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黄皮,见过吗?能接骨,散瘀,祛风湿
山黄皮来源产地
为芸香科植物假黄皮树叶或树皮。
夏、秋季采集,鲜用,或切段,晒干备用。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别名五薯叶、臭黄皮叶、过山香、蕃仔香草。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苦、微辛,温。疏风散寒,行气止痛,除湿消肿。主治感冒发热,疟疾,胃痛,水肿,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骨折,扭挫伤,湿疹。
《中药大辞典》
苦辛,温。接骨,散瘀,祛风湿。治跌打骨折,损伤肿痛,风湿骨痛。
《中华本草》
辛;苦;温。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截疟。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腹泻痢疾;风湿水肿;尿路感染;湿疹;疥癣;疮疖;蛇伤
【归经】
肺;膀胱经【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或浸酒;或研末服,3-6g。。外用鲜叶适量,捣烂外敷或水煎外洗,酒炒敷;或煎汤洗。
【原形态】
灌木戍小乔木,高1~6米。枝、叶、花柄通常被毛,有刺激气味。单数羽状复叶;小叶通常21~27片,卵形、披针形或为长圆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急尖,有时较钝,基部钝斜或近圆形,边缘有小圆齿或不明显,两面被毛或仅脉上被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