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叶,见过吗?能清心火,利小便,治心烦、小便赤涩、牙龈肿痛
#中医药治疗#简易良方
点击
上方蓝字
~
淡竹叶,见过吗?能清心火,利小便,治心烦、小便赤涩、牙龈肿痛来原产地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或中华淡竹叶的全草。
5-6月未开花时采收,切除须根,晒干。
野生于山坡林下及阴湿处。分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有短缩而稍木质化的根茎,须根中部常膨大为纺锤形的块根。茎丛生,细长直立,中空,表面有微细的纵纹,基部木质化。叶互生;叶片披针形,长5~20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而渐狭缩成柄状,全缘,两面无毛或具小刺毛,脉平行,小横脉明显,中脉在背面明显突起;叶鞘光滑或一边有纤毛;
性味功效
《中国药典》
甘、淡,寒。
归心、胃、小肠经。
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
《中药大辞典》
味甜辛淡,性寒。
入心、肾二经。
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治热病口渴,心烦,小便赤涩,淋浊,口糜舌疮,牙龈肿痛。
《中华本草》
甘;淡;寒
清热;除烦;利尿。主烦热口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小儿惊啼;小便赤涩;淋浊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注意】
无实火、湿热者慎服,体虚有寒者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