:"止呕逆。"

- End -

本文仅普及中医常识,不做处方
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BencaoDaquan

1、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2、觉得本文不错就吧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