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用药经验集(110)】菟丝子用于治疗肾病对药
#中医经验
【菟丝子】
说:性味辛、甘,温,归肝、肾、脾经。功效补肾益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益脾止泄,安胎固冲。其入肾经,阴阳并补,能温肾阳,可滋肾阴,用于肾气不足,下元虚损,年老体弱,男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女宫冷不孕,淋浊带下等症;补肝肾,添精益髓,强健筋骨,用于肝肾不足,足膝痿弱,腰腿疼痛;安胎固冲,用于胎元不固,胎漏下血,胎动欲坠等;益肾养肝,使精血上注而有明目之能,用于肝肾不足,目失所养,目暗昏花,视力减退;益脾止泄,治脾肾两虚,食少纳差,泄泻便溏。外用消风祛斑,用于白癜风。曰:平补阴阳之良药,正补肝肾脾之圣药。(王世杰)
菟丝子用于治疗肾病对药
【菟丝子-女贞子-金樱子】
菟丝子用于治疗肾病蛋白尿,取其既补肾又固涩肾精。肾病蛋白尿之形成,精微不固为核心病机。生理状态下,脾气散精、肾气藏精,精微由脾向各脏腑输布,由肾封藏不致外泄,本不应大量随尿液排泄而出。若脾输布功能异常,脾气升降失司,精微无法散布于体内,被脏腑充分利用,则会趋于下行,最终汇聚于肾;若肾脏封藏功能异常,肾气封藏失司,精微不能固于肾关,则会致使精微下泄,形成蛋白尿。脾肾气虚为主要或者基本病机,精微流经于肾不致外泄,主要是靠肾气的固涩,若因年老久病、体质虚弱或邪气久客于肾,致肾气失充,固涩失权,则易致精微外泄,形成蛋白尿。病情经久不愈,易成脾肾阳虚,终成阴阳两虚。菟丝子味甘性温可温补肾阳,味辛又可益肾气,补而不峻,温而不燥,为肾阴阳两调之良药,其还有固涩肾精之功效,单用可涩精止遗,亦是当代医家治疗慢性肾病常用之药。配女贞子增补益肝肾之功,配金樱子强固肾涩精力。
【例】仝小林治疗肾病蛋白尿。认为肾病蛋白尿多属本虚标实。邪伏肾络或肾气本虚是主要病因,邪气阻滞肾络,肾中气血滞涩不通,或年老久病、体质虚弱等所致肾气不足,致肾气不能行固涩之能,导致精微不固而漏下蛋白。菟丝子温补肾阳,女贞子滋肝肾之阴,合用则平补肾之阴阳,使肾气化生有源。此外,二药又均有固涩肾精之功,再合金樱子则固涩肾精之力倍增,为治疗肾病蛋白尿的靶药。常用剂量菟丝子、女贞子为 9 ~ 15 g,金樱子为 9 ~ 30 g。对于慢性肾病各期见蛋白尿患者,常在补气通肾络基础上加菟丝子、女贞子、金樱子三味小方,如见水肿,可加茯苓、泽泻利水消肿;如合并低蛋白血症,则再加淫羊藿、巴戟天补阳益气,如合并肾性贫血,则加当归、红参补气生血。
中医经验
长按识别二维码,学中医经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