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枝仁,见过吗?清热,生津止渴。治虚热心烦,口渴咽痛,泻痢
山枝仁来源产地
为海桐花科植物光叶海桐的种子。
秋季采摘果实。晒干,击破果壳,取出种仁,再晒干。
生于林间阴湿夺、山坡、溪边。
分布于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别名芭豆、崖花子、土连翘、广枝仁、榨木仁、公栀子、五牛子、为龙子
【原形态】
光叶海桐,常绿灌木,高2-3m。上部枝条有时轮生,全株无毛。
单叶互生;叶柄长5-10mm;叶片薄革质,倒卵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6-10cm,宽1-3.5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呈楔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边缘略呈波状;中脉突出明显。
伞形花序1-4枝,生于小枝顶端,通常具花6-13朵;花黄色,径约7mm;花梗长10-15mm,光滑;花萼基部联合,5裂,裂片广卵形,长2mm,光滑,边缘有毛;花瓣5,分离,倒披针形,长8-10mm;雄蕊5,与花瓣互生,长4-7mm;子房长卵形,无毛,花柱长3mm,柱头略增大。
蒴果卵形或椭圆形,长2-2.5cm,3瓣裂,每瓣有种子约6颗,果皮薄,革质。
种子大,近圆形,长5-6mm,红色。花期4月,果熟期9月。性味功效
《中药大辞典》
性平,味苦涩,无毒。
入肺,脾。大肠三经。
清热,生津止渴。治虚热心烦,口渴咽痛,泻痢后重,倦怠乏力。
《四川中药志》:
清热,止泻,收敛。治咽痛,下利后重,肢倦乏力。
《中华本草》
味苦;涩;性平。
清热利咽;止泻。主虚热心烦,口渴,咽痛;泄泻;痢疾
【归经】
肺;脾;大肠经【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研末,1.5-3g。【运用】
①治虚热口渴:土连翘果实五钱。水煎服。
②治咽痛:山枝仁、桔梗、甘草、射干,水煎服。
③治腹鸣水泻:山枝仁、茯苓、泽泻、厚朴、陈皮、猪苓,水煎服。
④治下痢后重:山枝仁、藿香、厚朴、葛根、苍龙、陈皮、白芍,水煎服。
一朵云叶
为海桐花科植物光叶海桐的叶。全年可采。
①治毒蛇咬伤,疮疖肿毒,过敏性皮炎:
鲜一朵云叶捣烂外敷或煎水洗。
②治外伤出血:
一朵云叶研粉外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