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雁黎老 | 手抄胡老撰写的《常见病辨证用方提纲》伍
导读:
1965~1966年,陈雁黎在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研究所毕业实习时,在该院工作的大师姐聂惠民,有一册手抄胡老撰写的《常见病辨证用方提纲》(即胡老常说的常见病常见的方证)。同学如获至宝相互传抄。按计划7月5日实习结束,6月5日“文革”开始,北京高校停课。因未能见到大师姐,《常见病辨证用方提纲》便留在陈雁黎处。时光荏苒,半世纪后,在此完璧归赵。盼大师姐远在北京鉴谅。本公众号连载《胡希恕常见病辨证用方提纲》十九论之第五论。(文末有学习群二维码)
第五论 有关心力衰竭的辨证用方
1.木防己汤:木防己三钱,桂枝二钱,人参四钱,生石膏二两。
辨证:呼吸困难,喘鸣,浮肿,心下痞坚而脉沉紧者。
2.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木防己三钱,人参四钱,桂枝二钱,茯苓四钱,芒硝三钱。
辨证:服前药愈而复发,复与不愈者,此为实,宜本方主之。
3.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合剂: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芍药三钱,枳实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大黄二钱,桂枝三钱,茯苓三钱,桃仁三钱,牡丹皮三钱。
辨证:胸胁苦满,呕而不欲食,或咳或喘或唾血痰而大小便不利者。
按:本病的气喘,以现上方证为最多。应用麻黄为主的配方,机会甚少,须注意。
4.大柴胡汤己椒苈黄丸合剂: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芍药三钱,枳实三钱,大黄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葶苈子三钱,椒目三钱,木防己三钱。
辨证:水肿,腹水,胸胁苦满,或呕,或喘,而大小便不利者。
相 关 案 例 分 享
.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细辛五味子治咳喘.
郑某,女,66岁,病历号125889。1964年6月2日初诊:近1个月咳嗽、喘,尤以夜重,无痰,胸闷气短,有时头晕,饮食减少,纳不香,食后胃胀,大便日一行,不成形,小溲黄,量不多,舌质红,苔白滑,脉沉滑兼结代。柴胡四钱,白芍三钱,桂枝三钱,桃仁三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枳实三钱,干姜二钱,细辛一钱,五味子二钱,茯苓皮三钱,大黄二钱,炙甘草二钱,牡丹皮三钱。三付。
6月9日复诊:药后咳喘轻,胸闷气短轻,头晕差,饮食不佳,食后仍胃脘有堵闷胀满感,大便日一行,小便正常。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白芍三钱,枳实三钱,桂枝三钱,桃仁二钱,牡丹皮三钱,茯苓三钱,生姜三钱,大枣三枚,生石膏一两,大黄二钱,炙甘草二钱。三付。
7月28日三诊:服药后咳喘已,但近以高血压症而致神识昏迷,经同仁医院检査,无异常发现。现仍头晕,血压170/100mmHg,舌质赤,神识不清,脉左大右微。白芍四钱,当归三钱,苍木三钱,茯苓三钱,泽泻四钱,生石膏二两,生石决明五钱,制首乌三钱,菊花三钱,炙甘草二钱。三付。
8月7日四诊:上方共服六付,头晕减轻,神识已有好转,血压155/75 mmhg(左),100/70mmHg(右),上方加川芎二钱、生石膏二两半,三付。胡老嘱:本病大致已愈,应停药调养以观察。
按:咳喘无痰,胸闷气短,头晕纳差,小便少,脉沉滑结代,治以大柴胡合桂枝获苓丸再加苦降辛开的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咳喘胸闷均减。1个月后因血压170/100mmHg,神识不清,给当归芍药散加味取效(当时药房川芎缺货)。
陈雁黎,主任医师,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嫡传弟子。于1960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六年制),师从胡希恕先生,1967年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新疆工作,从医50年来临床用药施方,药少力专,效如桴鼓。他心系中医发展,注重培养后辈弟子,每遇典型病案,施于经方原方不增亦不减,多年来桃李天下。陈老耄耋之年,不辞辛劳,笔耕不辍,谨仲景之法,承胡希恕先生的思想,编写了《胡希恕伤寒论方证辨证》专著,著作内容提纲挈领,精辟凝练而不失简洁,为中医的传承和教学做出巨大的贡献。
本文节选自陈雁黎老主编《胡希恕伤寒论方证辨证》第二版。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陈雁黎老经方传承班开课通知
开课时间:
2019年4月11-14日(周四-周日)
学费等其他细节节后发布
学术交流联系人:
小一
扫码备注“陈老经方班”
加入陈雁黎老传承班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