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论传统文化语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下的伟大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要求“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告诫学员们要多学习,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
“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开门见山地道出了学习“以史为鉴”的重要原因。
对待好本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辩证关系,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习近平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
“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问题。要解决当前的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也需要运用历史文化的积累和储备。习近平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