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数道明论腹诊(3) |
转自公众号:王宁元汉方与腹诊译介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Mjc4NjA5NQ==&mid=2247485384&idx=1&sn=e104eccb02d0d1446fd5208cb1144bba
点击“蓝字”
三、重要腹证
15、瘀血的腹证
瘀血腹证多出现在下腹部,多见于脐旁脐下触及抵抗、压痛、肿瘤、条索状物等。
桃核承气汤=出现在左侧脐旁
桂枝茯苓丸=类似桃核承气汤但程度为轻
当归芍药散=有左侧腹直肌拘挛
大黄牡丹皮汤=出现在右侧脐旁和右脐下
抵当汤及丸=小腹硬满,子宫体炎、附件炎
16、五脏的腹证
在后世派医学,即使在腹诊,也依据脏腑经络学说来判断虚实。其诊察部位如下,左右锁骨下部(肺)、心窝部(心)、左右季肋下部(肝)、脐上部(脾)、脐下部(肾)等。按压这些部位,虚脱如绵者为虚证。
补心者,养心汤。伤心脾,归脾汤。补肺者,四君子汤、补肺汤。补脾者,补中益气汤。调脾者,调中益气汤。补肝者,抑肝散、逍遥汤。补肾者, 六味地黄丸、补肾汤。
17、背诊与切经
亦称候背,重视背诊的意义,针对项背强、颈项强、头项强、肩背拘挛等,沿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触诊脏腑俞穴的异常反应,察知各脏器异常状态之有无。另,可进行各经络的直接触诊,谓之切经法。
四、瘀血腹证补充
(引自《临床汉方医学总论》)
(待续)
(译自《汉方治疗百话》第四集“腹诊”,收载于《伤寒派腹诊论著选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