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元 | 伤寒派腹诊的基本方法(全网最全)
转自公众号:王宁元汉方与腹诊译介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Mjc4NjA5NQ==&mid=2247483821&idx=1&sn=82cae6bca898ce885e5001d66039b22a
伤寒派腹诊
腹诊,即腹部的触(切)诊,即通过观察腹壁的紧张度、肌性防御反应,以判断虚实和决定病型。
腹诊者,乃医者应用按、摸、扪、循、寻、揣、推、探等手法,对胸腹部临证出现的各种腹癥、腹症、腹证与腹候等,而得出腹诊的辨证结果。
也可以说,腹诊是又一种辨证方法,即腹诊法,从而直接指导临证施治之谓也。腹诊的临证意义,是腹诊之应用与临证,具体体现在诊断疾病,分析病证、病情、病位,推测预后等。
1
腹诊的一般注意事项
因为主要观察腹壁的紧张度和肌性防御反应,所以需要让患者平卧在检查床上,双腿伸直放松,将两上肢置于躯干的两侧。
检查者立于患者的右侧。检查者在检查前应把手充分暖热,以平静的心情、谦和的态度来采集所见征候,这一点值得重视。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为了不使患者注意力过度集中于自己的腹部,减少恐惧不安感,可以一面与患者谈一些轻松的话题,给予安全感,一面轻柔地、仔细地进行检查。
2
外形的观察
(1)腹壁的色调、营养状态
皮肤色调具有健康的红润,皮肤营养状态好者,意味着气血的量保持得良好。
若色调苍白者表明寒的状态或提示血虚。若皮肤色素沉着、干燥或营养状态低下者,提示瘀血、血虚等。
(2)肋弓角
以胸骨剑突处为顶点,左右肋弓形成的肋弓角若为锐角(120度以下)者,多是自幼先天脾胃虚弱,即有气虚倾向。相反,肋弓角若为钝角,多为生气充实。此为一般倾向,仅限于参考。
(3)腹壁的形状
腹部的形状通常分为腹部较胸部膨隆、平坦、凹陷三大类型。
腹部膨隆的场合,表示半表半里、气血充实、腹部气滞、腹部水滞。
在大柴胡汤和防风通圣散(少阳病期、实证)的适应证病例,常用腹部膨隆型。
在分消汤(少阳病期、虚证)的适应证病例,有腹部气滞、水滞,腹部膨隆者为其典型。
在防己黄芪汤(太阴病期、虚证)的适应证病例,有肥胖倾向者,多属于腹部膨隆型。此种场合,呈腹壁紧张程度偏低的低紧张性外观。
腹部陷凹者,提示半表半里、内里气血虚衰。
在柴胡桂枝干姜汤(少阳病期、虚证)适应证病例,多数腹部呈轻度陷凹。
小建中汤、人参汤等太阴病期方剂适应症者多见腹部凹陷。
3
腹诊的方法
进行上述外形观察后,接下来便是腹部触诊。
腹壁出汗情况、皮肤温、整体紧张度、局部紧张度、腹部大动脉搏动情况(脐下悸动)、局部抵抗和压痛、心窝部拍水音(胃部振水音)等从整体至局部进行观察。
(1)腹壁汗出
将手掌轻抵腹壁察看有无汗出。
稀薄零落的汗出,在表之气、血衰弱状态时容易出现。桂枝汤、柴胡桂枝汤、防己黄芪汤等方剂的适应证的患者多见此种汗出。发粘的汗液多为里热所致。麻杏甘石汤、白虎汤等适应证的患者多见此种汗出。
(2)腹壁的皮肤温
腹壁皮肤有无汗出,有时也会与穿衣多少有关,但若将手掌置于同一部位数秒间却能够得知皮肤温度的异常。
人参汤和吴茱萸汤等方剂用于太阴病期心下痞鞕型患者,此型病例在心下痞鞕的同时心窝部皮肤温低下者并不少见。
(3)肠蠕动亢进的有无
在适宜于大建中汤的病例中,有时通过菲薄的腹壁可以看见消化道咕噜咕噜地蠕动。将手掌稍置于腹壁上时,可以感到消化道内气体的活动及伴随的蠕动亢进。
出现此种症候的场合,则提示于少阳病期使用半夏泻心汤,太阴病期使用大建中汤等。
(4)胃肠气体的多少
通过腹壁叩诊,可以判断腹腔内气体的多少。
结肠的肝区部和脾区部气体多的场合,多为柴胡疏肝汤、疏肝汤或柴胡剂、理气剂(促进气机循行的方剂)的适应证。
(5)腹力(腹壁紧张度)
通过手掌按压腹部,可以评估腹壁的紧张度。
明显充实者为5/5
中等程度者为3/5
明显软弱者为1/5
(6)腹直肌的紧张度
诊察腹直肌的紧张状态方法:使用2、3、4三指,从腹直肌肋弓付着部到耻骨联合部,依次按压,诊察整个腹直肌的紧张度。
腹直肌紧张度的异常有数种类型,在有些场合,腹直肌紧张度的某种类型明显地提示某种特定的方剂。下腹部腹直肌紧张,提示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
(7)心下痞鞕(心窝部抵抗、压痛)
心下部的抵抗、压痛称为心下痞鞕。诊察方法:使用2、3、4三指,从胸骨剑突的下部至脐部,连续按压正中部位,观察有无抵抗和硬结,询问患者有无压痛。
心下硬(鞕):
心窝部腹壁出现的不伴有压痛的局部肌紧张亢进,称为心下硬。可在半夏泻心汤、人参汤适应证中经常见到。
(8)胸胁苦满(季肋下抵抗、压痛)
左右肋弓附近有重压感、压迫感和肋弓下肌紧张和压痛称为胸胁苦满。由自觉要素和他觉所见形成。
大柴胡汤适应证的病态最为显著
(9)脐上悸动(腹主动脉搏动亢进)
用手掌或手指,轻置于脐上正中线上或者正中线略偏左,可触及到腹主动脉的搏动,称为脐上悸动。
因为所有的人都有腹主动脉,所以容易被理解成所有患者都应该有脐上悸症候,其实并非如此,用指头轻轻置于腹壁即可触及搏动的患者仍为少数。
脐上悸动高频率出现的场合:见于治疗气逆方剂适应证,如:苓桂术甘汤,苓桂甘枣汤,良枳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
(10)胃部振水音(心窝部拍水音)
胸骨剑突和脐的中间部,或者脐周腹壁,用手指端轻轻叩击时听到水晃动的声音,称为胃部振水音(心窝部拍水音)。胃部振水音是一种表示心下部有水滞的症候。
(11)小腹不仁
小腹是指腹部脐以下的领域,不仁是指内里不充实,也就是说,该部位的腹壁紧张程度与其他部位相比,较为软弱,常常伴有表面知觉低下的状态。此症候意味着五脏中肾之机能的虚衰状态。
提示该病证适于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济生肾气丸等方剂治疗。
正中芯:小腹正中可触及的竖状(纵向)条索状物抵抗。
该症候也意味着肾的虚衰。
脐上方也会出现类似条索状物,意味着脾的虚衰。
(12)脐旁部抵抗、压痛
脐的斜外方约2横指处与腹直肌交叉点上可触及肌肉的硬结,若用指端向脊柱方向按压此部位,患者会有放射性剧痛,称为脐旁部抵抗、压痛。
这种压痛有时会出现在正中线的脐下部(脐下部压痛、抵抗)。这些均为提示瘀血病态存在的重要体征之一。多见于左侧出现,但是如瘀血诊断标准所示,右侧出现该体征时与瘀血状态关联的特异性较高。
(13)回盲部抵抗、压痛
用手指轻轻触诊回盲部时触及到的腹壁肌硬结,以及按压此处时出现放射性疼痛称为回盲部抵抗、压痛。此为提示瘀血病态存在的重要症候之一。
(14)乙状结肠部抵抗压痛
用手指轻轻触诊左下腹部的乙状结肠部时可触及腹壁肌硬结,以及按搓该部位的乙状结肠部时出现的放射性疼痛称为回盲部抵抗、压痛。此为提示瘀血病态存在的重要症候之一。即使在活血化瘀方剂中,该症候也特异性地提示桃核承气汤、芎归胶艾汤适应证。
(15)腹股沟部抵抗、压痛
有时用手指按压腹股沟处的髂前上棘部时会出现疼痛。此症候被认为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适应证的体征之一。
有人认为腹股沟部的腹股沟韧带出现压痛时,提示四物汤及其加减方的适应证。
脐旁、左右小腹、脐下部位
抵抗、压痛
()
王宁元 | 伤寒派腹诊之一:胸胁苦满
王宁元 | 伤寒派腹诊之二:心下痞
王宁元 | 伤寒派腹诊之三:脐旁小腹压痛
王宁元 | 伤寒派腹诊之四:脐旁悸动
欢迎转发朋友圈
○
○
备注“腹诊”
每周五系列公益分享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