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方证辨证应用:真武汤方证 | 陈雁黎老
胡希恕方证辨证应用
胡希恕先生的《伤寒论》“方证辨证”,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临床辨证的捷径。陈雁黎老在《胡希恕伤寒论方证辨证》一书中,展示了跟诊胡老期间实录的230个临证医案。3月5日起我们将连载“胡希恕方证辨证应用”。
真武汤方证
**参考处方**
茯苓15~20g,芍药12~15g,生姜10~15g,白术12~15g,附子12~30g(先煎20分钟)。
煎400mL,日1剂,分2次服。
**方解**
1.本方在《汤液经方》称玄武汤。玄即黑色,方位在北方。玄武即北方镇水之神,因避讳皇上(赵玄朗)而更名,改玄武为真武。真武汤为回阳去水气之重剂,有助阳、散寒、利水之功效。症见水气内停,心下悸,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大便稀),肢体浮肿,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站立不稳),苔白不渴,脉沉。
2.仲景方后论:若咳者,是水寒犯肺,加五味子、细辛、干姜;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若呕者,去附子,可加重生姜用量。
3.本方君药为附子。详见文后“附子解”。
**方证应用**
1.本方治阳气不足,水湿泛滥,以皮肤水肿为突出症状之“水气”疾病。凡有水肿、心下悸、眩晕、震颤、关节痛等表现,皆可广泛应用,效果较好。可用于:泌尿系统疾病,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循环系统疾病,如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风心病;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还有梅尼埃病(迷路水肿之眩晕)、风湿性关节炎、带下病兼有浮肿者可选用。
2.胡希恕老师认为本方合桂枝汤,治疗风、寒、湿所致的膝关节痛有奇效,有便秘或一侧痛者,需要加大黄。
3.中医研究院赵锡武教授认为,心力衰竭阳虚浮肿者,水病及血,常兼有瘀血,用本方加味,温阳化水,收效甚好。方用:黑附片12g(先煎),白术9g,茯苓18g,白芍20g,生姜9g,桃仁6g(打碎),红花9g,当归9g,车前子15g,藕节18g,沉香3g(后下),肉桂3g(后下)(现在药房都是桂皮,可用桂枝代)。
**医案**
1.肾病综合征案
患者,男,28岁,工商局干部,2002年春门诊。患者初冬到边远辖区出差,因取暖困难感冒,服药未愈,出现双足微肿,双手发胀,疲乏。县医院检査,诊为急性肾炎,治疗1个月,仍有尿蛋白++。转乌鲁木齐市医学院附院住院治疗1个月,尿蛋白虽恢复正常,仍须服泼尼松8片(40mg)出院。回家后适逢严冬,不能出门,体重增加明显,汗毛增多,双下巴,胸部发胖,减少泼尼松用量就感冒,尿蛋白+,要求中药治疗。检査:服泼尼松已4个月,体形已变,上身胖粗,下肢略细。现泼尼松减至4片,心慌,气短,疲乏无力,舌质淡,脉沉细。阳气已虚,水湿未除,属少阴证,予真武汤加减。附子12g(先煎20分钟),芍药12g,茯苓18g,炒白术15g,生姜6g,党参10g,白茅根15g,车前子15g(布包)。共服14剂,诸症好转,泼尼松减为2片。改服归脾汤及金匮肾气丸半月,继服人参归脾丸及肾气丸1个月。因害怕停药后反复,仍服泼尼松半片,继续服丸药。1个月后停服激素,尿常规正常。其母告知,准备结婚。
2.眩晕案
患者,女,35岁,教师,2001年9月出诊。患者平时体弱,很容易晕车,坐轿车时更甚。近日因感冒,眩晕加重,站立时感觉天花板摇晃,恶心欲吐,只能闭眼卧床,不能进食,脉弦细苔腻,予小柴胡汤加茯苓、泽泻,2剂。药后恶心欲吐已愈,能进流食,仍“苦冒眩”,眼睑微肿,心慌,手足微凉并有拘紧感,小便清长,脉沉细,舌质淡苔白,少阴证已现,予真武合泽泻汤:附子12g(先煎20分钟),芍药12g,生姜6g,茯苓18g,炒白术15g,泽泻20g,3剂。家人告知,已上班。(按:据报道,重用泽泻30~60g,可减轻耳内迷路水肿,供参考)
陈雁黎经方传承班课程安排
报名详情
开课时间:
2019年4月10日~14日
(周三-周日)
开课地点:
厦门市
学费:
6800元
(不含食宿交通)
开具发票需加交3%税费
报名咨询: